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可變手杖的小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98607閱讀:176來源:國知局
可變手杖的小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屬于小車領域,特別是可變手杖的小車。



背景技術:

現在老年人外出,或正在康復中的人員外出,都往往要拄一根手杖,以對身體起一個支撐作用。但往往走遠了、走累了,回家時再走就很困難了。有的路段又往往沒有車輛經過,更不好辦。有些陪護人員還推一把輪椅,隨拄手杖人員行走。在某些路口、行人擁擠時,推輪椅也費力,并且,多數時間是推輪椅,并不使用,實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用手杖變成的簡易小車,供帶手杖人員外出走累了、走遠了回家困難時,把手杖快速組裝成小車,坐車趕路。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可變手杖的小車,包括布凳、車架、輪子、輪叉、踏桿。布凳組成手杖的上段。小車的車架由手杖上的雙連座、腳管和連桿組成。手杖上的腳管與雙連座連接固定在一起,連桿安裝在腳管后端。小車變成手杖后,輪子穿在手杖下端,用封頭扭緊壓住。小車后方的兩個輪子安裝在腳管后端連接的連桿兩端,小車前方的輪子安裝在雙連座上的輪叉中。布凳由橫框、座布、腳架組成。布凳的兩根腳條可以張開,其中一根腳條下段連接有連塊殼,連塊殼上鉸連有二根腳叉條。布凳的一根腳條連接在腳管上,二根腳叉條下端連接在車架后端的連桿上。布凳收折后,座布折疊放置于橫框中。布凳收折后的一根腳條和二根腳叉條插在雙連座中,用旋鈕鎖緊。踏桿安裝在輪叉上。小車變成手杖后,手杖由手把、腳條、連塊殼、銷釘、腳叉條、雙連座、旋鈕、腳管、封頭組成。小車變成手杖后,踏桿和連桿放進腳管內。橫框下邊安裝有卡扣。

可變手杖的小車,以下簡稱小車。小車的車架、輪子、座凳即布凳,完全由一根手杖拆開快速組成。取下手杖的手把、腳條、腳叉條組成小車的座凳,即折疊式布凳。手杖的雙連座、腳管、腳管內取出的連桿組成小車的車架。手杖的腳管下端穿掛的輪子,組成小車的三個輪子。

布凳的結構是,上邊由二根橫向的殼體即橫框并排相對扣在一起組成手杖的一根手把。二根橫框下面各垂直連接固定一根腳條。二根腳條并排在一起,用銷釘即鉚釘從與上方手把平行的方向穿過二根腳條,把二根腳條鉸連在一起。其中一根腳條下端連接一塊連塊殼,連塊殼的平面與手把方向平行。連塊殼中并排鉸連二根腳叉條。兩根腳叉條可以張開。一根腳條與二根腳叉條的下端平齊。當把二根橫框合攏卡住,二根腳條自動合攏在一起,把一根腳條下端的二根腳叉條合攏,即一根腳條與二根腳叉條合在一起插進雙連座上方殼體內。雙連座上安裝有旋扭,扭動旋鈕,把腳條和腳叉條鎖定,這就變成了手杖的手把和手杖整體腳管的上段。

雙連座下端連接固定有腳管,一根連桿穿過腳管后端,用螺釘鎖定。連桿兩端制成軸段,軸段端頭有臺階和螺紋。兩個輪子分別安裝在連桿兩端,用螺帽鎖定,即為小車后輪。

雙連座下方固定有一個輪叉座,輪叉上端鉸連在輪叉座上。組成手杖時,輪叉與雙連座平行,用一顆螺釘固定。組成小車時,輪叉與雙連座垂直,用同一顆螺釘換一個位置固定。一個輪子安裝在輪叉內,這就是小車的前輪。

布凳的腳架就是手杖的腳條和腳叉條。布凳上方的二根橫框內安裝有座布。座布兩端分別連接在兩根橫框內。布凳收折時,座布折疊放置在橫框中。橫框下方安裝有卡扣。二根橫框扣攏時,卡扣把二根橫框卡緊成一體,即是手杖的手把。

把二根橫框拉開到位,即變成了一個布凳。布凳有三個腳架,即一個腳條和二個腳叉條。腳條和腳叉條下端都有螺母。腳條下端連接在腳管前端,二根腳叉條下端連接在連桿兩端,都是用一根螺釘從腳管、連桿相應位置下邊向上穿過,扭緊在布凳相應的腳條和腳叉條下端頭內的螺母中。小車即組裝完成。用一段拉繩穿在雙連座上的拉繩孔上,即可拉小車行走。

要把小車拆開變成手杖時,取下布凳,收折布凳。取下輪子、連桿、踏桿,把螺釘、螺帽、連桿、踏桿裝進腳管內。把輪子穿過腳管下方的封頭螺栓上,把封頭螺栓扭緊在腳管下端的螺母中。把布凳下端的腳條、腳叉條插進雙連座殼體中,用旋鈕鎖定,又變成了一根手杖。這是一根雙手把手杖。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小車可以變為手杖,手杖可以變為小車,給帶手杖外出的人們帶來很大方便。當拄手杖的人走遠了、走累了,回來很困難時,可用手杖變成小車,由陪護人員牽車回來。2、腿腳不方便的人要外出辦事,可坐小車出去辦事。3、小車變成手杖后,存放、攜帶很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可變手杖的小車的整體結構圖。

圖2是座布收折情況圖。

圖3是布凳收折后情況圖。

圖4是輪叉安裝情況圖。

圖5是小車拆開組裝成一根手杖結構圖。

附圖中:踏桿1、輪子2、輪叉3、旋鈕4、拉繩孔5、雙連座6、腳條7、橫框8、座布9、連塊殼10、腳叉條11、封頭12、螺釘13、連桿14、螺帽15、腳管16、卡扣17、銷釘18、軸銷19、螺釘孔20、輪叉座21。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是可變手杖的小車的整體結構圖。為了便于直觀了解小車的幾個主要部分與手杖的變換位置,同時參看圖5。

圖1中,布凳上方的兩根橫框8是兩根近似半圓形殼體。座布9兩端分別連接在橫框8殼中。布凳的腳架由二根腳條7交叉鉸連在一起組成。其中一根腳條下段連接有連塊殼10。連塊殼10中鉸連了二根相同的腳叉條11。一根較長的腳條下端和二根腳叉條下端殼體內部安裝有螺母。小車車架由雙連座6、腳管16、連桿14組成。腳管16連接固定在雙連座6后端。腳管16后端有通孔。一根連桿穿過腳管后端的通孔,用螺釘13固定在腳管上。一個前輪子2安裝在輪叉3中,二個后輪子2安裝在連桿兩端,用螺帽15鎖定。布凳腳架的腳條7下端用螺釘連接在腳管16前端,二根腳叉條用螺釘連接在連桿兩端。螺釘都從下邊穿過腳管和連桿上相應的孔,擰進腳條、腳叉條下端的螺母中。用一段拉繩穿在雙連座上的拉繩孔5上,即可拉小車行走。踏桿1安裝在輪叉3上,與輪子同軸,供乘車者踏腳。封頭12擰緊在腳管后端。

小車拆開組裝成手杖時,布凳取下收折后,就變成了圖5中的手杖的上部分。二根橫框合攏變成了手杖的手把,是一根雙手把,兩端都能用。小車取下輪子、踏桿、連桿,把連桿、踏桿放進腳管內,即變成了圖5中手杖的下段。布凳的腳條、腳叉條插進雙連座殼體中,用旋鈕4鎖定。三個輪子穿在封頭12的絲桿上,絲桿擰進腳管下端的螺母中,壓緊輪子。即變成了圖5中的整體手杖,手杖即可使用。

圖2中,是座布收折情況圖。橫框8是二根近似半圓形殼體。座布9有帶式和整塊式二種結構。圖1中是帶式結構,圖2中是整塊式結構。座布9兩端分別連接在二根橫框8殼中。橫框殼兩端有封殼,圖2中為了方便觀察,取掉了封殼那一塊。座布9收折時是有規律地折疊,在二根折痕之間固定一層有適當硬度的塑料薄片或織片,使折痕線附近相對變軟,便于快速折疊。

圖3中,是布凳收折后情況圖。二根橫框8已經合攏,座布已折疊放進橫框殼體內。橫框下方安裝了卡扣17,已經把二根橫框卡在一起,這就是圖5中手杖的手把。每根橫框下邊各自連接固定一根腳條7,二根腳條用銷釘18鉸連在一起。其中一根腳條下段連接了一個連塊殼10。連塊殼10中并排鉸連了二根腳叉條11。腳條和腳叉條下端殼體內都安裝了螺母。因為安裝在小車上時,腳條和腳叉條是叉開狀態時,下端面成水平,在收攏后的圖3中下端就不是平直狀態,而成有一定尖角形狀。把圖3中收攏的布凳腳架下端,即腳條和腳叉條插進雙連座6殼體中,并用旋鈕4鎖定,布凳就成了圖5中手杖上段。

圖4中,是輪叉安裝情況圖。雙連座下方連接固定一個輪叉座21,即是二塊夾板。輪叉3上方用軸銷19鉸連在輪叉座21上。輪叉座21上橫向右方和豎直向下都各開一個與鉸連軸銷軸心等距離的螺釘孔20,當輪叉安裝輪子時,輪叉豎直向下。一個螺釘13從軸銷19下方的螺釘孔鎖定輪叉。當小車變成手杖時,一個螺釘13從軸銷19的右方鎖定輪叉,使輪叉與雙連座平行。

圖5中,是小車拆開組裝成一根手杖結構圖。橫框8、卡扣17、腳條7、銷釘18、連塊殼10、腳叉條11組成的布凳就是圖1中小車車架上的座凳。布凳收攏后的一根腳條和二根腳叉條都插在雙連座6殼體中,被旋鈕4鎖定。雙連座6下方連接固定有腳管16。三個輪子2穿在封頭12的螺栓上。封頭12的螺栓擰進腳管下端的螺母內。踏桿、連桿已放進腳管內。小車上全部零部件都已組裝到了一根手杖上。

輪子很小,直徑與一般茶杯直徑差不多,是用塑料制成。腳條、腳叉條、腳管用不銹鋼管制成。旋鈕有螺釘擰進雙連座殼體。殼體內正對螺釘的相應管條上,制有凹窩,以免打滑。

圖1中的踏桿1的安裝是踏桿穿過輪叉和輪子中心孔,踏桿兩端即可踏腳。小車由陪護人員用繩系在拉繩孔中拉走。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南区| 枝江市| 邹平县| 大余县| 波密县| 曲松县| 凤庆县| 盐边县| 临高县| 沅江市| 长沙市| 长子县| 浪卡子县| 孟连| 丘北县| 贵港市| 成都市| 临江市| 卢龙县| 右玉县| 屯门区| 沧州市| 汽车| 清流县| 潜山县| 阳西县| 玛多县| 永城市| 田林县| 邢台市| 邳州市| 禄丰县| 修水县| 若羌县| 阜阳市| 临武县| 乌兰浩特市| 崇文区| 黄石市| 三原县|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