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輔助腳踏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電動輔助腳踏車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輔助腳踏車,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兩個單向棘輪的電動輔 助腳踏車。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騎腳踏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休閑運動,除了增進健康、消耗卡路里,騎 腳踏車還有助于舒解身心壓力。為此,市面上出現許多的腳踏車相關產品,以滿足各種消費 者的特殊需求。其中又以具備電池動力的腳踏車較受矚目。[0003]目前市面上配備電池動力的腳踏車大多數是以電動馬達作為輔助驅動裝置。使用 者從腳踩模式切換至電動模式后,電動馬達便可帶動輪胎轉動。圖1是一現有的單向棘輪, 請參考圖1,在現有的腳踏車中,齒輪盤、電動馬達以及輪胎是結合到單個單向棘輪20上。 單向棘輪20包括一外環(huán)圈201、一內環(huán)圈202以及多個棘齒203。其中,電動馬達與輪胎是 結合至外環(huán)圈201,齒輪盤則是結合至內環(huán)圈202。當電動馬達帶動外環(huán)圈201以及輪胎往 順時針方向轉動時,棘齒203無法卡到外環(huán)圈201的齒溝2011中,因此僅有外環(huán)圈201轉 動。然而,當內環(huán)圈202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時,棘齒203會卡在齒溝2011中,因而帶動外環(huán) 圈201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亦即帶動輪胎轉動。然而,由于電動馬達結合在外環(huán)圈202上, 內環(huán)圈202在帶動輪胎轉動時也會被一并帶動部分的電動馬達的零件轉動,這造成了使用 者需要耗費較大的力氣騎乘腳踏車。實用新型內容[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騎乘較為輕松的電動輔助腳踏車。[0005]為達上述或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動輔助腳踏車,其包括[0006]一車輛主體;[0007]一前輪單元,連接該車輛主體;以及[0008]一后輪單元,連接該車輛主體,該后輪單元包括[0009]一后輪軸;[0010]—第一單向棘輪,結合于該后輪軸上且用于帶動該后輪軸,且該第一單向棘輪能 夠相對于該后輪軸往一第一方向轉動;[0011]一第二單向棘輪,結合于該后輪軸上且用于帶動該后輪軸,且該第二單向棘輪能 夠相對于該后輪軸往一第二方向轉動,而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0012]一鏈盤組,結合于該第一單向棘輪且用于帶動該第一單向棘輪;以及[0013]一電動馬達組,結合于該第二單向棘輪且用于帶動該第二單向棘輪。[0014]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電動馬達組包括多個線圈與多個磁鐵,該多個線 圈排列于一第一圓周,該多個磁鐵排列于一第二圓周,該第一圓周與該第二圓周為同心圓, 且該第一圓周的半徑大于該第二圓周的半徑。[0015]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第一方向為順時針方向,該第二方向為逆時針方向。[0016]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第一方向為逆時針方向,該第二方向為順時針方向。[0017]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后輪單元更包括一輪圈,該輪圈固定于該后輪軸 上,而該第一單向棘輪與該第二單向棘輪位于該輪圈的同一側。[0018]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后輪單元更包括一輪圈,該輪圈固定于該后輪軸 上,而該第一單向棘輪與該第二單向棘輪位于該輪圈的不同側。[0019]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鏈盤組具有一鏈盤。[0020]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該鏈盤組具有多個鏈盤,該多個鏈盤分別具有不同 的齒數。[0021 ] 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中,包括一曲柄組,用以帶動該鏈盤組。[0022]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動輔助腳踏車中,當鏈盤組通過第一單向棘輪來帶動后輪 軸時,電動馬達的零件不會隨之轉動。因此使用者在踩踏腳踏車時,無須耗費較大的力氣。[0023]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 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0024]圖1為現有單向棘輪的結構示意圖;[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結構示意圖;[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后輪單元的立體爆炸圖;[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后輪單元的的立體結構剖 面圖;[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第一棘輪的立體結構剖面 圖;[0029]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第二棘輪的結構剖面圖。[0030]附圖標記說明100-電動輔助腳踏車;110_車輛主體;120_前輪單元;130_后輪 單元;131-后輪軸;132_第一單向棘輪;132a、133a-外環(huán)圈;132b、133b_內環(huán)圈;133_第 二單向棘輪;134-鏈盤組;134a-鏈盤;135_電動馬達組;135a_線圈;135b_磁鐵;136_輪 圈;140-曲柄組;20_單向棘輪;201_外環(huán)圈;2011-齒溝;202~內環(huán)圈;203_棘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動輔助腳踏車,以下先舉一較 佳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結構以及功效。[003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結構示意圖。請先參考圖2, 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100包括一車輛主體110、一前輪單元120以及一后輪單元 130。其中,前輪單元120與后輪單元130連接車輛主體110。[0033]圖3為圖2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后輪單元的立體爆炸圖。請接著參考圖3,在本實 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后輪單元130還包括一后輪軸131、一第一單向棘輪132、一第二單向 棘輪133、一鏈盤組134以及一電動馬達組135。[0034]詳細而言,第一單向棘輪132與第二單向棘輪133都結合于后輪軸131上。第一 單向棘輪132可帶動后輪軸131,且第一單向棘輪132的部分零件可相對于后輪軸131往一 第一方向轉動。第二單向棘輪133可帶動后輪軸131,第二單向棘輪133的部分零件可相對 于后輪軸131往一第二方向轉動。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舉例而言,在本實用新型較 佳實施例中,第一方向為順時針方向,第二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另外,第一單向棘輪132和 第二單向棘輪133的構造與上述現有的單向棘輪20類似,而詳細的作動原理將于以下內容 詳述。[0035]請繼續(xù)參考圖3,承上述,第一單向棘輪132上還結合了鏈盤組134。第二單向棘 輪133上還結合了電動馬達組135。鏈盤組134可帶動第一單向棘輪132,鏈盤組134具有 多個鏈盤134a,而這些鏈盤134a分別具有不同的齒數,使用者可依據不同的使用需求來自 行調整所要使用的練盤134a。電動馬達組135可帶動第二單向棘輪133。[0036]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后輪單元130更包括一輪圈136,輪圈136固定于后輪軸131 上,而輪圈136上結合輪胎。通過第一單向棘輪132或第二單向棘輪133帶動后輪軸131, 圈輪136便可轉動,進而使輪胎轉動。另外,為了讓使用者能以腳踩方式帶動鏈盤組134,電 動輔助腳踏車100更包括一曲柄組140 (請參考圖2),用以帶動該鏈盤組134。[0037]要說明的是,雖然在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方向為順時針方向,第二方 向為逆時針方向。然而,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上述的轉動方向,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第一方 向可為逆時針方向,而第二方向則為順時針方向。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單向棘輪132 與第二單向棘輪133位于輪圈136的不同側。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定上述方式,在另一實 施例中,第一單向棘輪與第二單向棘輪可位于輪圈的相同側。[0038]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后輪單元的的立體結構剖 面圖。請參考圖4,在本較佳實施例中,電動輔助腳踏車100的電動馬達組135包括多個線 圈135a與多個磁鐵135b,線圈135a排列于一第一圓周Cl上,磁鐵135b排列于一第二圓 周C2上,第一圓周Cl與第二圓周C2為同心圓,且第一圓周Cl的半徑大于第二圓周C2的半徑。[0039]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第一棘輪的立體結構剖面 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的第二棘輪的結構剖面圖。為了說 明后輪軸131、第一單向棘輪132、第二單向棘輪133以及輪圈136的作動原理,請參考圖5 與圖6。[0040]在圖5中,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外環(huán)圈132a連結鏈盤組134,而內環(huán)圈132b連結 后輪軸131。第一單向棘輪132中的棘齒與齒溝結構被設計為使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外環(huán) 圈132a僅能在逆時針的方向帶動內環(huán)圈132b,并使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外環(huán)圈132a僅能 相對于內環(huán)圈132b在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因此,第一單向棘輪132僅能在逆時針的方向 帶動后輪軸131和輪圈136,但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外環(huán)圈132a僅能相對于后輪軸131在 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0041]另一方面,在圖6中,第二單向棘輪133的外環(huán)圈133a連結電動馬達組135,而內 環(huán)圈133b連結后輪軸131。第二單向棘輪133中的棘齒與齒溝結構被設計為使第二單向棘 輪133的外環(huán)圈133a僅能在順時針的方向帶動內環(huán)圈133b,并使第二單向棘輪133的外環(huán) 圈133a僅能相對于內環(huán)圈133b在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因此,第二單向棘輪133僅能在順時針的方向帶動后輪軸131和輪圈136,但第二單向棘輪133的外環(huán)圈133a僅能相對于 后輪軸131在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0042]當使用者以腳踩方式在逆時針方向依序帶動鏈盤組134、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外 環(huán)圈132a、第一單向棘輪132的內環(huán)圈132b、后輪軸131時,由于第二單向棘輪133的外環(huán) 圈133a僅能相對于后輪軸131在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因此電動馬達組135的零件不會被 隨之帶動。[0043]相反地,當使用者利用電動馬達組135在順時針方向依序帶動第二單向棘輪133 的外環(huán)圈133a、第二單向棘輪133的內環(huán)圈133b、后輪軸131時,由于第一單向棘輪132的 外環(huán)圈132a僅能相對于后輪軸131在順時針的方向中轉動,因此鏈盤組134不會被隨之帶動。[0044]換言之,電動馬達組135與鏈盤組134可各自獨立運作,且不會互相干擾。[004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輔助腳踏車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0046]—、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動輔助腳踏車中,當鏈盤組通過第一單向棘輪來帶動 后輪軸時,電動馬達組的零件不會被隨之帶動。因此,使用者在踩踏腳踏車時,無須耗費較 大的力氣。[0047]二、相較于現有電動馬達的磁鐵位于線圈外側的結構,在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電動 輔助腳踏車中,電動馬達組組的磁鐵位于線圈的內側。通過磁鐵的吸力,即可使電動馬達組 更易于組裝至第二棘輪上。[0048]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 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 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車輛主體;一前輪單元,連接該車輛主體;以及一后輪單元,連接該車輛主體,該后輪單元包括一后輪軸;一第一單向棘輪,結合于該后輪軸上且用于帶動該后輪軸,且該第一單向棘輪能夠相對于該后輪軸往一第一方向轉動;一第二單向棘輪,結合于該后輪軸上且用于帶動該后輪軸,且該第二單向棘輪能夠相對于該后輪軸往一第二方向轉動,而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一鏈盤組,結合于該第一單向棘輪且用于帶動該第一單向棘輪;以及一電動馬達組,結合于該第二單向棘輪且用于帶動該第二單向棘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電動馬達組包括多個線圈與多個磁鐵,該多個線圈排列于一第一圓周,該多個磁鐵排列于一第二圓周,該第一圓周與該第二圓周為同心圓,且該第一圓周的半徑大于該第二圓周的半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方向為順時針方向,該第二方向為逆時針方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方向為逆時針方向,該第二方向為順時針方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后輪單元更包括一輪圈,該輪圈固定于該后輪軸上,而該第一單向棘輪與該第二單向棘輪位于該輪圈的同一側。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后輪單元更包括一輪圈,該輪圈固定于該后輪軸上,而該第一單向棘輪與該第二單向棘輪位于該輪圈的不同側。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鏈盤組具有一鏈盤。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鏈盤組具有多個鏈盤,該多個鏈盤分別具有不同的齒數。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輔助腳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曲柄組,用以帶動該鏈盤組。
專利摘要本新型提出一種電動輔助腳踏車,其包括一車輛主體、一前輪單元以及一后輪單元。前輪單元與后輪單元連接車輛主體。后輪單元還包括一后輪軸、一第一單向棘輪、一第二單向棘輪、一鏈盤組以及一電動馬達組。第一單向棘輪可帶動后輪軸,且第一單向棘輪的部分零件可相對于后輪軸往一第一方向轉動。第二單向棘輪可帶動后輪軸,且第二單向棘輪的部分零件可相對于后輪軸往一第二方向轉動。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鏈盤組可帶動第一單向棘輪。電動馬達組可帶動第二單向棘輪。
文檔編號B62M6/40GK202827973SQ2012205422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日
發(fā)明者林鈴杰 申請人:林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