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車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電動牽引運輸車的車箱結構。
背景技術:
針對廠區(qū)間的跨廠運輸,傳統(tǒng)做法各部門都是靠人工直接拉著裝有半成品的物料車在廠區(qū)往返運輸,運輸時員工的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員工成天面臨風吹日曬雨淋,下雨天運輸極其不便,客戶產(chǎn)品質(zhì)量受到影響;由于廠區(qū)間的路面破爛,物料車輪子容易壞,導致維修成本增加;另外,運輸時經(jīng)常有因物料車輪子突然壞,引起整個物料車翻車,導致半成品散落于地,導致擦花報廢,甚至壓傷員工的手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牽引運輸車的車箱結構,易于將裝有半成品的物料車推入到電動牽引車內(nèi)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電動牽引運輸車的車箱結構,包括車箱箱體、安裝于車箱箱體底部的車輪、安裝于車箱箱體前側的牽引機構,該車箱箱體的側面設有側面開箱機構,該側面開箱機構包括封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該封板樞接于車箱箱體的底部支架,該第一連桿樞接于封板,該第一連桿的上端樞接于該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鉸接于車箱箱體的上側支架。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車箱箱體的頂部設有遮雨棚。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車箱箱體的長寬高尺寸是1800mm*1350mm*1500mm。
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封板包括左封板、右封板,左封板的寬度為820mm,右封板的寬度為820mm。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車箱箱體的側面設有側面開箱機構,該側面開箱機構包括封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該封板樞接于車箱箱體的底部支架,該第一連桿樞接于封板,該第一連桿的上端樞接于該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鉸接于車箱箱體的上側支架。這樣,可以將封板打開或關閉,當打開封板后,封板傾斜地連接車箱箱體和地面,使得裝有PCB板的物料箱可以直接從地面推上封板,再推入到車箱箱體內(nèi)。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左視圖,圖中是打開封板的狀態(tài)。
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的左視圖,圖中是關閉封板的狀態(tài)。
附圖標識說明:
10、車箱箱體 11、底部支架
12、遮雨棚 20、車輪
30、牽引機構 40、側面開箱機構
41、封板 411、左封板
412、右封板 42、第一連桿
43、第二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是一種電動牽引運輸車的車箱結構,采用電動牽引車后,改變了原有高強度低效率的人工運輸方式,由之前的純?nèi)斯み\輸改變成現(xiàn)有的半自動運輸方式,可以提高勞動效率,防止物料車輪子壞,從而節(jié)省維修成本,還可以避免因車輪壞翻車導致的擦花報廢,確保客戶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及減輕員工的勞動強度,更趨向人性化管理的工廠,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
本實用新型中,電動牽引運輸車的車箱的結構包括車箱箱體10、安裝于車箱箱體10底部的車輪20、安裝于車箱箱體10前側的牽引機構30,該車箱箱體10的側面設有側面開箱機構40,該側面開箱機構40包括封板41、第一連桿42和第二連桿43,該封板41樞接于車箱箱體10的底部支架11,該第一連桿42樞接于封板41,該第一連桿42的上端樞接于該第二連桿43,所述第二連桿43鉸接于車箱箱體10的上側支架。
使用時,如圖3所示。當打開側面開箱機構,可以使封板41翻開接觸地面,這樣,封板41傾斜地連接車箱箱體10和地面,使得裝有PCB板的物料箱可以直接從地面推上封板41,再推入到車箱箱體10內(nèi)。打開側面開箱機構的動作原理見圖3,將封板41向外打開,第一連桿42受牽引向外活動,第二連桿43從車箱上端移動于車箱中部。當開閉側面開箱機構時,如圖4所示,將封板41抬起直至直立,第一連桿42受牽引也直立起來,從而封板41和第一連桿42在同一豎直線上,第二連桿43抬起伸向車箱的頂部。
其中,所述車箱箱體10的頂部設有遮雨棚12,用于遮擋雨水,下雨天 氣,雨水不會從側面開箱機構40進入車箱箱體10內(nèi)部。本實施例中,所述車箱箱體10的長寬高尺寸是1800mm*1350mm*1500mm。實際生產(chǎn)還可以依據(jù)需要制作得更大或更小,不以本實施例的尺寸為限。還有,所述封板包括左封板411、右封板412,左封板411的寬度為820mm,右封板412的寬度為820mm。這樣,相當于有兩扇門,當只需要推入一個物料箱時,可以只打開一扇封板41。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于,其主要是在車箱箱體10的側面設有側面開箱機構40,該側面開箱機構40包括封板41、第一連桿42和第二連桿43,該封板41樞接于車箱箱體10的底部支架11,該第一連桿42樞接于封板41,該第一連桿42的上端樞接于該第二連桿43,所述第二連桿43鉸接于車箱箱體10的上側支架。這樣,可以將封板41打開或關閉,當打開封板41后,封板41傾斜地連接車箱箱體10和地面,使得裝有PCB板的物料箱可以直接從地面推上封板41,再推入到車箱箱體10內(nèi)。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