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向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轉向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社會環保趨勢日益加強,輕型電動車、滑板車、電動自行車等綠色代步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以及新式機動四輪車如摩托滑板車、汽動滑板車等頗受消費者青睞,但是這些交通工具的轉向方式多為手 動操作,例如通過方向把、方向盤等操控,另外還有利用舵機電動轉向的,成本較高,結構繁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設計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節約成本,結構簡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包括支架、緩沖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端連接車軸,車軸兩端設置車輪,支架上端軸承座設置,通過軸承連接頂板,頂板連接底盤底殼,支架設置緩沖定位裝置;所述緩沖定位裝置設置于軸承座側切面,所述支架為斜桿型,所述車輪為錐形。所述支架為單桿設置,車輪設置于支架兩側。所述軸承座為圓形,軸承座與車軸平行的一側切面設置;所述緩沖定位裝置包括彈片或彈簧,一端固定于底盤底殼,另一端設置緩沖板,緩沖板與軸承座側切面貼合;所述彈簧分層設置,長度依次遞減。所述支架為拐角型、T形或橫向U形,支架擺臂與底殼活動軸連接,支架擺臂上表面、底殼底面滑面設置或設置滾輪;所述支架擺臂設置緩沖定位裝置。所述底盤底殼凹進設置,支架擺臂設置于凹進區內,所述凹進區設置保護蓋,凹進區凹面、保護蓋內面滑面設置,所述支架擺臂上下兩面設置滾輪;支架擺臂末端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則滾輪設置于支架擺臂拐角處;支架擺臂拐角處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則滾輪設置于擺臂末端。所述底盤為中空結構,底盤底殼設置開孔,支架擺臂穿過開孔活動連接于底盤底殼,支架擺臂擺動區上罩保護蓋,保護蓋與底盤底殼密封設置;所述支架擺臂拐角處設置架翅;所述架翅滑面設置或設置滾輪。所述緩沖定位裝置設置于支架擺臂兩側;支架擺臂兩側的緩沖定位裝置分層設置,長度依次遞減。所述支架擺臂與底盤活動連接處設置減震墊,減震墊設置于支架擺臂底面。車輪驅動輪為梭形獨輪設置,兩端設置輔助輪。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利用本實用新型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中,通過重心變化控制車輛的自動轉向,操作簡單,趣味性高。 2、本實用新型所述車輪設計為錐形,使得重心偏移效果尤為明顯。 3、本實用新型所述驅動輪設計為梭形獨輪,采用輪轂電機外周包覆輪胎的結構,兩端設置輔助輪,可以防止底盤傾斜與地面接觸摩擦。 4、本實用新型所述緩沖定位裝置,可以保證轉向后支架及時回位,并防止轉向過急;緩沖定位彈簧分層設置,長度依次遞減,相應地依次增大對支架的阻力和回彈力,更好的緩沖支架擺動,可避免轉向輪在重壓下轉向過快或發生抖動。 5、本實用新型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適用于輕型電動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摩托滑板車、汽動滑板車、滑板等代步交通工具。
圖I是本實用新型斜桿型支架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拐角型支架結構示意圖;圖3是應用本實用新型錐形車輪結構示意圖;圖中1.頂板,2.支架,3.車軸,4.緩沖定位裝置,5.緩沖板,6.軸承座,7.支架擺臂,8.滾輪,10.架翅,11.車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中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包括支架2和緩沖定位裝置4,支架2下端連接車軸3,車軸3的兩端設置車輪11,支架2上端設置為軸承座6,通過軸承連接頂板1,頂板I連接底盤底殼,支架2設置緩沖定位裝置4,緩沖定位裝置4設置于軸承座6的側切面,支架2為斜桿型,車輪11為錐形。支架2為單桿設置,車輪11設置于支架2的兩側。軸承座6為圓形,軸承座6與車軸3平行的側面做出切面。緩沖定位裝置4可以選擇彈片,彈片兩端固定于底盤底殼,使用者重心偏移,軸承座6壓迫彈片彎曲變形,轉向后,軸承座6受彈片回彈力作用回位,彈片恢復原狀。緩沖定位裝置4還可以選擇以下方案,彈簧一端固定于底盤底殼,另一端設置緩沖板5,緩沖板5與軸承座6側切面貼合,轉向時,軸承座6壓迫緩沖板,彈簧收縮;轉向后,緩沖板5與軸承座6側切面恢復貼合狀態;彈簧可以設置為多層,長度依次遞減,相應地依次增大對支架的阻力和回彈力。本方案支架2可以為拐角型、T形或橫向U形;支架擺臂7與底殼活動連接,支架擺臂7上表面、底殼底面可以設置為滑面,也可以設置滾輪8 ;支架擺臂7設置緩沖定位裝置4。底盤底殼一端凹進設置,支架擺臂7設置于凹進區內,凹進區設置保護蓋,凹進區凹面、保護蓋內面設置為滑面,支架擺臂7的上下兩面設置滾輪8 ;本方案可以為支架擺臂7末端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滾輪8設置于支架擺臂7拐角處;還可以為支架擺臂7拐角處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滾輪8設置于支架擺臂7末端。底盤可以為中空結構,在底盤底殼設置開孔,支架擺臂7穿過開孔活動連接于底盤底殼,支架擺臂7擺動區可以上罩保護蓋,保護蓋與底盤密封設置。為了穩固支架2,支架擺臂7拐角處設置架翅10,可以將架翅10上下兩面設置為滑面,也可以在架翅10上下兩面設置滾輪8。支架擺臂7兩側設置緩沖定位裝置4,可以設置為多層,長度依次遞減,支架擺臂7擺動時,相應地依次增大對支架擺臂7的阻力和回彈力。支架擺臂7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處設置減震墊,減震墊設置于支架擺臂7底面。本方案車輪驅動輪可以設置為梭形獨輪,為了防止底盤傾斜與地面接觸摩擦,驅動輪的兩端設置輔助輪。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僅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例,對于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符合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的前提下,任何等同或相似的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 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包括支架、緩沖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端連接車軸,車軸兩端設置車輪,支架上端軸承座設置,通過軸承連接頂板,頂板連接底盤底殼,支架設置緩沖定位裝置;所述緩沖定位裝置設置于軸承座側切面,所述支架為斜桿型,所述車輪為錐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為單桿設置,車輪設置于支架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為圓形,軸承座與車軸平行的一側切面設置;所述緩沖定位裝置包括彈片或彈簧,一端固定于底盤底殼,另一端設置緩沖板,緩沖板與軸承座側切面貼合;所述彈簧分層設置,長度依次遞減。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為拐角型、T形或橫向U形,支架擺臂與底殼活動軸連接,支架擺臂上表面、底殼底面滑面設置或設置滾輪;所述支架擺臂設置緩沖定位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底殼凹進設置,支架擺臂設置于凹進區內,所述凹進區設置保護蓋,凹進區凹面、保護蓋內面滑面設置,所述支架擺臂上下兩面設置滾輪;支架擺臂末端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則滾輪設置于支架擺臂拐角處;支架擺臂拐角處與底盤底殼活動連接,則滾輪設置于擺臂末端。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為中空結構,底盤底殼設置開孔,支架擺臂穿過開孔活動連接于底盤底殼,支架擺臂擺動區上罩保護蓋,保護蓋與底盤底殼密封設置;所述支架擺臂拐角處設置架翅;所述架翅滑面設置或設置滾輪。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定位裝置設置于支架擺臂兩側;支架擺臂兩側的緩沖定位裝置分層設置,長度依次遞減。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擺臂與底盤活動連接處設置減震墊,減震墊設置于支架擺臂底面。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其特征在于車輪驅動輪為梭形獨輪設置,兩端設置輔助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通過重心變化實現轉向的自動轉向裝置,包括支架、緩沖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端連接車軸,車軸兩端設置車輪,支架上端軸承座設置,通過軸承連接頂板,頂板連接底盤底殼,支架設置緩沖定位裝置;所述緩沖定位裝置設置于軸承座側切面,所述支架為斜桿型,所述車輪為錐形。應用本實用新型,使用者通過重心變化控制車輛的自動轉向,靈活便捷,容易操作,節約成本,結構簡單,趣味性強,應用十分廣泛,適用于輕型電動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摩托滑板車、汽動滑板車、滑板等代步交通工具。
文檔編號B62K11/00GK202574499SQ20122020272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羅云國, 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申請人:路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