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支重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重輪,包括支重輪體、支軸、卡拉,卡拉內側配合有浮封環和浮封膠圈,支軸內部設有潤滑油道,支重輪體內部設有鐵套合件,鐵套合件外側設有第一密封圈。支軸上設有軸臺階,鐵套合件與支軸之間設有銅套,銅套朝向軸臺階一端設有凸緣;支重輪體內部設有輪臺階,鐵套合件設有與輪臺階端面配合的凸起;浮封環與支軸配合的面設有第一油槽,銅套與鐵套合件配合面設有第二油槽;鐵套合件與支重輪體配合的表面設有儲油腔,儲油腔與第二油槽連通。本實用新型安裝時僅需從一端組裝,組裝效率高,組裝勞動強度低,維修容易,浮封使用壽命長,支軸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軸和銅套的磨損,儲油腔能夠更換較高油溫的潤滑油提高支重輪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支重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輪體,特別涉及一種支重輪。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規模的基建項目不斷實施,在基建項目中都要用到挖掘機,因此挖掘機也成為了破損率很高的設備,其中挖掘機支重輪是挖掘機零部件最容易損壞的零件,支重輪是履帶式挖掘機行走和支撐系統的重要部件,通常情況下,支重輪是承受整體機械重量的載體,技術要求較高,現有的支重輪在裝配時通過在兩邊壓合鐵套合件使得組裝、使用和維修麻煩,壽命低,安裝過程中需耗費大量人力,且危險系數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支重輪,安裝時僅需從一端組裝,組裝效率高,組裝勞動強度低,維修容易,浮封使用壽命長,支軸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軸和銅套的磨損,儲油腔能夠更換較高油溫的潤滑油提高支重輪壽命。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支重輪包括支重輪體、設置于所述支重輪體內部的支軸、設置于支軸兩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內側的支軸上過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環和浮封膠圈,所述支軸內部設有潤滑油道,所述潤滑油道的端部設有油塞,所述浮封環之間的支重輪體內部過盈配合有兩個鐵套合件,所述鐵套合件外側與支重輪體的配合處設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鐵套合件之間的支軸上設有軸臺階,所述鐵套合件與支軸之間設有銅套,所述銅套與支軸間隙配合,所述銅套朝向臺階一端設有與臺階端面間隙配合的凸緣,所述凸緣與鐵套合件通過止動銷連接;所述支重輪體內部一端設有輪臺階,所述鐵套合件與所述輪臺階配合的一端設有與輪臺階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輪體未設有輪臺階的一端設有卡簧,所述卡簧內側與鐵套合件端面貼合;所述浮封環與支軸配合的面設有第一油槽,所述銅套與鐵套合件配合面設有連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過所述軸臺階與所述支重輪體的間隙互相連通,所述支軸設有連通潤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鐵套合件與支重輪體配合的表面設有儲油腔,所述儲油腔與所述第二油槽連通。
[0005]上述設計中,采用輪臺階作為鐵套合件的單邊限位,在組裝時只需從單邊安裝,提高組裝效率,降低組裝勞動強度,維修容易。所述潤滑油道以及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有助于潤滑油在支重輪體內的循環提高潤滑油的潤滑效果,儲油腔能夠替換溫度較高的潤滑油防止潤滑油溫度較高潤滑不佳。
[0006]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每個鐵套合件上至少設有兩個儲油腔,鐵套合件與支重輪體表面設有連通所述儲油腔的環形槽。所述環形槽有助于儲油腔之間的潤滑油交換提高潤滑油的潤滑效果。
[0007]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銅套與所述支軸單邊間隙為0.2-0.3mm。
[0008]作為本設計的優選方案,所述銅套與所述支軸單邊間隙為0.2mm。所述銅套與支軸的間隙控制有助于在銅套與支軸間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輪壽命,同時防止銅套擠壓變形。
[0009]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凸緣與所述軸臺階端面裝配間隙為0.3-0.7_。
[0010]作為本設計的優選方案,所述凸緣與所述軸臺階端面裝配間隙為0.5_。所述凸緣與軸臺階間的間隙控制避免浮封膠圈燒毀以及提高浮封膠圈的密封性能。
[0011]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支軸表面淬火硬度為HRC52-58。所述支軸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夠提高支軸的使用壽命。
[0012]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卡拉與所述支軸配合處設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避免卡拉與支軸配合處的泄漏。
[0013]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卡拉與所述支軸端部配合處設有防止所述卡拉軸向移動的鋼絲銷。
[0014]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浮封環為鎳鉻合金,所述浮封環經離心澆注而成,表面硬度達HRC62-67。浮封環的材料選用在保證浮封環強度的情況下提高浮封環的使用壽命O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安裝時僅需從一端組裝,組裝效率高,組裝勞動強度低,維修容易,浮封使用壽命長,支軸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軸和銅套的磨損,儲油腔能夠更換較高油溫的潤滑油提高支重輪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在圖中1.鋼絲銷,2.卡拉,3.浮封環,4.鐵套合件,5.支重輪體,6.止動銷,7.軸臺階,8.環形槽,9.卡簧,10.銅套,11.第一油槽,12.儲油腔,13.第一密封圈,14.浮封膠圈,15.第二密封圈,16.油塞,17.潤滑油道,18.支軸,19.凸緣,20.輪臺階,21.凸起,22.第二油槽,23.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0]如圖所示,所述支重輪包括支重輪體5、設置于所述支重輪體5內部的支軸18、設置于支軸18兩端的卡拉2,所述卡拉2內側的支軸18上過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環3和浮封膠圈14,所述支軸18內部設有潤滑油道17,所述潤滑油道17的端部設有油塞16,所述浮封環3之間的支重輪體5內部過盈配合有兩個鐵套合件4,所述鐵套合件4外側與支重輪體5的配合處設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鐵套合件4之間的支軸18上設有軸臺階7,所述鐵套合件4與支軸18之間設有銅套10,所述銅套10與支軸18間隙配合,所述銅套10朝向軸臺階7—端設有與軸臺階7端面間隙配合的凸緣19,所述凸緣19與鐵套合件4通過止動銷6連接;所述支重輪體5內部一端設有輪臺階20,所述鐵套合件4與所述輪臺階20配合的一端設有與輪臺階20端面配合的凸起21 ;所述支重輪體5未設有輪臺階20的一端設有卡簧9,所述卡簧9內側與鐵套合件4端面貼合;所述浮封環3與支軸18配合的面設有第一油槽11,所述銅套10與鐵套合件4配合面設有連通所述第一油槽11的第二油槽22,所述第二油槽22通過所述軸臺階7與所述支重輪體5的間隙互相連通,所述支軸18設有連通潤滑油道17和第一油槽11的通孔23 ;所述鐵套合件4與支重輪體5配合的表面設有儲油腔12,所述儲油腔12與所述第二油槽22連通。
[0021]上述設計中,采用輪臺階20作為鐵套合件4的單邊限位,在組裝時只需從單邊安裝,提高組裝效率,降低組裝勞動強度,維修容易。所述潤滑油道17以及第一油槽11和第二油槽22有助于潤滑油在支重輪體5內的循環提高潤滑油的潤滑效果,儲油腔12能夠替換溫度較高的潤滑油防止潤滑油溫度較高潤滑不佳。
[0022]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每個鐵套合件4上至少設有兩個儲油腔12,鐵套合件4與支重輪體5表面設有連通所述儲油腔12的環形槽8。所述環形槽8有助于儲油腔12之間的潤滑油交換提高潤滑油的潤滑效果。
[0023]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銅套10與所述支軸18單邊間隙為0.2-0.3mm。
[0024]作為本設計的優選方案,所述銅套10與所述支軸18單邊間隙為0.2mm。所述銅套10與支軸18的間隙控制有助于在銅套10與支軸18間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輪壽命,同時防止銅套10擠壓變形。
[0025]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凸緣19與所述軸臺階7端面裝配間隙為0.3-0.7mm。
[0026]作為本設計的優選方案,所述凸緣19與所述軸臺階7端面裝配間隙為0.5mm。所述凸緣19與軸臺階7間的間隙控制避免浮封膠圈14燒毀以及提高浮封膠圈14的密封性倉泛。
[0027]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支軸18表面淬火硬度為HRC52-58。所述支軸18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夠提高支軸18的使用壽命。
[0028]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卡拉2與所述支軸18配合處設有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避免卡拉2與支軸18配合處的泄漏。
[0029]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卡拉2與所述支軸18端部配合處設有防止所述卡拉2軸向移動的鋼絲銷I。
[0030]作為本設計的較佳改進,所述浮封環3為鎳鉻合金,所述浮封環經離心澆注而成,表面硬度達HRC62-67。浮封環3的材料選用在保證浮封環3強度的情況下提高浮封環3的使用壽命。
[0031]裝配時,將支重輪體5未設有輪臺階20的一端向上,將鐵套合件4與銅套10壓合,將組裝后的一個鐵套合件4通過支重輪體5頂端自上而下壓合在支重輪體5設有輪臺階20一端;然后將支軸18自支重輪體5向上一端放入支重輪體5內,再然后將組合的第二個鐵套合件4自支重輪體5向上一端壓合到支重輪體5內;最后將卡拉2套在支軸18兩端并通過鋼絲銷I鎖緊。
[0032]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支重輪,包括支重輪體、設置于所述支重輪體內部的支軸、設置于支軸兩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內側的支軸上過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環和浮封膠圈,所述支軸內部設有潤滑油道,所述潤滑油道的端部設有油塞,所述浮封環之間的支重輪體內部過盈配合有兩個鐵套合件,所述鐵套合件外側與支重輪體的配合處設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鐵套合件之間的支軸上設有軸臺階,所述鐵套合件與支軸之間設有銅套,所述銅套與支軸間隙配合,所述銅套朝向軸臺階一端設有與軸臺階端面間隙配合的凸緣,所述凸緣與鐵套合件通過止動銷連接;所述支重輪體內部一端設有輪臺階,所述鐵套合件與所述輪臺階配合的一端設有與輪臺階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輪體未設有輪臺階的一端設有卡簧,所述卡簧內側與鐵套合件端面貼合;所述浮封環與支軸配合的面設有第一油槽,所述銅套與鐵套合件配合面設有連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過所述軸臺階與所述支重輪體的間隙互相連通,所述支軸設有連通潤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鐵套合件與支重輪體配合的表面設有儲油腔,所述儲油腔與所述第二油槽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每個鐵套合件上至少設有兩個儲油腔,鐵套合件與支重輪體表面設有連通所述儲油腔的環形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銅套與所述支軸單邊間隙為0.2-0.3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銅套與所述支軸單邊間隙為0.2mm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凸緣與所述軸臺階端面裝配間隙為 0.3-0.7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凸緣與所述軸臺階端面裝配間隙為0.5_。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支軸表面淬火硬度為HRC52-58。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卡拉與所述支軸配合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卡拉與所述支軸端部配合處設有防止所述卡拉軸向移動的鋼絲銷。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重輪,其特征是,所述浮封環為鎳鉻合金,所述浮封環經離心澆注而成,表面硬度達HRC62-67。
【文檔編號】B62D55/15GK203946186SQ201420346681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鄒建良, 葛建東 申請人:昆山土山建設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