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座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中間被夾持部位的管壁厚度較厚,管體兩端管壁厚度較薄,管壁厚度從中間被夾持部位向頂端和底端逐漸變薄。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證座管剛性的同時,降低座管重量,減少材料浪費。
【專利說明】一種自行車座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配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座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自行車越來越注重輕量化,碳纖維質量輕、強度高的特性使其成為自行車車體材料的理想選擇,現有技術的碳纖維自行車座管管壁厚度上下一致,這種設計即浪費材料又增加座管重量。經研究發現,自行車座管承受彎曲力的部位主要位于座管的中下部,座管兩端承受的彎曲力最小上下厚度一致的設計是不合理的。存在浪費材料,增加座管重量等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自行車座管,尤其適合用于碳纖維。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座管,包括管體,所述管體中間被夾持部位的管壁厚度較厚,管體頂端和底端管壁厚度較薄,管壁厚度從中間被夾持部位向頂端和底端逐漸變薄。
[0005]進一步的,所述管壁最厚處的厚度為2.0mm?3.0mm,管壁最薄處的厚度為1.0mm ?1.8mmο
[0006]進一步的,所述管體為碳纖維管體。
[0007]進一步的,所述管壁最厚處管體的長度為50mm?200mm。
[0008]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減少材料浪費,降低座管重量;具有成本低、重量輕、性能佳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1]圖3是現有技術的剖視圖。
[0012]圖中:
[0013]1、被夾持部 2、頂端 3、底端【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自行車座管,包括管體,管體中間被夾持部位I的管壁厚度較厚,管體頂端2和底端3管壁厚度較薄,管壁厚度從中間被夾持部位I向頂端2和底端3逐漸變薄;管壁最厚處的厚度為2.0mm?3.0mm,管壁最薄處的厚度為1.0mm?
1.8mm ;管體為碳纖維管體;管壁最厚處管體的長度為50mm?200mm。
[0015]本實例的工作過程:碳纖維座管在使用時所承受的彎曲力主要集中在其被夾持部位1,而頂端2和底端3所承受的彎曲力很輕,且從連接部位至兩端所承受的彎曲力逐漸降低,由此看來現有設計如圖3所示,管壁上下厚度一致存在浪費材料,增加不必要重量的問題。因此將管壁的厚度做成中部被夾持部厚度較厚兩端較薄,這樣在保證座管剛性的同時降低了座管的重量,節約了材料。
[0016]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所述管體中間被夾持部位的管壁厚度較厚,管體頂端和底端管壁厚度較薄,管壁厚度從中間被夾持部位向頂端和底端逐漸變薄; 所述管壁最厚處的厚度為2.0mm?3.0mm,管壁最薄處的厚度為1.0mm?1.8mm ; 所述管壁最厚處管體的長度為50mm?2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為碳纖維管體。
【文檔編號】B62J1/08GK203753291SQ201320609196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明者】高永健 申請人:天津嘉豪自行車有限公司, 林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