專利名稱: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作為一種環保、節能的交通工具已經逐漸被廣大消 費者所接受,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電動自行車在世界范圍內的銷量也在逐 年增加,電動自行車替代自行車的趨勢逐步擴大。
現有的電動自行車主要通過電動輪轂驅動車體前進,電動輪轂主要包括 有主軸、輪轂外殼、電機、減速機構、離合器等部件組成,其中電機有內轉 子外定子結構和外轉子內定子結構,減速機構大多采用行星輪結構。這類電 動輪穀大都安裝于電動自行車的后輪上,通過電機帶動輪毅外殼轉動,實現 車輪前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與電動輪轂一樣驅動車體前進的電動自 行車的驅動裝置,該裝置安裝于車體的中部,通過電機帶動主軸,主軸通過
牙盤帶動車輪前進。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之一是 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 和安裝在五通中的主軸,所述五通中還安裝有電機、減速機構、離合機構, 電機通過減速機構帶動離合機構、離合機構帶動主軸、主軸通過牙盤帶動車 輪前進;
電機為外定子內轉子結構,電機的內外兩側分別設有與五通固定的內端 蓋和外端蓋,定子固定在內端蓋和外端蓋之間,內端蓋分隔在電機與減速機 構之間,內端蓋的中間有孔讓太陽齒輪伸出,外端蓋的外側設有軸承套在主 軸上、內側延伸有襯套套在主軸上,轉子則通過軸承套在襯套上;所述內端 蓋的外緣向離合機構一側延伸有固定圈,內齒圈固定在固定圈內,離合機構 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離合器端蓋與五通固定并通過軸承套在主軸上;
所述減速機構為行星輪減速機構,轉子側部設有套在主軸上的太陽齒 輪,太陽齒輪與行星輪嚙合,行星輪的外緣與內齒圈嚙合,內齒圈與五通相 對固定,行星輪的行星軸固定在行星架上,行星架套在主軸上;所述減速機
構有兩級,行星架的側部設有套在主軸上的第二太陽齒輪,第二太陽齒輪上嚙合有第二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的外緣同樣與內齒圈嚙合,第二行星輪的第 二行星軸固定在離合機構上;
所述離合機構包括與主軸固定的內圈和固定有第二行星軸的外圈,外圈 上設有開口朝向內圈的凹槽,凹槽的側壁至內圈有間距,間距沿著電動車前 進時外圈的轉動方向逐漸減小,凹槽內設有滾柱,滾柱的直徑介于間距的最 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外圈在凹槽的大端切向設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之二是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 和安裝在五通中的主軸,所述五通中還安裝有電機、減速機構、離合機構, 電機通過減速機構帶動離合機構、離合機構帶動主軸、主軸通過牙盤帶動車 輪前進;
所述電機為外轉子內定子結構,電機設有外端蓋,外端蓋通過軸承套在 主軸上,外端蓋上設有向內延伸的外圈套和內圈套,外圈套與五通固定,內 圈套上固定有定子,轉子呈開口向定子的盆狀結構,并通過軸承套在主軸上; 所述離合機構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離合器端蓋通過軸承套在主軸上,離 合器端蓋設有外圈套與五通固定,內齒圈就固定在外圈套內;
所述減速機構為行星輪減速機構,轉子側部設有套在主軸上的太陽齒 輪,太陽齒輪與行星輪嚙合,行星輪的外緣與內齒圈嚙合,內齒圈與五通相 對固定,行星輪的行星軸固定在行星架上,行星架套在主軸上;所述減速機 構有兩級,行星架的側部設有套在主軸上的第二太陽齒輪,第二太陽齒輪上 嚙合有第二行星輪,第二行星輪的外緣同樣與內齒圈嚙合,第二行星輪的第 二行星軸固定在離合機構上;
所述離合機構包括與主軸固定的內圈和固定有第二行星軸的外圈,外圈 上設有開口朝向內圈的凹槽,凹槽的側壁至內圈有間距,間距沿著電動車前 進時外圈的轉動方向逐漸減小,凹槽內設有滾柱,滾柱的直徑介于間距的最 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外圈在凹槽的大端切向設有彈簧。
本實用新型優點是
1. 本實用新型安裝于車體的中部,通過電機帶動主軸,主軸通過牙盤 帶動車輪前進,從而起到與電動輪轂一樣的作用,驅動車體前進。
2. 本實用新型中的減速機構有兩級,使電機的動力經兩次減速輸出, 帶動主軸旋轉而達到設計目的,其具有外形美觀、體積小等特點。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圖2為實施例一的剖視圖3為實施例二的剖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離合機構的示意圖。
其中l五通;2主軸;3電機;4減速機構;5離合機構;6牙盤;
31定子;32轉子;33內端蓋;34外端蓋;35固定圈;36軸承;37襯 套;38軸承;39外端蓋;391外圈套;392內圈套;310軸承;311軸承;
41太陽齒輪;42行星輪;43內齒圈;44行星軸;45行星架;46第二 太陽齒輪;47第二行星輪;48第二行星軸;
51內圈;52外圈;53凹槽;54間距;55滾柱;56彈簧;57離合器端 蓋;58軸承;59離合器端蓋;510軸承;511外圈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
圖1和圖2所示, 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 1和安裝在五通1中的主軸2,所述五通1中還安裝有電機3、減速機構4、 離合機構5,電機3通過減速機構4帶動離合機構5、離合機構5帶動主軸 2、主軸2通過牙盤6帶動車輪前進。
所述電機3為外定子內轉子結構,電機3的內外兩側分別設有與五通1 固定的內端蓋33和外端蓋34,定子31固定在內端蓋33和外端蓋34之間, 內端蓋33分隔在電機2與減速機構4之間,內端蓋33的中間有孔讓太陽齒 輪41伸出,外端蓋34的外側設有軸承36套在主軸2上、內側延伸有襯套 37套在主軸2上,轉子32則通過軸承38套在襯套37上。所述內端蓋33 的外緣向離合機構5 —側延伸有固定圈35,內齒圈43固定在固定圈35內, 離合機構5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57,離合器端蓋57與五通1固定并通過 軸承58套在主軸2上。
所述減速機構4為行星輪減速機構,轉子32側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 太陽齒輪41,太陽齒輪41與行星輪42嚙合,行星輪42的外緣與內齒圈43 嚙合,內齒圈43與五通1相對固定,行星輪42的行星軸44固定在行星架 45上,行星架45套在主軸2上所述減速機構4有兩級,行星架45的側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第二太陽齒輪46,第二太陽齒輪46上嚙合有第二行 星輪47,第二行星輪47的外緣同樣與內齒圈43嚙合,第二行星輪47的第 二行星軸48固定在離合機構5上。
如圖4所示,所述離合機構5包括與主軸2固定的內圈51和固定有第 二行星軸48的外圈52,外圈52上設有開口朝向內圈51的凹槽53,凹槽 53的側壁至內圈51有間距54,間距54沿著電動車前進時外圈52的轉動方 向逐漸減小,凹槽53內設有滾柱55,滾柱55的直徑介于間距54的最大值 與最小值之間,外圈52在凹槽53的大端切向設有彈簧56。
如圖4所示,當電機3轉動時,轉子32通過減速機構4帶動離合機構 5的外圈52逆時針轉動,外圈52的轉動促使滾柱55同向轉動,即向凹槽 53的小端移動,使滾柱55將外圈52和內圈51卡緊,由于內圈51是通過 鍵槽與主軸2固定的,所以此時的外圈52帶動主軸2和牙盤6 —起同向轉 動,牙盤6再通過鏈條帶動車輪前進。
當電機3不工作,人踩踏腳時,踏腳帶動主軸2、牙盤6逆時針轉動, 牙盤6同樣通過鏈條帶動車輪前進,但由于離合機構5的內圈51是通過鍵 槽與主軸2固定的,所以內圈51隨主軸2轉動,內圈51的轉動促使滾柱 55反向轉動,即向凹槽53的大端移動,使外圈52和內圈51松開,因此人 踩踏腳而帶動的主軸2轉動并不會對電機3產生影響。
實施例二如圖l和圖3所示, 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 1和安裝在五通1中的主軸2,所述五通1中還安裝有電機3、減速機構4、 離合機構5,電機3通過減速機構4帶動離合機構5、離合機構5帶動主軸 2、主軸2通過牙盤6帶動車輪前進。
所述電機3為外轉子內定子結構,電機3設有外端蓋39,外端蓋39通 過軸承310套在主軸2上,外端蓋39上設有向內延伸的外圈套391和內圈 套392,外圈套391與五通1固定,內圈套392上固定有定子31,轉子32 呈開口向定子31的盆狀結構,并通過軸承311套在主軸2上。所述離合機 構5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59,離合器端蓋59通過軸承510套在主軸2上, 離合器端蓋59設有外圈套591與五通1固定,內齒圈35就固定在外圈套 591內c
所述減速機構4為行星輪減速機構,轉子32側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太陽齒輪41,太陽齒輪41與行星輪42嚙合,行星輪42的外緣與內齒圈43 嚙合,內齒圈43與五通1相對固定,行星輪42的行星軸44固定在行星架 45上,行星架45套在主軸2上;所述減速機構4有兩級,行星架45的側 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第二太陽齒輪46,第二太陽齒輪46上嚙合有第二行 星輪47,第二行星輪47的外緣同樣與內齒圈43嚙合,第二行星輪47的第 二行星軸48固定在離合機構5上。
如圖4所示,所述離合機構5包括與主軸2固定的內圈51和固定有第 二行星軸48的外圈52,外圈52上設有開口朝向內圈51的凹槽53,凹槽 53的側壁至內圈51有間距54,間距54沿著電動車前進時外圈52的轉動方 向逐漸減小,凹槽53內設有滾柱55,滾柱55的直徑介于間距54的最大值 與最小值之間,外圈52在凹槽53的大端切向設有彈簧56。
如圖4所示,當電機3轉動時,轉子32通過減速機構4帶動離合機構 5的外圈52逆時針轉動,外圈52的轉動促使滾柱55同向轉動,即向凹槽 53的小端移動,使滾柱55將外圈52和內圈51卡緊,由于內圈51是通過 鍵槽與主軸2固定的,所以此時的外圈52帶動主軸2和牙盤6 —起同向轉 動,牙盤6再通過鏈條帶動車輪前進。
當電機3不工作,人踩踏腳時,踏腳帶動主軸2、牙盤6逆時針轉動, 牙盤6同樣通過鏈條帶動車輪前進,但由于離合機構5的內圈51是通過鍵 槽與主軸2固定的,所以內圈51隨主軸2轉動,內圈51的轉動促使滾柱 55反向轉動,即向凹槽53的大端移動,使外圈52和內圈51松開,因此人 踩踏腳而帶動的主軸2轉動并不會對電機3產生影響。
權利要求1. 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1)和安裝在五通(1)中的主軸(2),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1)中還安裝有電機(3)、減速機構(4)、離合機構(5),電機(3)通過減速機構(4)帶動離合機構(5)、離合機構(5)帶動主軸(2)、主軸(2)通過牙盤(6)帶動車輪前進。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構(4)為行星輪減速機構,電機(3)的轉子(32)側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太陽齒輪(41),太陽齒輪(41)與行星輪(42)嚙合,行星輪(42)的外緣與內齒圈(43)嚙合,內齒圈(43)與五通(1)相對固定,行星輪(42)的行星軸(44)固定在行星架(45)上,行星架(45)套在主軸(2)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構(4)有兩級,行星架(45)的側部設有套在主軸(2)上的第二太陽齒輪(46),第二太陽齒輪(46)上嚙合有第二行星輪(47),第二行星輪(47)的外緣同樣與內齒圈(43)嚙合,第二行星輪(47)的第二行星軸(48)固定在離合機構(5)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機構(5)包括與主軸(2)固定的內圈(51)和固定有第二行星軸(48)的外圈(52),外圈(52)上設有開口朝向內圈(51)的凹槽(53),凹槽(53)的側壁至內圈(51)有間距(54),間距(54)沿著電動車前進時外圈(52)的轉動方向逐漸減小,凹槽(53)內設有滾柱(55),滾柱(55)的直徑介于間距(54)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外圈(52)在凹槽(53)的大端切向設有彈簧(56)。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3)為外定子內轉子結構,電機(3)的內外兩側分別設有與五通(1)固定的內端蓋(33)和外端蓋(34),定子(31)固定在內端蓋(33)和外端蓋(34)之間,內端蓋(33)分隔在電機(2)與減速機構(4)之間,內端蓋(33)的中間有孔讓太陽齒輪(41)伸出,外端蓋(34)的外側設有軸承(36)套在主軸(2)上、內側延伸有襯套(37)套在主軸(2)上,轉子(32)則通過軸承(38)套在襯套(37)上。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端蓋(33)的外緣向離合機構(5) —側延伸有固定圈(35),內齒圈(43)固定在固定圈(35)內,離合機構(5)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57),離合器端蓋(57)與五通(1)固定并通過軸承(58)套在主軸(2)上。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3)為外轉子內定子結構,電機(3)設有外端蓋(39),外端蓋(39)通過軸承(310)套在主軸(2)上,外端蓋(39)上設有向內延伸的外圈套(391)和內圈套(392),外圈套(391)與五通(1)固定,內圈套(392)上固定有定子(31),轉子(32)呈開口向定子(31)的盆狀結構,并通過軸承(311)套在主軸(2)上。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機構(5)的外側設有離合器端蓋(59),離合器端蓋(59)通過軸承(510)套在主軸(2)上,離合器端蓋(59)設有外圈套(591)與五通(1)固定,內齒圈(35)就固定在外圈套(591)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的驅動裝置,包括五通和安裝在五通中的主軸,所述五通中還安裝有電機、減速機構、離合機構,電機通過減速機構帶動離合機構、離合機構帶動主軸、主軸通過牙盤帶動車輪前進;本實用新型安裝于車體的中部,通過電機帶動主軸及牙盤轉動,牙盤通過鏈條帶動后輪前進,從而起到與電動輪轂一樣的作用,驅動車體前進。
文檔編號B62M23/02GK201268382SQ200820185020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8日
發明者賀先兵 申請人:蘇州八方電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