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車轉向機構的功能是按照駕駛員的意愿控制汽車的行駛方向。現有汽車轉向機構,其直拉桿與轉向節臂多采用球銷結構連接,此種結構,其轉角范圍為±18°,對于在路況較為惡劣的情況下,車輪跳動幅度較大,此種結構無法滿足使用需求,由此,急需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以解決現有車輛轉向機構轉角范圍小,在較為惡劣的路況下,車輪跳動幅度大,無法滿足使用需求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包括轉向臂、直拉桿、轉向節臂及與方向盤傳動連接的轉向器,所述轉向器的輸出端與轉向臂的一端傳動連接,所述轉向臂的另一端與直拉桿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直拉桿的另一端通過萬向節與轉向節臂傳動連接,所述萬向節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與直拉桿固定連接,且支座通過銷軸轉動連接有旋轉軸,所述轉向節臂安裝于旋轉軸上,所述旋轉軸上位于轉向節臂的兩端設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凸臺、第二凸臺,所述轉向節臂與第一凸臺之間設置有間隙,且轉向節臂與第二凸臺之間設置有間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凸臺與旋轉軸為一體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二凸臺通過圓螺母、止動墊圈固定于旋轉軸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轉向器的輸出端通過花鍵與轉向臂的一端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通過采用萬向節實現直拉桿與轉向節臂的傳動連接,可保證車輪在大幅度跳動過程中無角度限制,滿足車輛在惡劣工況下使用的需求,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萬向節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轉向器;2、轉向臂;3、直拉桿;4、轉向節臂;5、支座;6、銷軸;7、旋轉軸;8、第一凸臺;9、第二凸臺;10、圓螺母;11、止動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照圖1至圖3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的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萬向節的結構示意圖。
于本實施例中,一種車輛轉向系統的萬向機構,包括轉向臂2、直拉桿3、轉向節臂4及與方向盤傳動連接的轉向器1,所述轉向器1的輸出端通過花鍵與轉向臂2的上端傳動連接,所述轉向臂2的下端與直拉桿3的左端轉動連接,所述直拉桿3的右端通過萬向節與轉向節臂4傳動連接,所述萬向節包括支座5,所述支座5與直拉桿3固定連接,且支座5通過銷軸6轉動連接有旋轉軸7,所述轉向節臂4安裝于旋轉軸7上,所述旋轉軸7上位于轉向節臂4的兩端設置有起限位作用的第一凸臺8、第二凸臺9,所述第一凸臺8與旋轉軸7為一體結構,所述第二凸臺9通過圓螺母10、止動墊圈11固定于旋轉軸7上,所述轉向節臂4與第一凸臺8之間設置有間隙,且轉向節臂4與第二凸臺9之間設置有間隙。
車輪跳動時,轉向節臂4與直拉桿3之間通過由旋轉軸7、支座5、銷軸6構成的萬向節結構過渡,保證車輪跳動過程中不會出現角度不夠而卡死的現象;跳動過程中轉向時,旋轉軸7上的第一凸臺8、第二凸臺9均與轉向節臂4之間預留有間隙,有效的保證了轉向的順利性。
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