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客車生產制造領域,具體為一種客車骨架轉運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客車公司在生產制造客車的過程中,客車車身骨架焊接之后都是放在帶有導槽的小車上人工推到下一個工位,這種轉運方式在轉運過程中,無法在客車車身骨架橫向轉運和縱向轉運之間進行調整和切換,影響轉運效率和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客車骨架轉運工裝,實現客車車身骨架在轉運過程中可以在橫向和縱向之間進行調整,提高車輛轉運效率和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客車骨架轉運工裝包括平行設置的用于支撐固定客車骨架的上支撐梁和下支撐梁, 各支撐梁上分別焊接有上掛鉤和下掛鉤,上下支撐梁通過連接上下掛鉤的下吊繩連接;該客車骨架轉運工裝通過上吊繩與行車連接。
優選地,所述下支撐梁上焊接有一對可與客車骨架相卡合的卡接部。
優選地,所述卡接部為可與客車骨架底架上千斤頂孔槽相卡合的擋軸,擋軸之間的寬度等于客車骨架底架千斤頂孔槽之間的寬度。
在進行客車骨架轉運時,只需要將擋軸放在客車骨架底架上的千斤頂孔槽內,下吊繩通過上下掛鉤連接上下支撐梁,客車骨架轉運工裝由上吊繩連接在行車上面,就可將通過行車將客車骨架吊起來實現前后和左右的轉運。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將客車骨架通過擋軸固定在轉運工裝的下支撐梁上,整體轉運工裝通過吊繩與行車連接,行車將客車骨架吊起來后,即可實現客車骨架在橫向轉運和縱向轉運之間進行調整和切換。整個工裝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提高了車輛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轉運效率。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客車骨架底架上千斤頂孔槽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運客車骨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方式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提出一種客車骨架轉運工裝,包括平行設置的用于支撐固定客車骨架的上支撐梁5和下支撐梁2, 各支撐梁上分別焊接有上掛鉤7和下掛鉤1,上下支撐梁通過連接上下掛鉤的下吊繩4連接;該客車骨架轉運工裝通過上吊繩6與行車連接。
優選地,所述下支撐梁上焊接有一對可與客車骨架相卡合的卡接部3。
優選地,所述卡接部3為可與客車骨架底架上千斤頂孔槽相卡合的擋軸,客車骨架底架上千斤頂孔槽如圖3所示,擋軸之間的寬度等于客車骨架底架千斤頂孔槽之間的寬度。
在進行客車骨架轉運時,只需要將擋軸放在客車骨架底架上的千斤頂孔槽內,下吊繩通過上下掛鉤連接上下支撐梁,客車骨架轉運工裝由上吊繩連接在行車上面,就可將通過行車將客車骨架吊起來實現前后和左右的轉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