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立桿、橫桿及下支撐桿,還包括連接在左、右所述橫桿之間的上壓桿及手推桿,所述立桿的下端設有滾輪,上端與所述橫桿的前端固定連接,左、右所述橫桿的后端之間通過所述手推桿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桿水平焊接在所述橫桿的前端里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和橫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橫桿在所述上壓桿的后部還設有下扶桿,所述下扶桿呈直角狀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桿上;所述下支撐桿、上壓桿及下扶桿上還包裹有柔性護套。其有益效果是:可以方便快捷地,省人省力的搬運縫紉機。
【專利說明】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
【背景技術】
[0002]服裝生產企業大量使用電動縫紉機、鎖邊機、套結機及鎖眼機等縫紉設備,尤其是縫紉機使用量大。由于生產需要,如設備安裝或調整車間設備布局,常常需要搬運設備,一臺縫紉機連同臺面一般在幾十甚至百十公斤,人工搬運,費時費力,而且還有安全隱患,現有多采用四輪車搬運,不僅車體占場地大,而且設備上下車也不方便。因此,能有一個占場地小,操控靈活、安全,省時省力的專用搬運工具是很必要的。專利號為201210363226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便攜式縫紉設備轉運車,其雖然比常用的搬運車小巧,但還存在使用的不足。從其說明書第[0008]段及附圖可見:“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是:將本發明的手把架I的后端向上略微抬起,使支柱4的頂端低于縫紉機臺板下面,并從縫紉機的側面將本便捷式縫紉設備轉運車推入縫紉機臺板下面至縫紉機臺板邊頂到橫支架2止,然后,下壓手把架I的后端至橫支架2低于縫紉機臺板下面,再用力從縫紉機的側面將本便捷式縫紉設備轉運車推至橫支架2到縫紉機臺板下面為止,最后,抬起手把架I至水平位置,此時,該車將縫紉機托離地面,推動該車可將縫紉機移至所需位置,同理,按以上裝車程序反向操作,將縫紉機放至地面,完成工作。”可見該搬運車搬運比較麻煩,需要將車放置到支柱4和橫支架2上才能移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更方便快捷、節省人力的縫紉設備轉運車。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立桿、橫桿及下支撐桿,還包括連接在左、右所述橫桿之間的上壓桿及手推桿,所述立桿的下端設有滾輪,上端與所述橫桿的前端固定連接,左、右所述橫桿的后端之間通過所述手推桿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桿水平焊接在所述橫桿的前端里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和橫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橫桿在所述上壓桿的后部還設有下扶桿,所述下扶桿呈直角狀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桿上;所述下支撐桿、上壓桿及下扶桿上還包裹有柔性護套。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論是重心偏置的臺面,還是一般臺面都可以方便的起運,而且裝車方便,不用人抬,移動安全。所述柔性護套還可以起到保護縫紉機臺面的作用。
[000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07]進一步,所述立桿和橫桿之間的夾角為95°到110°,所述滾輪為萬向輪。
[000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這種鈍角角度便于搬運車的下支撐桿插入到臺面下面,不用人工裝車,方便起運。【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2]圖1到圖3中,1、下支撐桿;2、橫桿;3、上壓桿;4、下扶桿;5、手推桿;6、立桿;7、滾輪;8、臺面;9、機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4]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立桿6、橫桿2及下支撐桿1,還包括連接在左、右所述橫桿2之間的上壓桿3及手推桿5,所述立桿的下端設有滾輪7,上端與所述橫桿的前端固定連接,左、右所述橫桿的后端之間通過所述手推桿5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桿I水平焊接在所述橫桿的前端里側,所述立桿6和橫桿2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橫桿2在所述上壓桿的后部還設有下扶桿4,所述下扶桿4呈直角狀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桿2上;所述下支撐桿1、上壓桿3及下扶桿4上還包裹有柔性護套。
[0015]所述立桿6和橫桿2之間的夾角為95°到110°,所述滾輪7為萬向輪。
[001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使用的:如圖2所示,當搬運縫紉機類設備時,由于臺面8上設有縫紉機機頭9,因此整個設備的重心前傾。使用時將手推桿5抬起,使所述下支撐桿I插入縫紉機臺面8的下方,所述下扶桿4也位于所述縫紉機臺面的下方,上壓桿3位于縫紉機臺面的上方。并保證使縫紉機的整體重心落在所述下支撐桿I的前方,此時縫紉機和搬運車均處于平衡狀態,要移動時,只要壓下手推桿5使上壓桿3壓在縫紉機的臺面8上,就可使縫紉機向上抬起,這時縫紉機臺面8靠下支撐桿I和上壓桿3夾持,這樣一個人就可以方便的推移縫紉機了。即使出現縫紉機臺面整個重心偏向后部,下扶桿4也能起到支撐保護作用避免縫紉機臺面翻倒。
[0017]如圖3所示,對于一些沒有明顯重心的臺面8搬移,只要將手推桿5抬起,使所述下支撐桿I插入臺面的下方,所述下扶桿4也位于臺面的下方,上壓桿3位于臺面的上方,再壓下手推桿5使上壓桿3壓在臺面8上,就可以使臺面8整體平放在所述下支撐桿I和下扶桿4上,推動手推桿5便可以方便地移動臺面了。與【背景技術】所述的搬運車相比,不必要多人將設備先抬上車。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設備轉運車,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立桿、橫桿及下支撐桿,還包括連接在左、右所述橫桿之間的上壓桿及手推桿,所述立桿的下端設有滾輪,上端與所述橫桿的前端固定連接,左、右所述橫桿的后端之間通過所述手推桿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桿水平焊接在所述橫桿的前端里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和橫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橫桿在所述上壓桿的后部還設有下扶桿,所述下扶桿呈直角狀固定安裝在所述橫桿上;所述下支撐桿、上壓桿及下扶桿上還包裹有柔性護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設備轉運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桿和橫桿之間的夾角為95°到110°,所述滾輪為萬向輪。
【文檔編號】B62B1/14GK203766829SQ201420159095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明者】吳健民, 遲延紅, 梁華, 朱榮廣, 鄒樂凱, 國海洲, 馬娜娜 申請人:山東舒朗服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