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轉向系統用電液泵。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汽車動力轉向系統中,通常使用發動機帶動的機械式液壓轉向泵,為保證汽車原地轉向或者低速轉向時的輕便性,液壓泵的排量是以發動機怠速時的流量來確定的,這種機械式液壓轉向泵存在的問題是汽車發動之后無論是否轉向,這套系統都要工作,而且沒有實現真正的助力調節,當車速較高時,對轉向助力的需求就較少,傳統液壓轉向系統無法降低能源的消耗,只能將消耗的多余能量浪費掉,不但浪費了能源,而且加大了尾氣排放,嚴重污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便于環保,節能高效的轉向系統用電液泵。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轉向系統用電液泵包括油壺、葉片泵體、葉片泵蓋、控制器、電機殼體、電機定子、電機轉子、滾動軸承一、滾動軸承二、滑動軸承一、滑動軸承二,其特點是油壺上設有進油口,連接體上設有出油口,電機殼體上分別固定裝有電源接插件和信號接插件,葉片泵蓋與葉片泵體之間的內腔中上部裝有壓力板,下部裝有側板,壓力板與側板之間裝有葉片泵定子,葉片泵定子內活動裝有葉片泵轉子,葉片泵轉子的葉片槽內活動裝有葉片,葉片泵轉子固定連接裝在葉片泵輸入軸上,葉片泵輸入軸上、下兩端分別穿裝在滑動軸承二和滑動軸承一的里孔中,滑動軸承二固定裝在葉片泵蓋和壓力板上,滑動軸承一固定裝在葉片泵體上,油封套裝在葉片泵輸入軸上,葉片泵輸入軸下端與電機轉子軸上端之間用十字聯軸器連接,減震片置于連接體與電機殼體之間,電機轉子軸的上、下兩端分別穿裝在滾動軸承二和滾動軸承一的里孔中,滾動軸承二固定裝在電機殼體上,滾動軸承一固定裝在電機端蓋上,電機殼體內固定裝有電機定子,電機定子內活動裝有電機轉子,電機轉子固定裝在電機轉子軸上,電機轉子軸的下端軸頭上固定裝有磁鋼,對應磁鋼位置的控制器上裝有軸頭芯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轉向系統用電液泵結構緊湊,可以實現隨速控制,按需求進行工作,降低了能量損耗,減少了尾氣排放,效率高,噪音低,制造方便,模塊清晰,便于控制,裝配便利。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
圖1是轉向系統用電液泵結構爆炸圖。
圖2是轉向系統用電液泵結構剖視圖。
圖中,1-油壺;2-電機殼體;3-十字聯軸器;4-減震片;5-磁鋼;6-軸頭芯片;7-控制器;8-控制器后蓋;9-進油口;10-出油口;11-電源接插件;12-信號接插件;13-壓力板;14-葉片泵轉子;15-葉片泵定子;16-葉片;17-側板;18-葉片泵蓋;19-葉片泵體;20-葉片泵輸入軸;21-油封;22-連接體;23-電機轉子軸;24-電機轉子;25-電機定子;26-滾動軸承一;27-滑動軸承一;28-滑動軸承二;29-滾動軸承二;30-電機端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照附圖1、2,轉向系統用電液泵的油壺1上設有進油口9,連接體22上設有出油口10,電機殼體2上分別固定裝有電源接插件11和信號接插件12。葉片泵蓋18與葉片泵體19之間、油壺1與連接體22之間、連接體22與電機殼體2之間、電機殼體2與電機端蓋30之間、電機殼體2下端與控制 器7、控制器后蓋8之間均用螺栓連接,葉片泵蓋18與葉片泵體19之間的內腔中上部裝有壓力板13,下部裝有側板17,壓力板13與側板17之間裝有葉片泵定子15。葉片泵定子15內活動裝有葉片泵轉子14,葉片泵轉子14的葉片槽內活動裝有葉片16,葉片泵轉子14固定連接裝在葉片泵輸入軸20上。葉片泵輸入軸20上、下兩端分別穿裝在滑動軸承二28和滑動軸承一27的里孔中,滑動軸承二28固定裝葉片泵蓋18和壓力板13上,滑動軸承一27固定裝在葉片泵體19上。葉片泵體19上裝有油封21,油封21套裝在葉片泵輸入軸20上,葉片泵輸入軸20下端與電機轉子軸23上端之間用十字聯軸器3連接,減震片4置于連接體22與電機本2之間。電機轉子軸23的上、下兩端分別穿裝在滾動軸承二29和滾動軸承一26的里孔中,滾動軸承二29固定裝在電機殼體2上,滾動軸承一26固定裝在電機端蓋30上。電機殼體2內固定裝有電機定子25,電機定子25內活動裝有電機轉子24,電機轉子24固定裝在電機轉子軸23上,電機轉子軸23的下端軸頭上固定裝有磁鋼5,對應磁鋼5位置的控制器7上裝有軸頭芯片6。
轉向系統用電液泵的工作過程是:轉向系統用電液泵通過電源接插件11接通電源,通過信號接插件12連接整車信號系統,控制器7通過整車信號系統接收整車的信號,根據整車對轉向的需求,控制器7由于與軸頭芯片6連接,控制器7可以通過軸頭芯片6與磁鋼5進行信息交換,控制電機轉子軸23帶動十字聯軸器3,十字聯軸器3帶動葉片泵輸入軸20轉動,葉片泵輸入軸20帶動葉片泵轉子14轉動,實現吸油排油。而隨著控制 器7控制電機轉子軸23的轉向、轉速的變化,而實現吸油、排油量的大小,滿足整車轉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