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正三輪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正三輪摩托車。
背景技術:
在國內的二、三線城市中,正三輪摩托車(俗稱殘疾車)較為常見,其用于為顧客提供接送服務,現有技術中的正三輪摩托車存在諸多缺點。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可靠,舒適度較好,更實用,易為市場接受的正三輪摩托車。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包括車體,車體上設置有車把,車體的前減震上端連接有轉向盤組件,轉向盤組件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所述車把下側的車體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草冗。進一步,所述轉向盤組件包括轉向盤和過渡盤,轉向盤的左右側與前減震連接,后側與車架連接,轉向盤上側安裝有所述過渡盤,過渡盤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所述過渡盤由上下板和貫穿并連接上下板的套管組成,套管和上下板的后側設置有開口。進一步,所述車體的左右側均設置有對應駕駛室的前車門和用于乘客上下的后車門,所述前、后車門和對應的門框上均設置有互相配合的鎖體和鎖卡,所述鎖體包括固定在門框上的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并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活動的卡體,殼體內設置有使所述卡體始終保持向下或向上移動趨勢的彈簧,卡體下端或上端的面向鎖卡的一側與其相對側之間斜面過渡;所述鎖卡的上沿或下沿的高度屬于卡體端部斜面的上下沿對應的高度范圍內,鎖卡的中部設置有供卡體下端或上端伸入的空間。進一步,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定位孔,卡體上設置有條形孔,一橫置的定位栓穿設在條形孔和定位孔內,定位栓的帽部設置在殼體內,定位孔和條形孔均可供定位栓的桿部穿過且阻止定位栓的帽部穿過,條形孔的一端膨大形成可供隨所述定位栓的帽部穿過的限位孔,定位栓的帽部與殼體內壁之間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卡體上設置有伸出殼體外的便于手動提升或下壓卡體的撥片。進一步,所述后車門的啟閉方式為滑移式,后車門的上部和車體之間通過滑軌組件連接,所述滑軌組件包括滑軌和移動塊,滑軌內設置有塑料制成的滾柱體,滾柱體通過穿設在其內的螺桿與移動塊的橫部連接,移動塊的豎部連接有所述后車門。進一步,所述車體前部的上、下側均呈弧狀;所述車體前部的上側設置有天窗。進一步,所述天窗的后側與車體轉動連接;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調節天窗啟閉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的上部內縮形成臺階,臺階上部的手柄穿設在支架上,手柄中部螺紋連接有頂桿,頂桿的上端頂在天窗上。進 一步,所述前、后車門的邊框上設置有不銹鋼制成的夾條,夾條上設置有折疊形成的玻璃安裝槽,玻璃安裝槽外端的窄口的寬度略小于安裝在其內的玻璃的厚度。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車把下側的車體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罩殼,前、后車門和對應的門框通過鎖體和鎖卡互相配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適度較好,更實用,易為市場接受的正三輪摩托車。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把處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車把的安裝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過渡盤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天窗的原理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天窗的調節裝置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與滑軌組件的配合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前、后車門上的玻璃安裝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鎖體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 型的鎖卡安裝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卡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一 11所示,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包括車體8,車體8上設置有車把12,車體8的前減震16上端連接有轉向盤組件,轉向盤組件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12,所述車把12下側的車體8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罩殼13,車體前側的內部設置有置物臺11。進一步,所述轉向盤組件包括轉向盤18和過渡盤14,轉向盤18的左右側與前減震16連接,后側與車架連接,轉向盤18上側安裝有所述過渡盤14,過渡盤14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12,所述過渡盤14由上板141、下板143和貫穿并連接上下板的套管142組成,套管和上下板的后側設置有開口。進一步,所述車體8的左右側均設置有對應駕駛室的前車門6和用于乘客上下的后車門7,所述前車門6、后車門7和對應的門框上均設置有互相配合的鎖體15和鎖卡10,所述鎖體15包括固定在門框上的殼體152和設置在殼體152內并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活動的卡體154,殼體152內設置有使所述卡體154始終保持向下或向上移動趨勢的彈簧(本實施例中,該彈簧使卡體向下),卡體154下端或上端的面向鎖卡10的一側與其相對側之間斜面155過渡(本實施例為下端);所述鎖卡的上沿或下沿的高度屬于卡體154端部斜面的上下沿對應的高度范圍內,鎖卡的中部設置有供卡體154下端或上端伸入的空間101 (本實施例為下端),即,車門關閉時,鎖卡上沿碰觸到的鎖體的部位是卡體的斜面,則卡體受力上移,至鎖卡上沿完全通過斜面,此時,卡體的彈簧作用下復位并嵌入鎖卡的中部空間101,鎖卡被定位。進一步,所述殼體152上設置有定位孔,卡體154上設置有條形孔156,一橫置的定位栓151穿設在條形孔156和定位孔內,定位栓的帽部設置在殼體152內,定位孔和條形孔156均可供定位栓的桿部穿過且阻止定位栓的帽部穿過,條形孔的一端膨大形成可供隨所述定位栓的帽部穿過的限位孔157,定位栓的帽部與殼體152內壁之間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卡體154上設置有伸出殼體152外的便于手動提升或下壓卡體154的撥片153。進一步,所述后車門7的啟閉方式為滑移式,后車門7的上部和車體8之間通過滑軌組件連接,所述滑軌組件包括滑軌21和移動塊24,滑軌21內設置有塑料制成的滾柱體22,滾柱體22通過穿設在其內的螺桿23與移動塊24的橫部連接,移動塊24的豎部連接有所述后車門7。進一步,所述車體8前部的上、下側均呈弧狀,有利于減小風阻;所述車體8前部的上側設置有天窗9。車體8前部設置有車燈3,雨刮器2和前窗I和側窗5。進一步,所述天窗的后側與車體8轉動連接;所述車體8上設置有調節天窗啟閉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支架20和手柄19,所述手柄19的上部內縮形成臺階,臺階上部的手柄26穿設在支架20上,手柄19中部螺紋連接有頂桿18,頂桿18的上端頂在天窗9上。進一步,所述前車門6、后車門7的邊框上設置有不銹鋼制成的夾條25,夾條25上設置有折疊形成的玻璃安裝槽251,玻璃安裝槽外端的窄口的寬度略小于安裝在其內的玻璃25的厚度,該設計可以避免玻璃在風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晃動,導致雜音。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 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包括車體,車體上設置有車把,其特征在于:車體的前減震上端連接有轉向盤組件,轉向盤組件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所述車把下側的車體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罩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盤組件包括轉向盤和過渡盤,轉向盤的左右側與前減震連接,后側與車架連接,轉向盤上側安裝有所述過渡盤,過渡盤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所述過渡盤由上下板和貫穿并連接上下板的套管組成,套管和上下板的后側設置有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的左右側均設置有對應駕駛室的前車門和用于乘客上下的后車門,所述前、后車門和對應的門框上均設置有互相配合的鎖體和鎖卡,所述鎖體包括固定在門框上的殼體和設置在殼體內并可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活動的卡體,殼體內設置有使所述卡體始終保持向下或向上移動趨勢的彈簧,卡體下端或上端的面向鎖卡的一側與其相對側之間斜面過渡;所述鎖卡的上沿或下沿的高度屬于卡體端部斜面的上下沿對應的高度范圍內,鎖卡的中部設置有供卡體下端或上端伸入的空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定位孔,卡體上設置有條形孔,一橫置的定位栓穿設在條形孔和定位孔內,定位栓的帽部設置在殼體內,定位孔和條形孔均可供定位栓的桿部穿過且阻止定位栓的帽部穿過,條形孔的一端膨大形成可供隨所述定位栓的帽部穿過的限位孔,定位栓的帽部與殼體內壁之間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卡體上設置有伸出殼體外的便于手動提升或下壓卡體的撥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車門的啟閉方式為滑移式,后車門的上部和車體之間通過滑軌組件連接,所述滑軌組件包括滑軌和移動塊,滑軌內設置有塑料制成的滾柱體,滾柱體通過穿設在其內的螺桿與移動塊的橫部連接,移動塊的豎部連接有所述后車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前部的上、下側均呈弧狀;所述車體前部的上側設置有天窗。`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的后側與車體轉動連接;所述車體上設置有調節天窗啟閉的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支架和手柄,所述手柄的上部內縮形成臺階,臺階上部的手柄穿設在支架上,手柄中部螺紋連接有頂桿,頂桿的上端頂在天窗上。
8.根據權利要求3-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車門的邊框上設置有不銹鋼制成的夾條,夾條上設置有折疊形成的玻璃安裝槽,玻璃安裝槽外端的窄口的寬度略小于安裝在其內的玻璃的厚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正三輪摩托車,包括車體,車體上設置有車把,車體的前減震上端連接有轉向盤組件,轉向盤組件的上側安裝有所述車把,所述車把下側的車體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罩殼。本實用新型的車把下側的車體內設置有全包圍結構的罩殼,前、后車門和對應的門框通過鎖體和鎖卡互相配合,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舒適度較好,更實用,易為市場接受的正三輪摩托車。
文檔編號B62K5/027GK203142896SQ20132014172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7日
發明者吳夢媛 申請人:吳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