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兩棲作業裝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及浮箱鏈軌車。
背景技術:
很多車輛,特別是在不平地面運行的履帶特種運載裝備,會利用履帶驅動來進行操縱。履帶驅動裝置一般為履帶裝置的一部分,其具有機架,環形履帶與驅動馬達一起安裝在機架上。驅動輪,有時候還稱為驅動鏈輪,將扭矩從驅動馬達傳送至履帶以產生用于移動履帶裝置機架的牽引力,并因此成為車輛的一部分,相對于地面上的履帶部分并因此相對于地面來移動車輛。
目前,在沼澤勘探領域使用的運載設備主要是浮箱鏈軌車,浮箱鏈軌車(俗稱泥里爬)是為了不斷適應野外勘探要求研制的適合于水網、灘涂、沼澤地區使用的新型沼澤設備。浮箱鏈軌車的底盤有兩個封閉浮箱,浮箱上環繞兩根鏈條履帶傳遞動力實現行走,接地比壓低,漂浮性好,在各種泥、水混、地表、和草地均有較好的通過能力。
如圖1、圖2所示,現有的浮箱鏈軌車的浮箱10兩側周邊環繞有鏈條11和行走軌12組成的履帶,行走軌和鏈條連接在一起,圍繞浮箱滑行,鏈條11和行走軌12可差速甚至反向行駛,帶動浮箱10轉彎或調整行駛方向。當行走軌12滑行到浮箱10底部,行走軌上端U形槽開口處和土地接觸,抓地產生推動力。
如圖2所示,浮箱鏈軌車原行走軌12用槽鋁制成,行走軌12的橫截面為U型,底邊和兩側邊三面封閉,上端開口。浮箱鏈軌車在淤泥中行走時,槽型行走軌12從上端開口處進入大量淤泥存留在凹槽內且不易脫落。另外,在行走軌12與 浮箱10上蒙板(表面)間也會填充大量淤泥。設備帶淤泥行駛,自重加大,承載能力就會降低。
同時,槽型行走軌12存留污泥后則會降低履帶的抓地能力,致使行駛速度降低甚至無法行走,鏈條過載甚至損壞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及浮箱鏈軌車,以至少解決以上問題之一。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一種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包括:
鏈條;
多個垂直設置于所述鏈條上的行走軌;所述行走軌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背離所述鏈條方向凸起形成錨地凸起部;所述行走軌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同向延伸的邊界至所述錨地凸起部的頂部逐漸凸起。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鏈條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鏈條以及第二鏈條;所述行走軌的兩端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鏈條及所述第二鏈條上。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鏈條包括多個首尾鉸接的第一鏈條節,所述第二鏈條包括多個首尾鉸接的第二鏈條節;所述行走軌、所述第一鏈條節及所述第二鏈條節的數量相等;所述行走軌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鏈條節,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鏈條節。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行走軌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設有螺紋孔以與所述鏈條螺栓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錨地凸起部沿所述行走軌延伸方向不間斷延伸。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行走軌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背離所述錨地凸起部方向凸起形成刮泥凸起部;所述刮泥凸起部位于第一鏈條以及第二鏈條之間。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刮泥凸起部沿所述行走軌延伸方向不間斷 延伸。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刮泥凸起部沿所述行走軌長度方向居中設置。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行走軌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同向延伸的邊界至所述刮泥凸起部的頂部逐漸凸起。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行走軌為一體成型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浮箱鏈軌車,包括:
浮箱;
圍構于所述浮箱周圍的如上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履帶。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履帶的刮泥凸起部與所述浮箱的表面之間設有間隙。
在使用時,行走軌的錨地凸起部可以插入地面進行抓地,從而為浮箱鏈軌車提供推動力。其中,由于所述行走軌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同向延伸的邊界至所述錨地凸起部的頂部逐漸凸起,可以看出浮箱鏈軌車用履帶的行走軌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并沒有凹槽,這就使得在抓地(錨地)過程中,行走軌不會存留污泥,因此,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可以有效避免因存留污泥而帶來浮箱鏈軌車自重過大的問題。
參照后文的說明和附圖,詳細公開了本實用新型的特定實施方式,指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應該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在范圍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條款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許多改變、修改和等同。
針對一種實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在一個或更多個其它實施方式中使用,與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組合,或替代其它實施方式中的特征。
應該強調,術語“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時指特征、整件、步驟或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個或更多個其它特征、整件、步驟或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現有技術履帶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履帶的行走軌的側視圖;
圖3是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提供的履帶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履帶的行走軌的側視圖;
圖5是圖4中沿A-A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申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 的組合。
請參閱圖3、圖4、圖5,為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所提的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包括:鏈條;多個垂直設置于所述鏈條上的行走軌200;所述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背離所述鏈條方向凸起形成錨地凸起部210;所述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200同向延伸的邊界201至所述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逐漸凸起。
在使用時,行走軌200的錨地凸起部210可以插入地面進行抓地,從而為浮箱鏈軌車提供推動力。其中,由于所述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200同向延伸的邊界201至所述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逐漸凸起,可以看出浮箱鏈軌車用履帶的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并沒有凹槽,這就使得在抓地(錨地)過程中,行走軌200不會存留污泥,因此,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浮箱鏈軌車用履帶可以有效避免因存留污泥而帶來浮箱鏈軌車自重過大的問題。
同時,由于行走軌200上不易留存污泥,則行走軌200依靠錨地凸起部210的抓地能力不易受到影響,進而,本實施方式所提供的浮箱鏈軌車用履帶的抓地能力不易受到污泥的影響。
在本實施方式中,履帶通常圍構在浮箱300的周圍,即環繞浮箱300設置。如圖3所示,所述鏈條可以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鏈條100以及第二鏈條150。所述行走軌200的兩端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鏈條100及所述第二鏈條150上。行走軌200將第一鏈條100及第二鏈條150相平行固定,維持第一鏈條100與第二鏈條150的平行關系。
所述第一鏈條100包括多個首尾鉸接的第一鏈條節101。所述第二鏈條150包括多個首尾鉸接的第二鏈條節151。所述行走軌200、所述第一鏈條節101及所述第二鏈條節151的數量相等。所述行走軌200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鏈條節101,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鏈條節151。可以看出,行走軌200與第一鏈條節101、第二鏈條節151一一對應設置。
其中,行走軌200可以固定設置于鏈條上。比如可以為焊接、螺接、鉚接等 等。具體的,如圖5所示,所述行走軌200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設有螺紋孔203以與所述鏈條螺栓連接。螺紋孔203的數量為多個,且螺紋孔203并未將行走軌200貫穿。如圖5所示,行走軌200的兩端靠近鏈條一側均設有多個螺紋孔203,第一鏈條節101及第二鏈條節151上均設有連接行走軌200的折板110,該折板110上設有供螺栓穿過的透孔,螺栓穿過該透孔伸入螺紋孔203中將行走軌200固定于鏈條上。
如圖3所示,行走軌200設置于鏈條的外側,通過抓地以提供浮箱300鏈條車的推動力。本實施方式中,行走軌200通過錨地凸起部210進行抓地。錨地凸起部210位于整個履帶的最外側,用于錨地(抓地)。其中,所述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200同向延伸的邊界201至所述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逐漸凸起,使得在行走軌200背對鏈條的一側不會形成凹槽。
該逐漸凸起可以理解為行走軌200背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的高度由邊界201至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至少不會降低而形成凹槽,其中,高度由邊界201至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可以由恒定過渡到增大,也可以直接增大,本申請并不作任何限制。如圖4所示,錨地凸起部210兩側的高度向其頂部逐漸增大,錨地凸起部210大致位于行走軌200寬度方向(讀者面對圖4時的左右方向)的居中位置,橫截面類似于倒“T”字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錨地凸起部210與行走軌200同向延伸,其可以間斷延伸,也可以不間斷延伸,為防止間斷延伸所產生的間隙中留存污泥,優選的,所述錨地凸起部210沿所述行走軌200延伸方向不間斷延伸。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行走軌200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背離所述錨地凸起部210方向凸起(讀者面對圖4時向下凸起)可以形成刮泥凸起部220。所述刮泥凸起部220位于第一鏈條100以及第二鏈條150之間。該刮泥凸起部220能夠將浮箱300表面上的污泥或其他雜物刮掉,避免因為浮箱300表面沾帶過多污垢而導致浮箱鏈軌車自重過大,進而影響載重量。
如圖3所示,鏈條夾設于浮箱300(外)表面與行走軌200之間,第一鏈條100 與第二鏈條150平行設置,刮泥凸起部220(沿行走軌200長度方向)位于第一鏈條100與第二鏈條150之間,從而刮掉第一鏈條100與第二鏈條150之間的浮箱300的污垢(污泥)。
與錨地凸起部210相類似,刮泥凸起部220與行走軌200一同延伸,即刮泥凸起部220的長度方向與行走軌200的長度方向相同。刮泥凸起部220也可以為間斷延伸或不間斷延伸。較佳的,所述刮泥凸起部220沿所述行走軌200延伸方向不間斷延伸。可選的,所述刮泥凸起部220沿所述行走軌200長度方向居中設置。其中,刮泥凸起部220的長度可以稍小于第一鏈條100與第二鏈條150之間的間距,從而最大限度的清潔浮箱300上的污泥。
為避免行走軌200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形成有凹槽而留存污泥,所述行走軌200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由其與所述行走軌200同向延伸的邊界202至所述刮泥凸起部220的頂部逐漸凸起。該逐漸凸起可以理解為行走軌200面對所述鏈條的表面的高度由邊界202至錨地凸起部210的頂部至少不會降低而形成凹槽,其中,高度由邊界202至刮泥凸起部220的頂部可以由恒定過渡到增大,也可以直接增大,本申請并不作任何限制。
如圖4所示,刮泥凸起部220兩側的高度向其頂部逐漸增大,刮泥凸起部220大致位于行走軌200寬度方向(讀者面對圖4時的左右方向)的居中位置,橫截面類似于正“T”字形。
在本實施方式中可選的,所述行走軌200可以為一體成型結構。即,所述刮泥凸起部220、所述錨地凸起部210均可以為行走軌200自身的一部分。在履帶轉動過程中,行走軌200完成錨地動作,推動車輛前進。
在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還提供一種浮箱鏈軌車,包括:浮箱;圍構于所述浮箱周向的如上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履帶。其中,浮箱可以構成浮箱鏈軌車的底盤,為浮箱鏈軌車提供浮力,并與履帶相配合,使車輛完成兩棲作業。由于本實施方式中的履帶均可以參照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履帶的結構、構造及功能,本實施方式中不再一一贅述。可選的,為避免刮泥凸起部對浮箱的表面形成剮 蹭而損害浮箱的表面,所述履帶的刮泥凸起部與所述浮箱的表面之間可以設有間隙。
工作時,動力裝置驅動鏈條及行走軌形成的履帶圍繞浮箱轉動,當行走軌轉到浮箱底部時,行走軌錨地凸起部和地面淤泥接觸,因為錨地凸起部具有T字形封閉表面,容易切開淤泥且粘泥少,少量粘上的泥也容易在承重板轉到浮箱上方時甩出,甩出的淤泥沿浮箱前后斜坡滑落地面,起到除泥減重的效果。刮泥凸起部在繞浮箱轉動時,會不停的把行走軌與浮箱表面之間存留的淤泥刮掉,沿浮箱前后斜坡甩出,避免淤泥堆積造成鏈條行走阻力加大甚至設備無法行走。
本文引用的任何數字值都包括從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間以一個單位遞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間存在至少兩個單位的間隔即可。舉例來說,如果闡述了一個部件的數量或過程變量(例如溫度、壓力、時間等)的值是從1到90,優選從20到80,更優選從30到70,則目的是為了說明該說明書中也明確地列舉了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對于小于1的值,適當地認為一個單位是0.0001、0.001、0.01、0.1。這些僅僅是想要明確表達的示例,可以認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間列舉的數值的所有可能組合都是以類似方式在該說明書明確地闡述了的。
除非另有說明,所有范圍都包括端點以及端點之間的所有數字。與范圍一起使用的“大約”或“近似”適合于該范圍的兩個端點。因而,“大約20到30”旨在覆蓋“大約20到大約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點。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參考資料,包括專利申請和出版物,出于各種目的通過援引結合于此。描述組合的術語“基本由…構成”應該包括所確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以及實質上沒有影響該組合的基本新穎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使用術語“包含”或“包括”來描述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的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構成的實施方式。這里通過使用術語“可以”,旨在說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屬性都是可 選的。
多個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能夠由單個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來提供。另選地,單個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可以被分成分離的多個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用來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的公開“一”或“一個”并不說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
應該理解,以上描述是為了進行圖示說明而不是為了進行限制。通過閱讀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許多實施方式和許多應用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教導的范圍不應該參照上述描述來確定,而是應該參照所附權利要求以及這些權利要求所擁有的等價物的全部范圍來確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參考包括專利申請和公告的公開都通過參考結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權利要求中省略這里公開的主題的任何方面并不是為了放棄該主體內容,也不應該認為發明人沒有將該主題考慮為所公開的實用新型主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