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滑板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滑板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動滑板車是通過改變使用者重心改變滑板車運行方向,轉彎半徑比較大,初學者較難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動滑板車。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電動滑板車,包括有車板,所述車板的前部下方兩側對稱連接有兩個前輪座,兩個前輪座之間通過前輪軸轉動連接有兩個前輪;
所述車板的后部下方轉動連接有一個下轉盤,所述下轉盤下方固定連接有兩個后輪座,兩個后輪座之間通過后輪軸連接有一個后輪,所述下轉盤下方還連接有用以驅動后輪轉動的電機;
所述車板的上方對應下轉盤的位置轉動連接有一個轉向踏板,所述轉向踏板與下轉盤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電機的轉子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齒輪,所述后輪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所述驅動齒輪嚙合傳動連接的從動齒輪;
所述車板下方固定連接有蓄電池和控制器,所述蓄電池和電機分別與控制器電連接。可通過遙控器遙控控制器,改變電機轉速,從而改變滑板車滑行速度。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轉向踏板呈圓形,所述轉向踏板上端面均勻成型有沿轉向踏板半徑方向布置的防滑凸條。增加腳與轉向踏板之間的摩擦力。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車板上開設有供所述螺栓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與螺栓之間連接有軸承,所述轉向踏板與車板上端面之間、所述下轉盤與車板下端面之間分別安裝有平面軸承。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者可通過控制轉向踏板轉動,帶動與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的下轉盤進行轉動,下轉盤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兩個后輪座進行轉動,兩個后輪座帶動通過后輪軸與其連接的后輪進行轉動,從而改變整個車板的運行方向;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尤其適合不會轉彎的初學者。
附圖說明
圖1、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1、車板;2、前輪;21、前輪座;3、后輪;31、后輪座;32、下轉盤;33、從動齒輪;4、電機;41、驅動齒輪; 5、轉向踏板;51、防滑凸條;6、控制器;
7、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根據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電動滑板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車板1,所述車板1的前部下方兩側對稱連接有兩個前輪座21,兩個前輪座21之間通過前輪軸轉動連接有兩個前輪2。
所述車板1的后部下方轉動連接有一個下轉盤32,所述下轉盤32下方固定連接有兩個后輪座31,兩個后輪座31之間通過后輪軸連接有一個后輪3,所述下轉盤32下方還連接有用以驅動后輪3轉動的電機4。
所述車板1的上方對應下轉盤32的位置轉動連接有一個轉向踏板,所述轉向踏板與下轉盤32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電機4的轉子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齒輪41,所述后輪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所述驅動齒輪41嚙合傳動連接的從動齒輪33。
所述車板1下方固定連接有蓄電池7和控制器6,所述蓄電池7和電機4分別與控制器6電連接。可通過遙控器遙控控制器6,改變電機4轉速,從而改變滑板車滑行速度。
所述轉向踏板5呈圓形,所述轉向踏板5上端面均勻成型有沿轉向踏板5半徑方向布置的防滑凸條51,增加腳與轉向踏板5之間的摩擦力。
所述車板1上開設有供所述螺栓穿過的通孔,所述通孔與螺栓之間連接有軸承,所述轉向踏板5與車板1上端面之間、所述下轉盤32與車板1下端面之間分別安裝有平面軸承。
滑行時,使用者雙腳踩在車板1上,前腳踩在于車板1前部上方,后腳踩在轉向踏板5上,當需要轉彎時,后腳控制轉向踏板5轉動,與此同時,轉向踏板帶動與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的下轉盤32進行轉動,下轉盤32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兩個后輪座31進行轉動,兩個后輪座31帶動通過后輪軸與其連接的后輪3進行轉動,從而改變整個車板1的運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