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客車火災逃生機構,主要用于客車乘客的火災及危急情況的逃生,也可以用于其它車輛的乘客逃生。
背景技術:
目前的客車是沒有專門的逃生通道的,出現緊急狀態的主要逃生辦法是砸窗逃生。由于跳窗的不便和低效率,往往傷亡很大逃生成功率低。特別是在火災時,由于煙霧有毒,車內通風條件差,窒息是乘客死亡的主要原因。
現有技術中沒有提供一種能夠幫助乘客快速逃生、提高逃生成功率的客車逃生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客車火災逃生機構,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方便乘客的快速逃生;(2)驅使車中的煙霧快速擴散。
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客車火災逃生機構,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側板的一段或全段為能夠向上翻開的可仰翻段落,為乘客提供逃生的出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側板的可仰翻段落與車體的頂板邊緣相鉸接以使可仰翻段落能夠相對于車體的頂板在客車左右方向上向上翻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客車頂部安裝有第一驅動缸,所述第一驅動缸的缸體與客車頂部相鉸接且伸縮桿的外端與所述側板可仰翻段落相鉸接以驅動可仰翻段落向上翻開。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左右側板的可仰翻段落與車體頂板上相對應的段落連成一體構成倒U字形的可上翻車板組件,所述可上翻車板組件整體向上翻開為乘客提供逃生的出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客車頂部安裝有第二驅動缸,所述第二驅動缸的缸體與客車頂部不翻仰部分相鉸接且伸縮桿的外端與所述可上翻車板組件相鉸接以驅動可上翻車板組件向上翻仰。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客車車廂的地板上還安裝有下車板,所述下車板一側邊緣與車廂地板外邊緣相鉸接,當可仰翻段落翻開形成逃生出口后,乘客沿向外翻出的下車板下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車板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階梯面;可仰翻段落未翻開時,階梯面一側朝向車廂地板;當可仰翻段落翻開時,階梯面一側朝外、作為乘客下車的階梯使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車板為伸縮式。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用于固定可仰翻段落與客車不翻仰部分之間相對位置的鎖緊裝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鎖緊裝置包括安裝在客車不翻仰部分上且能夠相對于客車不翻仰部分移動的插銷,所述可仰翻段落上設置有與所述插銷伸出端相配合的銷孔;
所述插銷伸出端的底面沿插銷伸出方向向上傾斜設置,所述插銷伸出端的外側面沿插銷伸出方向向內側傾斜設置;所述銷孔的底壁和外側內壁同樣為傾斜設置,并分別與插銷伸出端的底面和外側面呈面接觸。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本發明車體側板的一段或全段為能夠向上翻開的可仰翻段落,發生火災或其它緊急情況時,能夠快速構成無障礙、寬敞的逃生出口,方便了乘客的逃生;(2)本發明形成的逃生出口同時也是一個大面積的通風口,能夠驅使車中的煙霧快速擴散,減少火災傷亡;(3)本發明包括側開和頂開兩種方案,側開方案具有結構輕便、布置方便、打開速度快的優點,頂開的優勢在于頂部一同翻開,形成的通風面積大,能夠使煙霧由頂部快速散開;(5)本發明還設置有下車板,正常行駛時下車板可收納與乘客腳下,逃生時可將下車板快速翻轉到車外,乘客沿下車板形成的階梯可安全、快速地逃離客車,操作方便、占用空間小,同時還避免了乘客跳車逃生受傷;(6)本發明還設置有鎖緊裝置,且插銷的底面和外側面均為傾斜設置,正常行駛時可保證可仰翻段落始終與車體其它部位緊固貼合,保證了車體的整體強度和密封性;(7)下車板為伸縮式,可以確保下車板打開后下端接近地面或與地面接觸,避免乘客逃生時受傷。
附圖說明
圖1為僅車體側板的可仰翻段落向上翻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車體側板的可仰翻段落與車體頂板相應段落共同構成可上翻車板組件并一同向上翻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方案中可上翻車板組件未翻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插銷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客車火災逃生機構,包括車體,所述車體側板的一段或全段為能夠向上翻開的可仰翻段落1,為乘客提供逃生的出口。
本發明提出了兩種可仰翻段落1進行翻開的方案:
方案一為側開方案,如圖1,所述側板的可仰翻段落1與車體的頂板邊緣相鉸接以使可仰翻段落1能夠相對于車體的頂板在客車左右方向上向上翻開;
所述客車頂部安裝有第一驅動缸2,所述第一驅動缸2的缸體與客車頂部相鉸接且伸縮桿的外端與所述側板可仰翻段落1相鉸接以驅動可仰翻段落1向上翻開。
方案二為頂開方案,如圖2和3,所述左右側板的可仰翻段落1與車體頂板上相對應的段落連成一體構成倒U字形的可上翻車板組件3,所述可上翻車板組件3整體向上翻開為乘客提供逃生的出口;
所述客車頂部安裝有第二驅動缸4,所述第二驅動缸4的缸體與客車頂部不翻仰部分相鉸接且伸縮桿的外端與所述可上翻車板組件3相鉸接以驅動可上翻車板組件3向上翻仰;
為避免可上翻車板組件3在開閉時與車體其它部分發生干涉,可將可上翻車板組件3中側板的前邊緣設置為傾斜走向。
作為上面兩個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客車車廂的地板上還安裝有下車板5,所述下車板5一側邊緣與車廂地板外邊緣相鉸接,當可仰翻段落1翻開形成逃生出口后,乘客沿向外翻出的下車板5下車。圖1中展現了方案一中下車板5翻出時的結構,方案二與方案一在應用下車板5方面結構類似,不作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下車板5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階梯面;可仰翻段落1未翻開時,階梯面一側朝向車廂地板;當可仰翻段落1翻開時,階梯面一側朝外、作為乘客下車的階梯使用。
或者,下車板5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光滑面,當可仰翻段落1翻開時,光滑面一側朝外翻開,從而在下車板5后,乘客可沿光滑面快速逃離車廂。
優選地,所述下車板5為伸縮式:包括本體和伸出板,所述本體內有空腔,當客車正常行駛時,伸出板收納在本體的空腔中,當需要使用下車板5逃生時,伸出板由空腔中伸出,提供足夠的長度以避免乘客逃生時受傷;進一步地,可以使下車板5末端與地面接觸,為下車板5提供足夠的支撐強度。下車板5還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多段伸縮的結構方式。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本機構還包括用于固定可仰翻段落1與客車不翻仰部分之間相對位置的鎖緊裝置6。圖3中標示出了方案二中鎖緊裝置6的位置。方案一與方案二在鎖緊裝置6的安裝位置方面設置類似,在此不作贅述;
進一步地,所述鎖緊裝置6包括安裝在客車不翻仰部分上且能夠相對于客車不翻仰部分前后移動的插銷,所述插銷為氣缸或電磁驅動,所述可仰翻段落1上設置有與所述插銷伸出端相配合的銷孔;
如圖4和5,所述插銷伸出端的底面8沿插銷伸出方向向上傾斜設置,所述插銷伸出端的外側面7沿插銷伸出方向向內側傾斜設置;所述銷孔的底壁和外側內壁同樣為傾斜設置,并分別與插銷伸出端的底面8和外側面7呈面接觸。
車內發生火災時,首先鎖緊裝置6松開,可仰翻段落1側開或頂開,形成逃生口和煙霧驅散口,乘客放下下車板5,沿下車板5快速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