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382318閱讀:205來源:國知局
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屬于變電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



背景技術:

目前,變電站蓄電池多數為鉛酸蓄電池,一般分多層存放在室內特制的放置架上,為節約占用空間,多個蓄電池順序依次緊密排列。單個電池塊重量為15-25kg,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把蓄電池塊分別從放置架上取出,并搬運到蓄電池室外的車輛上進行轉移。由于室內空間小不宜采用小型吊車,且蓄電池無掛接點、排列緊密,也不便于使用小型叉車。

日常中多采用人工搬運轉移的方法,該方法的有諸多缺點:一是在于手工從放置架上取下蓄電池塊不易,因為單塊蓄電池重量較大,且蓄電池表面光滑且排列緊密,無著力點,單靠手指不易取出,搬運難度大;二是將多塊電池從鐵架上取出已相當費力,再加上全部搬運到客貨車上,消耗大量人的體能,特別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降低蓄電池塊搬運難度,極大的提高轉移效率的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行走小車、杠桿、轉運板、蓄電池夾持裝置和支架,支架設置在行走小車上,杠桿和支架的橫梁鉸接或萬向連接,所述轉運板連接在支架上,所述蓄電池夾持裝置位于杠桿前端,能將蓄電池升降并放置在轉運板上用行走小車運輸。

作為優選,蓄電池夾持裝置包括主鏈、吊盤、分支鏈、上夾持板、下夾持板和轉軸,所述上夾持板一端與下夾持板中部通過轉軸連接,所述吊盤通過其上端主鏈和杠桿前端相連接,所述吊盤下端面的分支鏈和下夾持板的轉軸右端部相連接,當分支鏈拉緊時,上夾持板和下夾持板能將蓄電池抱緊。

作為優選,蓄電池夾持裝置還包括承托架,所述承托架和分支鏈相連接。

作為優選,分支鏈包括與下夾持板相連的分支鏈一和與承托板相連的分支鏈二,所述分支鏈二長度大于分支鏈一的長度。

作為優選,轉運板采用伸縮結構。

作為優選,伸縮結構為滑道式伸縮機構,包括抽出板和和設有滑槽的基礎板,所述抽出板在基礎板上滑動伸縮。

作為優選,轉運板與支架上的連接孔配合連接,所述連接孔設有多個。

作為優選,行走小車包括車體和行走裝置,所述行走裝置安裝于車體下方,行走裝置為萬向輪或滾輪。

作為優選,支架包括對稱設置于車體上的兩對成一定角度的立桿和斜桿,所述橫梁設置在兩個立桿之間。

作為優選,立桿上設置有多個橫梁托架,所述橫梁托架設置高度不同。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該發明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利用到蓄電池的搬運和轉移過程中,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有效降低勞動強和蓄電池塊搬運難度,極大的提高轉移效率,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蓄電池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分支鏈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中Ⅰ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中支架和行走小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行走小車;11、車體;12、行走裝置;2、杠桿;3、轉運板;31、抽出板;32、基礎板;4、蓄電池夾持裝置;41、主鏈; 42、吊盤; 43、上夾持板; 44、下夾持板; 45、轉軸; 46、承托架; 47、分支鏈; 471、分支鏈一;472、分支鏈二;5、支架;51、立桿;52、斜桿;53、橫梁;54、連接孔;55、橫梁托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簡易式變電站蓄電池裝卸運輸車,包括行走小車1、杠桿2、轉運板3、蓄電池夾持裝置4和支架5,支架5設置在行走小車1上,杠桿2和支架5的橫梁53鉸接或萬向連接,所述轉運板3連接在支架5上,所述蓄電池夾持裝置位于杠桿2前端,能將蓄電池升降并放置在轉運板3上用行走小車1運輸。該裝置利用了杠桿原理,實現利用杠桿2起吊重物可以有效節約人力的效果。杠桿2位于支架5的橫梁53的正中部,杠桿2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和橫梁53之間實現鉸接或者萬向連接。杠桿2和橫梁53的交點將杠桿2分成前端和后端兩部分,其中前端用來夾住并提起蓄電池,杠桿2的后端用來手持用力,并設有把手,以便于增強該工具使用的舒適性。杠桿2將前端和后端長度比例設置為1:4-1:3,因為該比例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極大降低提升杠桿2前端所需要施加的力,同時也不至于因杠桿2后端設置過長,導致整個工具占地過大。蓄電池夾持裝置4可以實現對蓄電池的有力夾持和承托,保證吊起的穩定性。本裝置需要通過兩個工人進行配合,一個位于杠桿2后端進行杠桿2操作,另一個人位于蓄電池夾持裝置4處,協助蓄電池夾持裝置4完成對蓄電池夾持的整個過程。轉運板3可以在杠桿2前端的蓄電池夾持裝置4將蓄電池夾起并抬升一定距離之后,將蓄電池放置在轉運板3上,進而通過推動支架5來實現蓄電池位置的變化,對蓄電池進行轉移、搬運等操作。

作為優選,蓄電池夾持裝置4包括主鏈41、吊盤42、分支鏈47、上夾持板43、下夾持板44和轉軸45,所述上夾持板43一端與下夾持板44中部通過轉軸45連接,所述吊盤42通過其上端主鏈41和杠桿2前端相連接,所述吊盤42下端面的分支鏈47和下夾持板44的轉軸45右端部相連接,當分支鏈47拉緊時,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能將蓄電池抱緊。蓄電池夾持裝置4的設置一方面能夠方便的實現蓄電池被從支架上夾住并抬起的過程,同時也能很好的配合杠桿2在上抬或下降過程中的角度變化,實現蓄電池的水平位置以及高度位置上的變化。主鏈41和上端的杠桿2前端可靠連接,采用鏈連接的形式,目的是便于主鏈41下部裝置及蓄電池能夠更好的配合杠桿2抬起或者下落過程中的位置變化,實現主鏈41和杠桿2之間夾角大小的任意改變。本實施例中,吊盤42優選為橢圓形的形狀,該形狀的選擇主要是為了配合下部夾持的蓄電池的形狀,橢圓的長邊方向設置的分支鏈47對應蓄電池的長邊方向進行夾持,橢圓的短邊方向設置的分支鏈47對應蓄電池的短邊方向進行夾持,這樣分支鏈47的位置設置更接近于蓄電池的外形尺寸,進而使分支鏈47和豎直方向形成的角度最小,以便更好的保證夾持的穩定性。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結合使用,類似于夾磚裝置的使用原理。當下夾持板44上部水平部分受力時,會使下夾持板44整體繞轉軸向受力方向轉動,即使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二者的下部有集中向中間收攏的趨勢,以便于對蓄電池兩側面形成有力的夾持作用,保證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與蓄電池側部形成的摩擦力足以抵抗蓄電池的自身重力,本實施例中,對下夾持板44水平部分所受外力主要通過吊盤42下部的分支鏈47施加,因為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的自重集中在上部的分支鏈47上,而分支鏈47的下端和下夾持板44的水平端相連,相當于對下夾持板44的水平部分施加了向上的外力,以使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的下端向中間靠攏,實現對蓄電池外側面進行夾緊,當下部受蓄電池重力時,分支鏈47作用于下夾持板47水平段的力逐漸增大,進而實現下夾持板44繞轉軸45轉動,從而帶動下夾持板44下端向蓄電池側進一步夾緊,達到摩擦力進一步增大的目的,最終實現將蓄電池從放置架上吊起。主鏈上端為一股的形式,下端和吊盤42連接的位置分為三股,并以吊盤2中心為圓心圓周方向均布,進而實現吊盤42水平設置,便于保證其下部裝置以及被夾持的物品在水平方向上的穩定性,避免吊盤42上下擺動對夾持物品造成晃動,避免產生墜落的危險。

作為優選,蓄電池夾持裝置4還包括承托架46,承托架46和分支鏈47相連接。使用時,將承托架46分別置于蓄電池的另外兩個側面底部,以保證除了上夾持板43和下夾持板44對蓄電池施加側向夾緊力的同時還存在承托架46對蓄電池底部進行承托,進一步保證夾持的穩定性,避免蓄電池側部滑動造成的墜落。

作為優選,分支鏈47包括與下夾持板44相連的分支鏈一471和與承托板46相連的分支鏈二472,所述分支鏈二472長度大于分支鏈一471的長度。分支鏈47分為與下夾持板44相連的三條支鏈一471和與承托架46連接的兩條支鏈二472,其中分支鏈一471長度較分支鏈二472的長度短,因為分支鏈二472是和下部的承托架46相連接的,承托架為“L”型,承托架的下部水平部分是為了和蓄電池的底部相貼合的,以便于對蓄電池側面夾持起到進一步保護的作用,增強了裝置使用的安全性,而分支鏈一471是與下夾持板44上部水平部分連接的,下夾持板44的作用是和蓄電池側壁之間形成摩擦力以抵抗重力,所以分支鏈一471相對于分支鏈二472的長度而言,要適當的短一些。分支鏈一471設置于吊盤42的橢圓形盤的長軸方向上,三條分支鏈一471均勻布置在該長度方向上,并順次和下夾持板44的水平部分相連接,保證下夾持板44水平部分受力點相對布置均勻,夾持穩定效果更好。

作為優選,轉運板3采用伸縮結構。轉運板3采用伸縮結構形式,便于配合后期蓄電池從蓄電池夾持裝置4卸落到轉運板3上的過程。在沒有伸縮結構的情況下,轉運板3的位置既要避開蓄電池的行走軌跡,又要能夠使被夾持穩妥的蓄電池方便的移到轉運板3上,這樣很難保證轉運板3能夠對應蓄電池的下表面尺寸足夠大,且足夠準確,而設計成可以伸縮的形式則可以方便的解決上述兩個問題,實用性更強,夾持轉運更容易實現。

作為優選,伸縮結構為滑道式伸縮機構,包括抽出板31和和設有滑槽的基礎板32,所述抽出板31在基礎板32上滑動伸縮。伸縮結構設置成滑道式伸縮的形式,結構設計簡單,便于實現伸縮效果,且滑道制作簡單,便于加工制作,基礎板32前端上部設有向上的小擋板,抽出板下端后部設有對應的擋板,當抽出板31向前至極限位置時,小擋板和擋板相接觸,避免抽出板從前端脫落,保證抽出位置準確,增強了操作的便利性。

作為優選,轉運板3與支架5上的連接孔54配合連接,所述連接孔54設有多個。連接孔54設置在不同的高度上,是為了保證針對蓄電池存放的位置高低不同,以及橫梁53位置高低不同,對應的調整連接孔54的位置,以便杠桿2能實現蓄電池從前端夾持部分順利放置到轉運板3上的動作,該高度可以通過改變轉運板3和不同高度的連接孔54相連實現,該連接方式簡單易操作,能配合橫梁53高度逐一進行對應調整。

作為優選,行走小車1包括車體11和行走裝置12,所述行走裝置12安裝于車體11下方,所述行走裝置12為萬向輪或滾輪。行走裝置13可以方便整個裝置的移動操作,便于實現蓄電池的位置轉移,滾輪也可以用萬向輪代替,可以起到同樣的轉運作用。

作為優選,支架5包括對稱設置于車體11上的兩對成一定角度的立桿51和斜桿52,所述橫梁53設置在兩個立桿51之間。車體11為支架5整體提供了一個水平向的放置平臺,同時還相對支架5整體起到配重作用,可以有效保證上部杠桿2在夾持以及提升蓄電池的過程中,不至于因為前后端受力不平衡導致整個支架向前端5歪斜和傾倒,保證了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行走裝置12的設置是為了實現該裝置的轉運功能,因為在蓄電池的轉運過程中,既涉及到夾持作用,又涉及到轉移功能,當蓄電池被夾起并放置在轉運板3上之后,可以通過推動設置于車體11上的斜桿52,將裝置和蓄電池整體推送到所需位置。立桿51和斜桿52設置具有一定角度,和車體共同形成三角形形狀,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保證了裝置的牢固、穩定,另外斜桿52具有推送的功能,保證轉移蓄電池過程中推動操作的舒適性,而立桿51的設置則為橫梁53和轉運板3的安裝提供了基礎,實現了杠桿2繞一固定點旋轉時的穩定效果。

作為優選,立桿51上設置有多個橫梁托架55,所述橫梁托架55設置高度不同。立桿51上設置的多個橫梁托架55是配合橫梁53設置的,橫梁托架55設置在不同的高度上,是為了保證針對蓄電池存放的位置高低不同,對應的調整橫梁53的位置,以便杠桿2能實現從最佳角度對蓄電池進行夾持吊起的操作,更加便于人工操作,提高人工操作的舒適性,使轉移吊運難度降到最低,同時也可以提高作業效率。

使用方法:

將該裝置推至需要轉移的蓄電池放置架旁,對應蓄電池的放置高度調整轉運架3以及橫梁53在立桿51上的高度,調整好后,將杠桿2后端把手向下壓,是杠桿2前端帶動蓄電池夾持裝置4上抬至蓄電池上方后,將杠桿2后端把手向上緩慢提起,以便前端蓄電池夾持裝置4緩慢下落,直至下夾持板44和上夾持板43位于蓄電池長向兩側面,杠桿2前端工人將下夾持板44和上夾持板43分別和蓄電池兩側貼合至較近位置,杠桿2后端工人將杠桿2緩慢上抬,伴隨分支鏈一471對蓄電池的兩側壁的夾緊力逐漸增大,直至足以抵抗蓄電池自重時,將蓄電池下底面起吊至脫離放置架表面,前端工人將承托架46下端平面和蓄電池下底面重合,使承托架46對蓄電池提供進一步安全保障,再繼續使杠桿2前端上提,直至轉運架3上方后,將轉運板3抽出,然后上提杠桿2后端,使前端蓄電池夾持裝置4將蓄電池放置至轉運板3上,然后杠桿2前端工人將承托板46從蓄電池下部移出,蓄電池繼續向下,至蓄電池和轉運板3接觸,此時,分支鏈一471呈放松狀態,進而帶動下夾持板44繞轉軸轉動,松開蓄電池兩側,帶蓄電池在轉運板3上放置穩定后,推動支架5的斜桿52,將蓄電池推至所需轉移到的位置,完成整個夾持轉移過程。

該發明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利用到蓄電池的搬運和轉移過程中,能節省大量的人力,有效降低勞動強和蓄電池塊搬運難度,極大的提高轉移效率,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确山县| 康马县| 武乡县| 连州市| 鸡东县| 揭西县| 和田县| 邓州市| 德令哈市| 屏东县| 石泉县| 黑水县| 双桥区| 卫辉市| 英超| 江安县| 宿迁市| 德昌县| 阜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博客| 遵义县| 阿克苏市| 静安区| 余江县| 罗甸县| 海口市| 天门市| 济源市| 盐山县| 临邑县| 紫金县| 北辰区| 桂阳县| 泸西县| 新干县| 西安市| 贵定县| 牡丹江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