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
背景技術:
駕駛室地板由地板和地板梁組成,地板梁是主要支承和受力件,一般由厚2_左右的鋼板沖壓而成。車身的上部件焊接在地板上面,乘員的重力壓在地板上,故要求地板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在平頭車中,發動機在駕駛室的后部,位于座椅的下面。柴油發動機受自身燃燒結構的影響,每隔3-4萬公里時要拆開缸蓋進行維修,缸蓋正好位于地板橫梁的下方,缸蓋本身的拆卸高度在90mm以上;由于滿足發動機布置空間的要求,橫梁受到車身結構的限制,不能設計的太高,因此不利于拆卸發動機的缸蓋。目前采用三種方法一是采
用前后分體式,即沿縱梁的縱向分成兩體,上平面重合點焊。這樣材料浪費較大,點焊后形狀難以保證。二是采用整體梁結構,抬高整體高度,但空間上的設計又不允許。三是提高縱梁的相對高度,但兩側受安全帶影響不能做成直梁,只能把中部凸起變形向兩側平移到縱梁的兩端頭處,在凸起變形處的上平面中部開槽后成型,開槽處增加加強梁。其制造工序繁瑣,零部件多,成本高,整根橫梁在中部向上凸起,制造上難以保證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制造容易,易于成型,便于維修的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設有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左后地板擋板總成,其特征在于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和左后地板擋板總成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在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兩端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右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另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左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組成后地板中間橫梁。由于橫梁采用分體式的結構,中部斷開通過螺栓連接,車身地板與座椅橫梁形成一體,能滿足車身在運動過程中扭曲需要的強度。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易制造,成本低,能滿足各項性能指標,安裝及維護方便。
圖I是本實用新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中A處的放大圖。圖中的標記I、左后地板擋板總成,2、六角頭螺栓,3、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4、六角頭螺栓,5、右后地板擋板總成。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I、圖2、圖3所示,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設有右后地板擋板總成5,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3,左后地板擋板總成1,其右后地板擋板總成5和左后地板擋板總成I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在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3的兩端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3的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2與右后地板擋板總成5上的螺栓孔連接,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3的另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2與左后地板擋板總成I上的螺栓孔連接,組成后地板中間橫梁。后地板中間橫梁呈分體式,通過六角頭螺栓將左、右后地板擋板總成連接成一體。通過ANSA前處理軟件,HYPERVIEW后處理軟件和NASTRAN求解器,利用有限元法對超載狀態下的整車進行強度分析得出在驅動工況下,當整車的最大應力為257. 2MPa,后橫梁的最大應力為64. 93MPa ;在制動工況下,當整車的最大應力為232. 5MPa,后橫梁的最大應力為47. 52MPa ;在轉向工況下,當整車的最大應力為297. IMPa,后橫梁的最大應力為91. 28MPa ;在單輪懸空工況下,當整車的最大應力為229. 2MPa,后橫梁的最大應力為88. 38MPa。經整 車強度分析得出各工況下整車零部件及后橫梁應力水平較低,且安全系數較高,滿足設計要求。本實用新型既能保證座椅翻轉空間,又能降低座椅后固定點高度,中間橫梁拆卸方便,增加了維修發動機及周邊零部件的空間。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在保證駕駛室各項性能的同時,降低了成本和工藝難度,方便了維修人員的操作。
權利要求1. 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設有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左后地板擋板總成,其特征在于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和左后地板擋板總成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在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兩端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右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另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左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組成后地板中間橫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一種汽車后地板中間橫梁,設有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左后地板擋板總成,其右后地板擋板總成和左后地板擋板總成的連接處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在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兩端分別設有兩螺栓孔,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右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后地板中間橫梁總成的另一端通過六角頭螺栓與左后地板擋板總成上的螺栓孔連接,組成后地板中間橫梁。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易制造,成本低,能滿足各項性能指標,安裝及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2574401SQ2012202084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0日
發明者徐承禮, 孫愛軍, 于剛, 陳現燕 申請人: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