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屬于支撐件【技術領域】,包括前板和連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兩端的左、右側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的第一翻邊。本實用新型的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通過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邊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提高車身A柱、B柱之間的軸向剛度,提高正碰性能,減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墻侵入量且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專利說明】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件,特別是涉及一種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汽車發動機艙后部結構通常包括前輪罩立板、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A柱外板下板、A柱鉸鏈加強板、A柱內板等。目前,國內外主流車型均采用高強度鋼材料及較厚的鋼板加工發動機艙后部連接件,并且將前輪罩立板與A柱內板相連,在增加局部剛度的同時,使得正面碰撞傳遞路徑連續。由于前輪罩立板一般設計成片狀結構,橫截面很薄,因此其強度很弱,沒有抵抗能力,直接導致正面碰撞特別是偏置碰撞中,前門門框的變形量過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結構簡單,可以減小正面碰撞中的前門門框變形量且成本較低。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中包括前板和連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兩端的左、右側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的第一翻邊。
[0005]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中所述左、右側板后端的上部分別向內凹陷形成用于與前輪罩立板連接的第二、三翻邊。
[0006]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中所述前板、左、右側板、第一、二、三翻邊均由熱鍍鋅板制成。
[0007]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中所述前板、左、右側板、第一、二、三翻邊的厚度均為1-2mm。
[0008]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中所述第一、二、三翻邊均通過沖壓后彎折形成。
[0009]本實用新型的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通過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邊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通過左、右側板連接前輪罩立板,這樣大大提高了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使該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搭接穩定,受力時二者不會脫離,從而很好的吸收碰撞力,在發生正面碰撞時,該支撐件可以而提高車身A柱(前擋風玻璃和左前車門之間的柱子)、B柱(前、后車門之間的柱子)之間的軸向剛度,提高正碰性能,減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墻侵入量且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通過在左、右側板上部形成向內凹陷的第二、三翻邊,進一步增強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更好的使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搭接穩定,受力時不會脫離,從而更好的吸收碰撞力,提高車輛正面碰撞中的吸能效果,有效減少門框變形。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支撐件由熱鍍鋅板材料制成,其成本低,易于加工且抗彎強度好。
[0012]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將第一、二、三翻邊均經沖壓后彎折形成,該加工工藝簡單,易于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的立體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包括前板I和垂直連接于前板I后表面左、右兩端的左側板2、右側板3。前板1、左側板2和右側板3構成U型結構本體。前板I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4的第一翻邊5。左、右側板2、3后端的上部分別向內凹陷形成用于與前輪罩立板6連接的第二、三翻邊7、8。
[0016]前板I的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第一翻邊5,第一翻邊5與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4連接。左側板2后端的上部向內凹陷形成第二翻邊7,第二翻邊7與前輪罩立板6連接。右側板3后端的上部向內凹陷形成第三翻邊8,第三翻邊8與前輪罩立板6連接。前板1、左側板2、右側板3、第一翻邊5、第二翻邊7和第三翻邊8均采用熱鍍鋅板制成。第一翻邊5、第二翻邊7和第三翻邊8均通過沖壓后彎折形成。前板1、左側板2、右側板3、第一翻邊5、第二翻邊7和第三翻邊8的厚度均為l_2mm。
[0017]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的前板1、左側板2、右側板3、第一翻邊5、第二翻邊7和第三翻邊8的厚度均為1.5mm。
[001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通過前板上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翻邊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通過左、右側板連接前輪罩立板上,這樣大大提高了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使該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搭接穩定,受力時二者不會脫離,從而很好的吸收碰撞力,在發生正面碰撞時,該支撐件可以而提高車身A柱(前擋風玻璃和左前車門之間的柱子)、B柱(前、后車門之間的柱子)之間的軸向剛度,提高正碰性能,減少IP梁后退量、踏板后退量、防火墻侵入量且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001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通過在左、右側板上部形成向內凹陷的第二、三翻邊,進一步增強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更好的使支撐件與前輪罩立板搭接穩定,受力時不會脫離,從而更好的吸收碰撞力,提高車輛正面碰撞中的吸能效果,有效減少門框變形。
[002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支撐件由熱鍍鋅板材料制成,其成本低,易于加工且抗彎強度好。
[002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效果是:將第一、二、三翻邊均經沖壓后彎折形成,該加工工藝簡單,易于實現。
[0022]IP梁是儀表板安裝橫梁;前門門框指AB柱之間的距離;踏板就是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防火墻就是隔離乘員艙和發動機艙中間的隔板,屬于車身件。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和連接于前板后表面左、右兩端的左、右側板,所述前板上端垂直向后延伸有用于連接前輪罩立板后連接板的第一翻邊,所述左、右側板后端的上部分別向內凹陷形成用于與前輪罩立板連接的第二、三翻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左、右側板、第一、二、三翻邊均由熱鍍鋅板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左、右側板、第一、二、三翻邊的厚度均為l_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輪罩立板后端支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翻邊均通過沖壓后彎折形成。
【文檔編號】B62D25/18GK203567825SQ201320448038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5日
【發明者】齊齊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