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要解決手拉后驅動傳力距離長,上車騎行初期有龍頭晃動把握不穩的技術問題,屬于自行車【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副前叉上端部與龍頭套筒式連接,下部通過第一轉軸與前叉固定連接,并可繞所述第一轉軸前后轉動;人字形變速桿的中部通過第二轉軸與前叉連接,上下拉桿上端通過第一活絡關節與人字形變速桿的前半部連接,下端通過第二活絡關節與副前叉的下端連接;人字形變速桿的兩端與加速鏈的兩端固定連接,加速鏈的中段和與前輪同軸設置的齒輪飛相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后輪腳踏主驅動,新增前輪手拉助力驅動,結構簡單、操作靈活,初學上車者騎行初期,龍頭把握穩固不晃動,不存在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踏手拉自行車,尤其涉及一種用手拉前驅動助力的腳踏自行車,屬于自行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是人們常用的交通工具、健身工具,具有環保、無污染、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但是在長途旅行、頂風或爬坡騎行時仍感到費力,有體能消耗大、速度不夠快等缺點。而且騎行時只有雙腳踩踏運動,雙手基本上保持靜止不動,在寒冷季節雙手往往受凍麻木。針對上述問題,專利號為ZL200720001556.8,名稱為腳踏手拉自行車的中國專利,可同時通過腳踏、手拉兩種方式驅動自行車。該腳踏手拉自行車的拉動變幅車叉的端部置有轉向半圓環,轉向半圓環與變幅桿之間通過連接鉤連接。不僅結構復雜,而且自行車車把轉向時,轉向半圓環易與相鄰的其他部件發生碰擦,大大影響了自行車拐彎騎行的靈活性和安全性。中國專利ZL201010237084.2報道了對腳踏手拉自行車的轉向機構改進,該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拐彎騎行操作靈活,但騎行時手拉把手,通過拉繩、變幅桿、導向輪輪輞凹槽等長距離傳力,至后輪盤簧飛組合件驅動,傳力距離長,初學者上車騎行初期,有龍頭晃動把握不穩的感覺,存在安全隱患,有進一步改進結構提高騎車安全性的必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進自行車的驅動機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靈活、騎行安全的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包括自行車車架、前后輪、前叉、龍頭,其特征在于:副前叉上端部與所述龍頭套筒式連接,下部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前叉固定連接,并可繞所述第一轉軸前后轉動;人字形變速桿前后向設置,所述人字形變速桿中部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前叉連接;上下拉桿上端通過第一活絡關節與所述人字形變速桿的前半部連接,下端通過第二活絡關節與所述副前叉的下端連接;所述人字形變速桿的兩端與加速鏈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加速鏈的中段和與前輪同軸設置的齒輪飛相接,并帶動所述齒輪飛繞軸轉動。
[0005]所述前叉上端前側置有前叉定位止擋。
[0006]所述副前叉中部轉折處置有加強筋。
[000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自行車腳踏部分的構造與普通自行車相同,與現有自行車通用件多,生產成本低,但新增加了前輪助力驅動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因有前輪助力驅動,所以頂風、上坡騎行更輕松省力,比一般自行車省力20%_30%。本實用新型后輪腳踏主驅動,與前輪手拉助力驅動各自成系統,結構簡單、操作靈活,初學上車者騎行初期,龍頭把握穩固不晃動,不存在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8]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09]圖1為龍頭前推狀態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手拉龍頭副前叉貼近前叉定位止擋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一龍頭;2—副前叉;3—人字形變速桿;4一副前叉加強筋;5—第一轉軸;6一加速鏈;7—齒輪飛;8—第二活絡關節;9一上下拉桿;10—前叉;11一第二轉軸;12—第一活絡關節;13—定位止擋。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結構示意圖。圖中人字形變速桿3、上下拉桿9均處于前叉和副前叉的內側,前輪的一旁(圖示為前輪的右側),前叉10下端均與自行車前軸固定相連,副前叉2左右兩分叉的下部,分別通過第一轉軸5 (左右對稱)與所述前叉10固定連接。只是副前叉2右側分叉的下部有一延伸段,通過第二活絡關節8與所述上下拉桿9的下端連接,起拉動所述上下拉桿9上下動作,繼而通過所述人字形變速桿3前半部上下擺動,促使加速鏈帶動齒輪飛旋轉。
[0013]圖1為龍頭前推狀態,圖2為手拉龍頭副前叉貼近前叉定位止擋狀態。圖示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包括自行車車架、前后輪、前叉10、龍頭1,其特征在于:副前叉2上端部與所述龍頭I套筒式連接,下部通過第一轉軸5與所述前叉10固定連接,并可繞所述第一轉軸5前后轉動;人字形變速桿3前后向設置,所述人字形變速桿3中部通過第二轉軸11與所述前叉10連接,上下拉桿9上端通過第一活絡關節12與所述人字形變速桿3的前半部連接,下端通過第二活絡關節8與所述副前叉2的下端連接;所述人字形變速桿3的兩端與加速鏈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加速鏈的中段和與前輪同軸設置的齒輪飛相接,并帶動所述齒輪飛繞軸轉動。
[0014]所述前叉10上端前側置有定位止擋13。
[0015]在騎行的過程中,腳踏主驅動與普通腳踏自行車無異,上坡或頂風需手拉前驅動助力時,先將龍頭I的上端向外推到底(圖1所示),再向內側拉動龍頭I使副前叉2拉到與前叉10上端定位止擋13相貼為止(見圖2)。龍頭I向內拉動時,副前叉2下端部下壓,通過第二活絡關節8將上下拉桿9向下拉動,進而通過第一活絡關節12帶動人字形變速桿3,前端向下,后端向上,與所述人字形變速桿3兩端相連的加速鏈6帶動齒輪飛7旋轉,使自行車加速向前行駛;當所述龍頭I向外推時,則所有部件反方向運動。副前叉2下端向上驅動上下拉桿9向上,帶動加速鏈5向前,帶動齒輪飛3回轉,但不會使自行車減速。通過向內拉動自行車龍頭I提供動力使前輪前進,向外推時齒輪飛3回轉不影響車速,如此循環往復,從而達到手拉前驅動助力提高腳踏自行車車速的目的。腳踏后輪飛主驅動、手拉前輪助力驅動,各自成系統互不干擾,結構簡單、操作靈活,即使初學上車者騎行初期,龍頭把握也穩固不晃動,不存在安全隱患。
【權利要求】
1.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包括自行車車架、前后輪、前叉、龍頭,其特征在于:副前叉上端部與所述龍頭套筒式連接,下部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前叉固定連接,并可繞所述第一轉軸前后轉動;人字形變速桿前后向設置,所述人字形變速桿中部通過第二轉軸與所述前叉連接;上下拉桿上端通過第一活絡關節與所述人字形變速桿的前半部連接,下端通過第二活絡關節與所述副前叉的下端連接;所述人字形變速桿的兩端與加速鏈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加速鏈的中段和與前輪同軸設置的齒輪飛相接,并帶動所述齒輪飛繞軸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手拉前驅動助力腳踏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上端前側置有定位止擋。
【文檔編號】B62M23/00GK203581289SQ201320809318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蔣年貴, 蔣蔭明 申請人:蔣蔭明, 蔣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