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軸承的軸承安裝孔,軸承安裝孔具有內側壁,其中: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排水槽,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位于軸承安裝孔的內側壁上,排水槽的第二端端口位于轉向節本體的外側壁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通過在轉向節本體的軸承安裝孔內側壁開孔,作為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并在轉向節的外側壁開孔,作為排水槽的第二端端口,來排出軸承和轉向節之間的積水,防止了軸承的腐蝕。與現有技術相比,取消了軸承端面上的排水孔,而是將排水槽設置在轉向節的軸承安裝孔內側壁上,可使軸承端面上的螺栓孔布置更靈活,有利于軸承的減重設計。
【專利說明】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轉向節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
【背景技術】
[0002]轉向節是汽車轉向橋上的重要零件,其作用是承載汽車前部載荷,支撐并帶動前輪繞主銷轉動而使汽車轉向。
[0003]通常,在轉向節上設置有軸承安裝孔,軸承與軸承安裝孔之間為間隙配合。轉向節與軸承之間容易產生積水,使軸承發生腐蝕,因此現有技術中在軸承端面上設置有排水孔。圖1是現有技術中轉向節與軸承的配合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排水孔I設置在軸承端面2,由于設計需要,軸承端面2上還設置有螺栓孔3。
[0004]考慮到軸承的剛度要求,螺栓孔3的設置位置需要避讓排水孔1,因此導致螺栓孔的布置受到局限,不利用轉向節的設計減重。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以解決上述問題,便于軸承端面的螺栓孔設計,有利于軸承的減重。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軸承的軸承安裝孔,所述軸承安裝孔具有內側壁,其中:
[0007]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位于所述軸承安裝孔的內側壁上,所述排水槽的第二端端口位于所述轉向節本體的外側壁上;
[0008]當所述轉向節安裝到整車上時,所述第一端端口高于所述第二端端口。
[0009]如上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排水槽是直的通孔。
[0010]如上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通孔的直徑為10±0.5mm。
[0011]如上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中,優選的是:所述通孔的直徑為10mm。
[0012]如上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排水槽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 ±0.5°的夾角。
[0013]如上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排水槽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的夾角。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通過在轉向節的軸承安裝孔內側壁開孔,作為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并通過在轉向節的外側壁開孔,作為排水槽的第二端端口,來排出軸承和轉向節之間的積水,防止了軸承的腐蝕。與現有技術相比,取消了軸承端面上的排水孔,而是將排水槽設置在轉向節的軸承安裝孔內側壁上,由此可以使軸承端面上的螺栓孔布置設計更靈活,有利于軸承的減重設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現有技術中轉向節與軸承的配合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個角度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側視圖;
[0019]圖5為圖4中的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個角度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側視圖,圖5為圖4中的A-A向剖視圖。
[002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7,該轉向節本體7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軸承的軸承安裝孔4,軸承安裝孔4具有內側壁5,其中,轉向節本體7上設置有排水槽6,如圖2和圖3所示,并同時參照圖5,排水槽6的第一端端口 61位于軸承安裝孔4的內側壁5上,排水槽6的第二端端口 62位于轉向節本體7的外側壁上,當轉向節安裝到整車上時,第一端端口 61高于第二端端口 62。也就是說,當轉向節安裝到整車上時,排水槽6位于軸承安裝孔4的下方,使軸承安裝孔4與軸承之間的積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排水槽6排出。轉向節本體7的外側壁指的是轉向節裝到整車上之后,朝向車身外側的一側側壁。
[0023]以下定義X方向是汽車的前進方向,Y方向是汽車的側向方向,Z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優選的是,該排水槽6的中心軸線位于汽車的XZ平面,并且與X軸成一定的傾斜角,即該排水槽6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 ±0.5°的夾角,優選的是,排水槽6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的夾角,以利于積水的排出。
[0024]排水槽6可以是通過機械加工而成的,也可以是通過其他成型工藝形成,例如鑄造工藝,本實施例中,利用鉆頭進行鉆孔,形成直的通孔,通孔的長度不作具體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排水槽6不僅限于直的通孔,也可以是中心軸線為彎折曲線狀或不規則曲線的孔,只要能使積水順暢的流出即可。但是,直的通孔更便于加工,便于工藝的實施。
[0025]進一步地,可以設置作為排水槽6的通孔的直徑為10±0.5mm,優選為1mm,從而便于在軸承安裝孔內側壁的空間布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轉向節本體7的具體尺寸以及軸承安裝孔的內側壁布置空間大小,可以相應地調整排水槽的直徑尺寸。
[0026]將軸承安裝到軸承安裝孔4之后,軸承與軸承安裝孔4之間為間隙配合,積水會從軸承與軸承安裝孔4之間的間隙,沿著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 61流入排水槽6中,再從排水槽6的第二端端口 62排出,從而起到排出積水的目的,避免了軸承的腐蝕。
[002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通過機加工將排水槽設置在軸承安裝孔的下方,不僅可以起到排出軸承安裝孔內的積水的作用,還能避免外界灰塵進入到軸承安裝孔,取消了現有技術中在軸承端面設置排水孔的設計,為軸承端面上的螺栓孔設計提供更靈活的空間,使轉向節設計更緊湊,達到減重的目的。
[0028]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包括轉向節本體,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軸承的軸承安裝孔,所述軸承安裝孔具有內側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向節本體上設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第一端端口位于所述軸承安裝孔的內側壁上,所述排水槽的第二端端口位于所述轉向節本體的外側壁上; 當所述轉向節安裝到整車上時,所述第一端端口高于所述第二端端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是直的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徑為10±0.5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徑為10_。
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 ±0.5°的夾角。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排水槽的轉向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中心軸線與汽車前進方向成10°的夾角。
【文檔編號】B62D7/18GK204161452SQ201420502764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日
【發明者】丁利, 陳璟, 陳廣陽, 劉一夫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