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涉及ー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汽車エ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汽車已經成為人們代步的ー種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傳統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機構一般為氣彈簧支撐桿結構,該氣彈簧支撐桿結構如下,主要由一氣彈簧撐桿組成,氣彈簧撐桿的一端通過ー固定支架固定在車身上,氣彈簧撐桿的另一端通過ー支板固定在汽車的引擎蓋上,氣彈簧撐桿的一端在引擎蓋上的固定連接處高于或等于氣彈簧撐桿另一端固定在引擎蓋上的固定連接處,這樣汽車引擎蓋就始終承 受著氣彈簧撐桿往上頂的作用力,在關閉引擎蓋時,引擎蓋始終被氣彈簧撐桿往上支撐,給關閉引擎蓋帶來了ー些不便,在引擎蓋鎖扣損壞時引擎蓋容易在汽車行進中意外翻起。針對上述這ー情況,現有市場上出現了ー種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如中國專利號為“201020611511. 4”所公開的ー種新型引擎蓋氣彈簧撐桿裝置,氣彈簧撐桿通過支架與車身和引擎蓋連接,在關閉引擎蓋狀態下,氣彈簧撐桿在引擎蓋上的固定點位置設置低于在車身上的固定點,以使氣彈簧撐桿產生對汽車引擎蓋的向下作用力。上述的結構中,氣彈簧撐桿與車身及引擎蓋上的固定分別要通過支架固定,成本較高,結構較為復雜,同時氣彈簧撐桿較長,在支撐引擎蓋時容易晃動,使用時間長久時容易變形。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不足,提供ー種在與車身和。引擎蓋固定時,不需要再増加支架,同時支撐桿長度較短,支撐穩定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包括固連在車身上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和用干與引擎蓋相固連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該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鉸接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本支撐結構包括一管狀的支撐桿,支撐桿的一端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另一端支撐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本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主要由一管狀的支撐桿組成,該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直接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和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結構較為簡單,使用方便,同時支撐桿長度較短,不易變形,在支撐引擎蓋時支撐較為穩定。在上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支撐桿的一端垂直彎折出一 L形插接部,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開設ー連接孔,所述的支撐桿通過L形插接部插接在上述的連接孔中將其轉動連接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支撐桿的L形插接部插接在連接孔中可以沿連接孔的中心線方向移動。在上述的汽車弓I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L形插接部包括直管本體和垂直于直管本體設置的頭部,在直管本體中部設有縮環,所述的縮環位于上述的連接孔中。該縮環通過擠壓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的縮環直徑小于直管本體的直徑。在上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垂直彎折出ー彎頭,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開設ー插接孔,所述的支撐桿通過彎頭插接上述的插接孔中將其連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在上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的彎頭上具有ー環槽,所述的環槽位于上述的插接孔中。在上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所述的環槽內直徑小于彎頭的管直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的支撐桿的一端直接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另一端直接支撐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連接結構較為簡單,同時支撐桿長度較短,不易變形,在支撐引擎蓋時支撐較為穩定。
圖I是本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la、連接孔;2、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a、插接孔;
3、支撐桿;4、L形插接部;4a、直管本體;4b、頭部;4c、縮環;5、彎頭;5a、環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ー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主要由一支撐桿3組成,該支撐桿3選用ー管體,該支撐桿3支撐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和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之間,該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與車身相固連,該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與引擎蓋相固連,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鉸接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上。支撐桿的具體結構為在支撐桿3的一端垂直彎折出一 L形插接部4,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開設ー連接孔Ia,支撐桿3通過L形插接部4插接在連接孔Ia中將其轉動連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上,該L形插接部4主要由直管本體4a和垂直于直管本體4a設置的頭部4b組成,在直管本體4a中部設有縮環4c,實際制造時,縮環4c直徑小于直管本體4a的直徑;L形插接部4插接在連接孔Ia中時,L形插接部4的縮環4c為于連接孔Ia的位置并可以沿連接孔Ia的中心線方向移動。支撐桿3的另一端垂直彎折出ー彎頭5,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上開設ー插接孔2a,支撐桿3通過彎頭5插接插接孔2a中將其連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上;實際制造吋,該彎頭5上具有ー環槽5a,環槽5a內直徑小于彎頭5的管直徑,當彎頭5插接在插接孔2a中時,環槽5a位于插接孔2a中。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包括固連在車身上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和用于與引擎蓋相固連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該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鉸接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上,其特征在于,本支撐結構包括一管狀的支撐桿(3),支撐桿(3)的一端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上,另一端支撐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3)的一端垂直彎折出一 L形插接部(4),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開設ー連接孔(Ia),所述的支撐桿(3)通過L形插接部(4)插接在上述的連接孔(Ia)中將其轉動連接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I)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插接部(4)包括直管本體(4a)和垂直于直管本體(4a)設置的頭部(4b),在直管本體(4a)中部設有縮環(4c),所述的縮環(4c)位于上述的連接孔(Ia)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縮環(4c)直徑小于直管本體(4a)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3)的另ー端垂直彎折出ー彎頭(5),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上開設ー插接孔(2a),所述的支撐桿(3)通過彎頭(5)插接上述的插接孔(2a)中將其連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2)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彎頭(5)上具有ー環槽(5a),所述的環槽(5a)位于上述的插接孔(2a)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槽(5a)內直徑小于彎頭(5)的管直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成本較高,結構較為復雜,同時容易變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包括固連在車身上的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和用于與引擎蓋相固連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該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本支撐結構包括一管狀的支撐桿,支撐桿的一端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另一端支撐在上述的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本汽車引擎蓋的支撐結構中支撐桿的一端直接鉸接在發動機罩鉸鏈下頁板上,另一端直接支撐在發動機罩鉸鏈上頁板上,連接結構較為簡單,同時支撐桿長度較短,不易變形,在支撐引擎蓋時支撐較為穩定。
文檔編號B62D25/12GK202624397SQ20122019261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陳杰龍, 金愛君, 李宏華, 李功賦, 吳成明, 趙福全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