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技術領域[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主要通過斜撐來固定連接頂蓋骨架與側圍骨架。因城市公交客車超載現象較普遍,車輛長期在超載狀態下運行,容易引起門窗上部骨架變形開裂。因此,有必要對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進行改進,以提高整車承載能力,保證車輛安全行駛。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有效提高整車承載能力,保證車輛安全行駛。[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包括斜撐、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所述斜撐的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所述內側加強板固定在斜撐的內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所述外側加強板固定在斜撐的外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0005]所述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分別焊接在斜撐的內側和外側。[0006]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通過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分別固定在斜撐的內外兩側,這種結構增強了頂蓋側邊剛性,有效提高了整車的承載能力,保證車輛安全行駛。[0007](2)本實用新型的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分別焊接在斜撐的內側和外側,這種結構使得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能分別與斜撐的內外兩側緊密貼合,結構牢固,穩定性聞。
[000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0009]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0]附圖中的標號為[0011]斜撐I、內側加強板2、外側加強板3、頂蓋骨架4、側圍骨架5。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I)[0013]見圖1,本實施例的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包括斜撐I、內側加強板2和外側加強板3。[0014]斜撐I的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所述內側加強板2焊接在斜撐I的內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所述外側加強板3焊接在斜撐I的外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0015]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撐(I)、內側加強板(2)和外側加強板(3);所述斜撐(I)的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所述內側加強板(2)固定在斜撐(I)的內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所述外側加強板(3)固定在斜撐(I)的外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4)和側圍骨架(5)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側加強板(2)和外側加強板(3)分別焊接在斜撐(I)的內側和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公交客車頂蓋與側圍骨架的連接機構,包括斜撐、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所述斜撐的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所述內側加強板固定在斜撐的內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所述外側加強板固定在斜撐的外側,且其兩端分別與頂蓋骨架和側圍骨架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內側加強板和外側加強板分別固定在斜撐的內外兩側,這種結構增強了頂蓋側邊剛性,有效提高了整車的承載能力,保證車輛安全行駛。
文檔編號B62D31/02GK202806894SQ20122045367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姚朝華, 徐云斌, 唐志強 申請人:常州黃海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