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把前叉組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自行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把前叉組裝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的交通工具,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目前,現有技術中的電動自行車的車把立管一般只有一根,并通過立管夾安裝在前叉的叉立管上,當電動自行車長時間騎行時,立管夾上的緊固螺栓難免會發生松動,此時車把與前叉之間發生相對轉動,容易造成駕乘人員偏離騎行方向甚至發生摔車的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大大提高了整車的強度,轉向更加靈活,保證了駕乘人員的安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包括車把和前叉,所述車把與前叉通過車把立管連接,所述前叉包括分別套裝在一起的兩個上叉腿和兩個下叉腿,所述上叉腿與所述下叉腿之間設有減震裝置,所述上叉腿上固定安裝有下叉肩,所述下叉肩上固定安裝有叉立管,所述叉立管與兩所述上叉腿上共同安裝有上叉肩,兩所述上叉腿均穿出所述上叉肩,所述車把立管有兩根且分別安裝于兩所述上叉腿上。優選的,所述車把與車把立管設置為一體。優選的,兩所述車把立管分別插入兩所述上叉腿內并分別通過一立管夾固定。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車把前叉組裝結構的兩上叉腿均穿出上叉肩,車把立管有兩根且分別安裝于兩上叉腿上,雙車把立管結構大大提高了整車的強度,而且使轉向更加靈活,當長時間騎行時,即使立管夾上的緊固螺栓發生松動,車把與前叉之間也不會發生相對轉動,從而保證了駕乘人員的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其中:1、車把;2、前叉;3、上叉腿;4、下叉腿;5、下叉肩;6、叉立管;7、上叉肩;8、
車把立管;9、立管夾。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共同所示,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包括車把I和前叉2,車把I與前叉2通過車把立管8連接,前叉2包括分別套裝在一起的兩個上叉腿3和兩個下叉腿4,兩上叉腿3分別套裝于兩下叉腿4內,上叉腿3與下叉腿4之間設有減震裝置(圖中未標出),上叉腿3上固定安裝有下叉肩5,下叉肩5上固定安裝有叉立管6,叉立管6與兩上叉腿3上共同安裝有上叉肩7,兩上叉腿3均穿出上叉肩7,車把立管8有兩根且分別安裝于兩上叉腿3上。上述的車把I與車把立管8設置為一體。本實施例中,兩車把立管8分別插入兩上叉腿3內并分別通過一立管夾9固定。減震裝置為彈簧式減震器或者液壓式減震器,彈簧式減震器或者液壓式減震器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采用雙車把立管式結構,大大提高了整車的強度,而且使轉向更加靈活,當長時間騎行時,即使立管夾9上的緊固螺栓發生松動,車把I與前叉2之間也不會發生相對轉動,從而保證了駕乘人員的安全。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包括車把和前叉,所述車把與前叉通過車把立管連接,所述前叉包括分別套裝在一起的兩個上叉腿和兩個下叉腿,所述上叉腿與所述下叉腿之間設有減震裝置,所述上叉腿上固定安裝有下叉肩,所述下叉肩上固定安裝有叉立管,所述叉立管與兩所述上叉腿上共同安裝有上叉肩,其特征在于,兩所述上叉腿均穿出所述上叉肩,所述車把立管有兩根且分別安裝于兩所述上叉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把與車把立管設置為一體。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兩所述車把立管分別插入兩所述上叉腿內并分別通過一立管夾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包括車把和前叉,所述車把與前叉通過車把立管連接,所述前叉包括分別套裝在一起的兩個上叉腿和兩個下叉腿,所述上叉腿與所述下叉腿之間設有減震裝置,所述上叉腿上固定安裝有下叉肩,所述下叉肩上固定安裝有叉立管,所述叉立管與兩所述上叉腿上共同安裝有上叉肩,兩所述上叉腿均穿出所述上叉肩,所述車把立管有兩根且分別安裝于兩所述上叉腿上。該車把前叉組裝結構,大大提高了整車的強度,轉向更加靈活,保證了駕乘人員的安全。
文檔編號B62K21/18GK203078695SQ20132002157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明者李秀義 申請人:山東比德文動力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