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越來越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汽車的車身按照其受力情況,一般分為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非承載式車身的汽車有剛性車架,車架承載著整個車體,發動機、懸掛和車身都安裝在車架上;承載式車身沒有剛性車架,只是加強了車頭、側圍、車尾、底板等部位,發動機、前后懸架、傳動系統的一部分等總成部件裝配在車 身上設計要求的位置。非承載式車身通過車身懸置裝置支承在車架上,一般采用橡膠墊式懸置裝置。通常車身懸置裝置因車型而不同,每個車型的懸置裝置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形式也不同,懸置裝置的結構形式定義和3D數據由主機廠提供,委托供應商來生產制作。如果懸置裝置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形式選擇不當,則會導致碰撞時車身與車架分離,車架脫落,不能滿足碰撞時的功能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滿足車輛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車輛安全性能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種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包括緩沖塊、穿過所述緩沖塊的連接螺栓和位于所述連接螺栓末端的鎖緊螺母,所述緩沖塊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所述鎖緊螺母和緩沖塊之間設置有墊片,其中,所述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緩沖塊的直徑小于所述連接翼片的直徑。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直徑為65_75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直徑為70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厚度為5. 5-6. 5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厚度為6mm。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具有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的汽車,所述懸置裝置包括緩沖塊、穿過所述緩沖塊的連接螺栓和位于所述連接螺栓末端的鎖緊螺母,所述緩沖塊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所述鎖緊螺母和緩沖塊之間設置有墊片,其中,所述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緩沖塊的直徑小于所述連接翼片的直徑。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直徑為65_75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直徑為70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厚度為5. 5-6. 5mm。進一步地,所述墊片的厚度為6mm。[001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對懸置裝置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重新定義了懸置裝置中關鍵組件墊片的外形尺寸,使得碰撞時車身與車架之間連接牢固可靠,車身與車架不分離,滿足了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 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針對現有技術中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形式選擇不當,不能滿足車輛碰撞時功能要求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滿足車輛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車輛安全性能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如圖I所示,包括緩沖塊5、穿過緩沖塊5的連接螺栓2和位于連接螺栓2末端的鎖緊螺母4,緩沖塊5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9,鎖緊螺母4和緩沖塊5之間設置有墊片10,其中,墊片10的直徑大于緩沖塊5的直徑,墊片10的直徑小于連接翼片9的直徑。本實用新型對懸置裝置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重新定義了懸置裝置中關鍵組件墊片10的外形尺寸,使得碰撞時車身與車架之間連接牢固可靠,車身與車架不分離(已通過實車驗證),滿足了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能。圖I中,I為車輛的前圍板,2為連接螺栓,3為車架,4為鎖緊螺母,5為緩沖塊,6為第二懸置橫梁加強板,7為第二懸置橫梁,9為連接翼片,10為墊片,I表示墊片10目前的尺寸狀態,II表示墊片10原先的尺寸狀態。現有技術中,墊片的直徑通常為40mm,厚度通常為3mm。本實用新型中,將墊片的直徑優化設計為65-75mm,最佳為70_ ;將墊片的厚度優化設計為5. 5-6. 5mm,最佳為6_。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的汽車,如圖I所示,懸置裝置8包括緩沖塊5、穿過緩沖塊5的連接螺栓2和位于連接螺栓2末端的鎖緊螺母4,緩沖塊5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9,鎖緊螺母4和緩沖塊5之間設置有墊片10,其中,墊片10的直徑大于緩沖塊5的直徑,墊片10的直徑小于連接翼片9的直徑。本實用新型對懸置裝置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重新定義了懸置裝置中關鍵組件墊片的外形尺寸,使得碰撞時車身與車架之間連接牢固可靠,車身與車架不分離,滿足了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能。具體地,墊片的直徑優選為65_75mm,最佳為70mm。墊片的厚度優選為5. 5-6. 5mm,最佳為6mm。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包括緩沖塊、穿過所述緩沖塊的連接螺栓和位于所述連接螺栓末端的鎖緊螺母,所述緩沖塊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所述鎖緊螺母和緩沖塊之間設置有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緩沖塊的直徑小于所述連接翼片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為65-7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為70mmo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厚度為5. 5-6. 5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厚度為6mm ο
6.一種具有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的汽車,所述懸置裝置包括緩沖塊、穿過所述緩沖塊的連接螺栓和位于所述連接螺栓末端的鎖緊螺母,所述緩沖塊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所述鎖緊螺母和緩沖塊之間設置有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緩沖塊的直徑小于所述連接翼片的直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為65-75m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直徑為70mm。
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厚度為5.5-6. Smnin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墊片的厚度為6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汽車,涉及汽車技術領域,所述非承載式車身懸置裝置,包括緩沖塊、穿過所述緩沖塊的連接螺栓和位于所述連接螺栓末端的鎖緊螺母,所述緩沖塊為圓柱形且其中部設置有連接翼片,所述鎖緊螺母和緩沖塊之間設置有墊片,其中,所述墊片的直徑大于所述緩沖塊的直徑小于所述連接翼片的直徑。本實用新型對懸置裝置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重新定義了懸置裝置中關鍵組件墊片的外形尺寸,使得碰撞時車身與車架之間連接牢固可靠,車身與車架不分離,滿足了碰撞時的功能要求,保證了車輛的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B62D24/02GK202783389SQ20122040753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明者張國瑞, 陳靜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