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折疊童車。
背景技術:
目前,童車已成為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市場上的童車一般都能進行折疊或展開,但是現有的折疊童車的扶手一般都不能跟隨折疊,在需要折疊童車時,需要將扶手取下才能折疊童車,操作非常的不方便。
因此,本發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產生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折疊童車。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疊的車架1和設在車架1上并能與車架1一起折疊的座位2,所述的座位2上連接有能與其一起折疊的扶手組件3,所述的扶手組件3包括一端與座位2轉動連接的扶手桿31和一端與車架1轉動連接的扶手連動桿32,所述的扶手連動桿32的另一端鉸接在扶手桿31的上部。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位2下方設有能夠抽拉并在童車折疊后能夠拉著折疊的童車行走的抽拉桿4。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1包括后支撐腿11,所述的后支撐腿11的上端鉸接有前支撐腿12和前支撐桿13,所述的扶手連動桿32鉸接在前支撐桿13上,所述的車架1還包括能夠牽引座位2、前支撐腿12和前支撐桿13相對后支撐腿11轉動而向后支撐腿11靠攏折疊的折疊牽引機構14。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疊牽引機構14包括中部與前支撐桿13上端鉸接的手推桿141,所述的手推桿141的下端鉸接有后連接桿142,所述的后連接桿142的下端與后支撐腿11中部鉸接,并且所述的后連接桿142的下端還設有延伸段143,所述的延伸段143與前支撐腿11之間設有與二者鉸接的連動桿144,所述的座位2包括與前支撐桿13鉸接的鉸接套21,所述的鉸接套21內設有能在其內滑行的座架桿22,所述的座架桿22的后側與后連接桿142中部鉸接,并且,所述的扶手桿31鉸接在座架桿22上。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架桿22包括能在鉸接套21內滑行的直桿221和連接在直桿221后側并向下延伸的豎向桿222,所述的豎向桿222的下端鉸接在后連接桿142上。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撐腿11包括后支撐桿111,所述的后支撐桿111上設有向其兩側凸出的第一鉸接部112和第二鉸接部113,所述的前支撐腿12鉸接在第一鉸接部112上,所述的前支撐桿13鉸接在第二連接部113上。
如上所述的折疊童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桿31上還插接或卡接有U形手握桿3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的扶手桿的一端鉸接在座位上,扶手連動桿的一端鉸接在車架上,而且扶手連動桿還鉸接在扶手桿的上部,因此,在童車展開時并從童車側面看,可見扶手連動桿、扶手桿與座位圍成一個大致的三角形,使得乘坐在童車內的兒童可以手扶,當需要折疊童車時,座位跟隨車架一起折疊,此時扶手桿和扶手連動桿分別繞各自與座位和車架上的連接點而轉動折疊,在折疊童車的時候不需要拆除扶手,操作更加的簡單快捷。
2、本發明的的座位下方設有能夠抽拉并在童車折疊后能夠拉動童車行走的的抽拉桿。所以,當童車折疊后,可以通過抽拉桿拉動童車在路面行走,不需要時刻將折疊的童車掛在肩上,便于攜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3、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合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立體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在折疊過程中的示意圖之一;
圖5是本發明在折疊過程中的示意圖之二;
圖6是本發明折疊完成時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折疊完成并且抽拉桿拉出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折疊童車,包括可折疊的車架1和設在車架1上并能與車架1一起折疊的座位2,所述的座位2上連接有能與其一起折疊的扶手組件3,所述的扶手組件3包括一端與座位2轉動連接的扶手桿31和一端與車架1轉動連接的扶手連動桿32,所述的扶手連動桿32的另一端鉸接在扶手桿31的上部。扶手桿31的一端鉸接在座位2上,扶手連動桿32的一端鉸接在車架1上,而且扶手連動桿32還鉸接在扶手桿31的上部,因此,在童車展開時并從童車側面看,可見扶手連動桿32、扶手桿31與座位2圍成一個大致的三角形,使得乘坐在童車內的兒童可以手扶在扶手組件3上。當需要折疊童車時,座位2跟隨車架1一起折疊,此時扶手桿31和扶手連動桿32分別繞各自與座位2和車架1上的連接點而轉動折疊,在折疊童車的時候不需要拆除扶手,操作更加的簡單快捷。
如圖1所示,所述的扶手桿31上還插接或卡接有U形手握桿33。當兒童要從童車內出來時,首先將手握桿33從扶手桿31上退出,等兒童從童車內出來以后,再將手握桿33插接或卡接到扶手桿31上,并使得手握桿33與扶手桿31一起跟著車架1折疊,操作也很簡單,U形手握桿33的存在也使小孩抓握更方便。
如圖1、圖7所述的座位2下方設有能夠抽拉并在童車折疊后能夠拉著折疊的童車行走的抽拉桿4。當童車折疊后,可以通過抽拉桿4拉動童車在路面行走,不需要時刻將折疊的童車掛在肩上,便于攜帶,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如圖1、圖3、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車架1包括后支撐腿11,所述的后支撐腿11的上端鉸接有前支撐腿12和前支撐桿13,所述的扶手連動桿32鉸接在前支撐桿13上,所述的車架1還包括能夠牽引座位2、前支撐腿12和前支撐桿13相對后支撐腿11轉動而向后支撐腿11靠攏折疊的折疊牽引機構14。
如圖1、圖3、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折疊牽引機構14包括中部與前支撐桿13上端鉸接的手推桿141,所述的手推桿141的下端鉸接有后連接桿142,所述的后連接桿142的下端與后支撐腿11中部鉸接,并且所述的后連接桿142的下端還設有延伸段143,所述的延伸段143與前支撐腿12之間設有與二者鉸接的連動桿144,所述的座位2包括與前支撐桿13鉸接的鉸接套21,所述的鉸接套21內設有能在其內滑行的座架桿22,所述的座架桿22的后側與后連接桿142中部鉸接,并且,所述的扶手桿31鉸接在座架桿22上。
如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座架桿22包括能在鉸接套21內滑行的直桿221和連接在直桿221后側并向下延伸的豎向桿222,所述的豎向桿222的下端鉸接在后連接桿142上。
如圖3至圖5所示,所述的后支撐腿11包括后支撐桿111,所述的后支撐桿111上設有向其兩側凸出的第一鉸接部112和第二鉸接部113,所述的前支撐腿12鉸接在第一鉸接部112上,所述的前支撐桿13鉸接在第二連接部113上。由于第一鉸接部112和第二鉸接部113分別向后支撐桿111的兩側凸出,所以童車在折疊時,前支撐腿12向后支撐腿11靠攏并與后支撐腿11大致平行,與此同時,前支撐桿13向后支撐腿11靠攏并與后支撐腿11大致平行。因此,盡可能地利用了空間,確保嬰兒車骨架折疊后占用空間小。
如圖3至圖6所示,在折疊時,向前推動手推桿141并對手推桿141施加向下作用力,因此,手推桿141的下端向后下方運動,帶動前支撐桿13上端和后連接桿142的上端向下運動而逐漸向后支撐腿11靠攏,后連接桿142上端和前支撐桿13上端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后連接桿142拉動與其鉸接的座架桿22在鉸接套21內向后滑動,此時鉸接套21也相對前支撐桿13轉動,此時座位2向后支撐腿11靠攏。在座位2向后支撐腿11靠攏過程中,座位2向后下方拉動鉸接在其上的扶手桿31,進而拉動扶手連動桿32向后轉動,從而實現扶手組件3的折疊。而且在后連接桿142上端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后連接桿142下端的延伸端143則向上翹起,在翹起的過程中通過連動桿144拉動前支撐腿12向后支撐腿11靠攏。通過上述各部件的聯動,從而完成整個童車的折疊,整個過程在折疊牽引機構14的牽引下,折疊順暢,而且折疊完成后體積小,便于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