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折疊式嬰兒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39676閱讀:15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折疊式嬰兒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持折疊式嬰兒車的展開狀態的鎖固機構。
背景技術
折疊式嬰兒車于不使用時作成折疊狀態,而于使用時作成展開狀態時,以防止展開狀態的嬰兒車在使用中不小心被折疊的觀點而言,具備鎖固機構者為傳統手法。例如日本特開2009-120182號(專利文獻I)的嬰兒車在折疊之際,推桿沿著前腳滑行移動,借以縮小高度方向的尺寸,且變化交叉為X字形的底面交叉(cross)構件以及背面交叉構件的交叉角,借以縮小前后方向以及寬度方向的尺寸。此專利文獻I的嬰兒車的鎖固機構具有相互地可轉動地連結的第I連桿、操作構件、及第2連桿,并以此順序直線配置,且架設于背面交叉構件。而且,配置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的操作構件設為位于稍微超越死點的位置,且背面交叉構件的交叉角受到固定。此時,第I連桿、操作構件、及第2連桿在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排列為大致直線狀,因此鎖固機構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相對于此,當要將嬰兒車折疊時,以手將操作構件往上拉。此時,第I連桿以由操作構件往斜下方延伸的方式傾斜,且第2連桿以由操作構件往斜下方延伸的方式傾斜。因此,鎖固機構折曲為倒V字形而變形且寬度方向縮小。進一步在專利文獻I的嬰兒車中,固定于前腳上端部的連結構件具有具備鎖固銷(lock pin)的操作按鈕(button)。此外,推桿具有至少在嬰兒車的展開狀態中接受鎖固銷的鎖固孔。借此構成推桿鎖固機構,并借以在嬰兒車的展開狀態中固定推桿相對于前腳的位置。若將操作按鈕操作而解除鎖固銷與鎖固孔的卡合,則能使推桿沿著前腳滑行移動。(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9-12018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在專利文獻I的嬰兒車為將鎖固機構設置于交叉構件或推桿者,但本發明人發現一種全新構成的鎖固機構。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具備鎖固機構的折疊式嬰兒車,該鎖固機構雖于使用時用以鎖固以保持嬰兒車的展開狀態,但在欲折疊嬰兒車時即能容易地解除鎖固。(解決問題的手段)為達成此目的,本發明的折疊式嬰兒車具備1對前腳,于下端具有前輪;1對后腳,其上端可轉動地與前腳的上端部連結,且下端具有后輪;1對滑動構件,可滑動地連結至后腳的中間區域;1對前后方向構件,其前方端區域可轉動地與前腳的中間區域連結,且后方端可轉動地與滑動構件連結;1對鎖固構件,設置于滑動構件,且可與形成于后腳的被卡合部卡合;及鎖固機構,通過將I對鎖固構件設為卡合狀態,而使滑動構件不能滑動,以保持以預定角度相對于前腳打開后腳的展開狀態,并通過將I對鎖固構件設為非卡合狀態,而容許滑動構件的滑動,且使后腳可相對于前腳轉動。根據本發明,可滑動地連結至后腳的滑動構件通過卡合狀態的鎖固構件而固定于后腳。此外,滑動構件于鎖固構件被設為非卡合狀態期間,能沿著后腳滑動。因此,通過簡易的構成,能實現保持嬰兒車展開狀態的鎖固機構。本發明并非為限定于ー實施例者。例如通過此鎖固機構而保持嬰兒車的展開狀態時,亦可通過鉤(hook)或銷來保持嬰兒車的折疊狀態。此時例如設置于前腳的鉤或銷將轉動到前腳附近的后腳保持于前腳附近。以較佳的實施例而言,后腳的被卡合部形成于對應于嬰兒車的展開狀態的位置、及對應于以后腳靠近前腳的方式關閉嬰兒車的折疊狀態的位 置的雙方。根據此實施例,不僅能保持展開狀態亦能保持折疊狀態,而提升操作性能。鎖固機構的構造并非特別限定,例如,亦可以連結I對鎖定構件的線材(wire)、受嬰兒車的使用者操作而拉入線材的皮帶輪(pulley)、及使鎖固構件復歸至卡合狀態的彈性構件所構成。此外,例如鎖固機構亦可具有與鎖固構件連結的桿件。在鎖固機構以與鎖固構件連結的連結(link)構件、及受嬰兒車的使用者操作而使連結構件動作的操作構件構成的實施例中,可為I只連結構件的兩端分別連結于卡合構件,亦可2只I對的連結構件分別連結于各鎖固構件。以較佳的實施例而言,鎖固機構亦可包含操作構件、一端連結于一方的鎖固構件,且另一端連結于操作構件的第I連結構件、及一端連結于另一方的鎖固構件,且另一端連結于操作構件的第2連結構件。根據此實施例,能同時地移動2個鎖固構件。第I及第2連結構件較佳為棒狀體,并朝嬰兒車的寬度方向進退移動,且操作構件相對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朝直角方向變位,于所述操作構件及連結構件的任一方形成有相對于寬度方向及直角方向斜向傾斜的導引軌道,且于所述操作構件及連結構件的剩余另一方形成有受導引軌道所導引的突起部。根據此實施例,能使I對卡合構件左右對稱地動作。此外,使第I連結構件的另一端與第2連結構件的另一端相互對接,而將這些第I連結構件與第2連結構件配置于同軸,且于這些連結構件間介設復位彈簧,借以將這些連結構件彈推至原位置,而能使鎖固構件復歸至卡合位置。此實施例系例如進ー步具備架設于I對滑動構件且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的管構件(pipe),并通過第I及第2連結構件可滑動地分別收容于管構件的一方端區域以及另一方端區域而適當地實現。嬰兒車具備推桿為常用手法,以較佳實施例而言,進ー步具備可滑動地安裝于前腳的推桿、及配置于較前后方向構件更下方處,而前方端可轉動地與推桿連結,且后方端可轉動地與后腳連結的腳部連結構件。根據此實施例,當折疊動作之際,推桿連動而成為能滑行移動,并縮小嬰兒車的高度尺寸。(發明的功效)如此,本發明能以簡易的構成而實現鎖固機構。因此而提升折疊操作之際的操作性能。


圖I為顯示成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折疊式嬰兒車的展開狀態的側視圖2為顯示圖I實施例的折疊式嬰兒車的折疊狀態的側視圖;圖3為示意性顯示展開狀態的折疊式嬰兒車的后視圖;
圖4為放大顯示被設為卡合狀態的鎖固機構的剖面圖;以及圖5為放大顯示被設為非卡合狀態的鎖固機構的剖面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1前腳12前輪13后腳14后輪15前后方向構件16、17、18、26、27轉動軸19靠背支撐構件21推桿22連結構件22a、23a、31a筒狀體22b、3 Ib伸出部23導引套筒24把手構件25腳部連結構件28手柄部31滑動構件31c外筒3 Ih貫通孔32固定支架33背面構件34鎖固銷35鎖固銷孔361第I連結構件36m第2連結構件37銷38、39長孔41操作構件42突起45安全蓋G地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圖I為顯示成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嬰兒車的側視圖,為表示使用中的展開狀態。圖2為顯示圖I實施例的嬰兒車的折疊狀態的側視圖,當不使用時折疊為小型。圖3為示意性顯示展開狀態的嬰兒車的后視圖。為容易理解本發明,在圖I至圖3中以顯示車體框架(frame)為主,并省略構成座位的構件與車蓬等。嬰兒車為被折疊而縮小高度方向尺寸的折疊式。嬰兒車以車體框架的主要構成要素而言,將嬰兒車的寬度方向兩端設為左右I對,并具備I對前腳11、I對后腳13、I對前后方向構件15、I對推桿21、把手構件24、I對腳部連結構件25、及背面構件33。各前腳11延伸于大致上下方向,且其下端部具有前輪12,并于其上端部具有連結構件22。連結構件22固定于前腳11,且其前方部具有筒狀體22a,并于其后方部具有伸出部22b。導引套筒(sleeve) 23安裝固定于各前腳11的中間區域。此導引套筒23于其前方部具有筒狀體23a。各后腳13延伸于大致上下方向,且其下端部具有后輪14。各后腳13的上端部可轉動地連結在固定于前腳11的連結構件22的伸出部22b。在圖I所示的展開狀態中,后腳13相對于前腳11而保持于預定角度,且以后腳13遠離前腳11的方式設為相互地打開的狀態。各后腳13跟隨嬰兒車的折疊動作而朝接近各前腳11的方向轉動,在圖2所示的折疊狀態中,各后腳13與各前腳11處于平行的關系,且后輪14位于前輪12的上方。滑動構件31可滑動地連結在后腳13的中間區域。滑動構件31具有筒狀體31a、由筒狀體31a往前方伸出的伸出部31b、及由筒狀體31a往寬度方向內方伸出的外筒31c。后腳13貫通筒狀體31a。進一步,固定支架(bracket) 32安裝固定于后腳13的中間區域。固定支架32限制滑動構件31不會越過固定支架32往下方滑動。借此,滑動構件31能沿著后腳13而滑動于連結構件22與固定支架32間。在嬰兒車的展開狀態中,滑動構件31鄰接于固定支架32上方。各前后方向構件15延伸于大致前后方向,并于I對前后方向構件15,15間支撐未圖示幼兒用座位。前后方向構件15的前方端區域通過轉動軸16而可轉動地與前腳11的中間區域連結。前后方向構件15的后方端通過轉動軸17而可轉動地與滑動構件31的伸出部31b連結。前后方向構件15的中央部通過轉動軸18而可轉動地與靠背支撐構件19連結。如圖3所示,靠背支撐構件19為倒U字形,且兩端分別與I對前后方向構件15連結。而且靠背支撐構件19以可傾倒的方式支撐未圖示的幼兒用座位的靠背部。各滑動構件31跟隨嬰兒車的折疊動作而沿著各后腳13往上方滑動。此外,后腳以接近前腳的方式轉動。在圖2所示的折疊狀態中,滑動構件31位于連結構件22附近,且以后腳13接近前腳11的方式成為關閉狀態。各推桿21以其下方區域重疊于各前腳11上的方式而配置,并延伸于上下方向。此推桿21以可滑行移動的方式保持于固定于前腳11的連結構件22以及導引套筒23的筒狀體22a,23a。各推桿21跟隨嬰兒車的折疊動作,而朝向下方滑行移動于各前腳上,在圖2所示的折疊狀態中,各推桿21的下方端成為抵接于地面G。通過接觸地面G的推桿21的下方端與前輪12,折疊狀態的嬰兒車可自行立起。 I對推桿21的上方端通過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的把手構件24連結。如圖3所示,把手構件24的中間區域以嬰兒車的操作者容易把握的方式形成為粗者。借此,操作者能以單手使嬰兒車朝正前方前進。此外,推桿21的上方端以嬰兒車的操作者容易握住的方式設置I對手柄(grip)部28。借此,操作者成為能以兩手推動嬰兒車,且通過調整推動手柄部28的左手以及右手的力量而能使嬰兒車往期望的方向前進。
各腳部連結構件25為配置于較前后方向構件15更為下方處,且架設于各前腳11與各后腳13間,而延伸于大致前后方向者。具體而言,其前方端通過轉動軸26而可轉動地與推桿21的下端部連結,且后方端通過轉動軸27而可轉動地與后腳13連結。位于較轉動軸16更為下方且固定于前腳11的導引套筒23,可滑動地支撐推桿21的下端區域。轉動軸26配設于從導引套筒23往下方突出的推桿21的下端部。當腳部連結構件25跟隨嬰兒車的折疊動作,而以后端部的轉動軸27為中心往下方移動時,因腳部連結構件25的前端部往下方變位,因此推桿21朝向下方滑行移動。背面構件33為管構件,且架設于I對滑動構件31,31間而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具體而言,背面構件33的左端與左側的滑動構件31固定,背面構件33的右端與右側的滑動構件31固定。此固定為背面構件33的端部外周面嵌合于滑動構件31的外筒31c的內周面,且用以防止脫落的銷37進一步橫穿過并貫通外筒31c的內周面及背面構件33的外周面者。借此,背面構件33的端部固定于滑動構件31。背面構件33的內部設置有保持嬰兒車的展開狀態的鎖固機構。圖4及圖5為放大顯示嬰兒車的鎖固機構的剖面圖。而且,圖4顯示被設為卡合狀態的鎖固機構,而圖5顯示被設為非卡合狀態的鎖固機構。鎖固機構具有I對鎖固銷34、I對鎖固銷孔35、屬于I對連結構件的第I連結構件361以及第2連結構件36m、及操作構件41。鎖固銷34為設置于滑動構件31,以使滑動構件31不能滑動的鎖固構件。供鎖固銷34貫通的貫通孔31h形成于滑動構件31,且作為被卡合部以接受鎖固銷34的鎖固銷孔35形成于后腳13。這些貫通孔31h及鎖固銷孔35貫通于與后腳的長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也就是貫通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此外,鎖固銷34通過后述的連結構件而進退移動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作為連結構件的第I連結構件361以及第2連結構件36m為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的棒狀體,且被收容于背面構件33的內部,而能進退移動于寬度方向。長孔39形成于第I連結構件361,且由背面構件33突出的銷37貫通于該長孔39。長孔39延伸于第I連結構件361的長度方向。借此,第I連結構件361的進退移動距離受長孔39的長度尺寸規定。第I連結構件361的寬度方向外方端安裝有鎖固銷34。安裝方法雖亦可為機械性連結,惟在本實施例中,鎖固銷34以由第I連結構件361的外方端進一步往寬度方向外方延伸的方式,而固定于第I連結構件361的外方端。第I連結構件361的寬度方向內方端形成有相對于寬度方向斜向傾斜延伸的長孔38。第2連結構件36m與第I連結構件361為同一構件,且左右對稱于寬度方向而配置。操作構件41為設置于背面構件33的中央部,且相對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推入直角方向的操作件。對嬰兒車的寬度方向(背面構件33的長度方向)所測定的操作構件41的長度尺寸例如以對嬰兒車的操作者而言容易握住的方式而形成為成人手部的寬度程度。而后如圖4所示,操作構件41在原位置往下方突出。
操作構件41形成有2個突起42。突起42卡合于連結構件的長孔38。長孔38相對于與嬰兒車寬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也就是相對于上下方向斜向延伸。如此,相對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朝斜向45度延伸的長孔38,作為導引突起42的導引軌道而發揮功能。而且長孔38由嬰兒車的寬度方向內方且由下方往嬰兒車的寬度方向外方且往上方延伸。接著說明關于鎖固機構的動作。當操作構件41位于圖4所示的原位置時,突起42位于長孔38的嬰兒車的寬度方向內方且位于下方。而且鎖固銷34貫通滑動構件31的筒狀體31a,并進入鎖固銷孔35而成為卡合狀態。通過I對鎖固銷進入I對鎖固銷孔的卡合狀態,使I對滑動構件31在I對后腳13上不能滑動。鎖固銷孔35形成于對應于嬰兒車的展開狀態(圖I)的位置,而嬰兒車保持展開狀態。
相對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而朝斜向方向延伸的長孔38及卡合于此長孔的突起42,為將相對于嬰兒車寬度方向而朝直角方向變位的操作構件41的運動,變換為朝嬰兒車寬度方向變位的連結構件361,36m的運動者。當操作者握住背面構件33,且將操作構件41推入于圖4以粗體箭號所示的方向時,突起42在嬰兒車寬度方向的位置維持固定下,沿長孔38往上方移動,且2只連結構件361,36m朝圖4以細體箭號所示的方向后退。而且鎖固銷34由鎖固銷孔35脫離而成為非卡合狀態。在I對鎖固銷由I對鎖固銷孔脫離的非卡合狀態下,容許I對滑動構件31沿I對后腳13的滑動。而且當操作者握住背面構件33而推入操作構件41下,并就此將背面構件33往上方拉起時,背面構件33以及滑動構件即往上方變位,且后腳13以相對于前腳11靠近的方式轉動。而且嬰兒車由圖I所示的展開狀態變形為圖2所示的折疊狀態。接著當操作者將手由背面構件33放開時,操作構件41通過復位彈簧復歸至原位置。如圖5所示,鎖固銷孔35不僅形成于對應于嬰兒車的展開狀態(圖I)的下方位置,并且亦形成于對應于嬰兒車的折疊狀態(圖2)的上方位置,嬰兒車通過鎖固銷34再次進入上方的鎖固銷孔35成為卡合狀態而保持折疊狀態。再者,復位彈簧例如亦可為縮小設置于連結構件361,36m間,而將連結構件361,36m往嬰兒車寬度方向外方彈推者。或者,亦可為縮小設置于背面構件33與操作構件41間,而將操作構件41往下方彈推者。當操作者期望將嬰兒車由折疊狀態展開為展開狀態時,只要進行與所述說明相反的操作即可。在本實施例中,以防止鎖固機構不小心動作的安全裝置而言,將安全蓋(cover)45設置于背面構件33即可。安全蓋45覆蓋操作構件41,以阻礙操作構件41違反操作者的意思而被推入上方。當將鎖固機構設為非卡合狀態時,則操作者打開安全蓋45等,并將操作構件41予以操作即可。以上,雖已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惟本發明并非限定于實施例者。對于圖示的實施例,在與本發明同一范圍內,或均等的范圍內,能施加種種修正或變形。(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本發明的折疊式嬰兒車有利于育兒器具的領域而受到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具備 I對前腳,于下端具有前輪; I對后腳,其上端可轉動地與所述前腳的上端部連結,且下端具有后輪; I對滑動構件,可滑動地連結至所述后腳的中間區域; I對前后方向構件,其前方端區域可轉動地與所述前腳的中間區域連結,且后方端可轉動地與所述滑動構件連結; I對鎖固構件,設置于所述滑動構件,且可與形成于所述后腳的被卡合部卡合;及鎖固機構,通過將所述I對鎖固構件設為卡合狀態,而使所述滑動構件不能滑動,以保持以預定角度相對于所述前腳打開所述后腳的展開狀態,并通過將所述I對鎖固構件設為 非卡合狀態,而容許所述滑動構件的滑動,且使所述后腳可相對于所述前腳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腳的被卡合部形成于對應于嬰兒車的所述展開狀態的位置、及對應于后腳以靠近前腳的方式關閉嬰兒車的折疊狀態的位置的雙方。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固機構包含 操作構件; 第I連結構件,一端連結于一方的所述鎖固構件,且另一端連結于所述操作構件 '及 第2連結構件,一端連結于另一方的所述鎖固構件,且另一端連結于所述操作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及第2連結構件為棒狀體,并朝嬰兒車的寬度方向進退移動; 所述操作構件相對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朝直角方向變位; 于所述操作構件及連結構件的任一方形成有相對于所述寬度方向及所述直角方向斜向傾斜的導引軌道;且 于所述操作構件及連結構件的剩余另一方形成有受所述導引軌道所導引的突起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架設于所述I對滑動構件且延伸于嬰兒車的寬度方向的管構件, 所述第I及第2連結構件可滑動地分別收容于所述管構件的一方端區域以及另一方端區域。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折疊式嬰兒車,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備 推桿,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前腳 '及 腳部連結構件,配置于較所述前后方向構件更下方處,而前方端可轉動地與所述推桿連結,且后方端可轉動地與所述后腳連結。
全文摘要
本發明關于一種折疊式嬰兒車,目的在于以簡易的構成實現保持折疊式嬰兒車的展開狀態的鎖固機構。折疊式嬰兒車具備前腳(11);后腳(13),其上端可轉動地與前腳(11)的上端部連結;滑動構件(31),可滑動地連結至后腳(13)的中間區域;前后方向構件(15),其前方端區域可轉動地與前腳(11)的中間區域連結,且后方端可轉動地與滑動構件(31)連結;鎖固構件(34),設置于滑動構件(31),且可與形成于后腳(13)的被卡合部(35)卡合;及鎖固機構,通過將鎖固構件(34)設為卡合狀態,而使滑動構件(31)不能滑動,以保持以預定角度相對于前腳(11)打開后腳(13)的展開狀態,并通過將鎖固構件(34)設為非卡合狀態,而容許滑動構件(31)的滑動,且使后腳(13)可相對于前腳(11)轉動。
文檔編號B62B7/08GK102653280SQ201210052999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日
發明者大西伊知朗 申請人:愛普力卡幼兒產品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深圳市| 峨眉山市| 车致| 随州市| 陵川县| 阳信县| 吴旗县| 阳泉市| 沭阳县| 咸阳市| 海林市| 德格县| 永清县| 绥中县| 靖安县| 乐业县| 民乐县| 宁安市| 灯塔市| 新泰市| 丰顺县| 日土县| 台北县| 滦平县| 桃园县| 永寿县| 武隆县| 荃湾区| 巴楚县| 庄浪县| 噶尔县| 金堂县| 固始县| 贵阳市| 封开县| 自治县| 通江县| 吉首市| 广昌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