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三輪車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三輪車的多功能扶手。
背景技術:
在電動三輪車的車體上、駕駛位的側部,一般需要安裝換擋器裝置和手剎裝置,其中換擋器用于控制三輪車的高低檔位、手剎裝置用于駐車手剎,在座椅的兩側通常還設置有扶手,用于駕駛員抓扶倚靠。現有技術中,上述扶手、換擋器和手剎通常是分體設置的,即換擋器和手剎通常有各自的操作桿,通過拉動操作桿來完成換擋和手剎的動作。
上述結構存在以下缺陷:手剎和換擋器的設計均為整車的外露金屬部件,所在的位置靠近駕駛位,當使用者上下車或者行駛中都會有很大的磕碰安全隱患。此外,手剎和換擋器位置比較低,導致操作十分不便。上述部件占用空間較大,結構松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簡單緊湊的用于三輪車的多功能扶手,應兼具扶手、換擋器以及剎車各功能,解決現有設計中部件分散不易操作且安全隱患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三輪車的多功能扶手包括底座部和扶手部;底座部包括前端設有支撐部、后端設有上下貫通的安裝槽的底座本體;扶手部包括位于內部的鈑金內殼,鈑金內殼包括位于頂部的、前端敞口后端封口的管體,在該管體后端的下方設有相對的兩個夾板,在兩個夾板之間設有棘輪部件及與其配合的棘爪部件,在棘輪部件的中心設有芯軸且該芯軸位于開設在夾板上的軸孔內,在棘爪部件的中部設有芯軸且該芯軸位于開設在夾板上的軸孔內,棘爪部件的上端位于管體內腔,在管體內還設有推桿及為其提供復位彈力的彈簧,推桿的前端由管體的前端伸出、后端與棘爪部件的上端鉸接連接;在一側夾板的中部還固定安裝有繞線器;扶手部的棘輪部件以及夾板的中下部位于底座部的安裝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簡單緊湊的用于三輪車的多功能扶手,與現有的三輪車扶手裝置相比,本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扶手由底座部和扶手部構成,并在扶手部設置用于剎車的棘輪棘爪部件、推桿彈簧部件、繞線器部件,令本三輪車扶手具備了剎車功能以及換擋器功能。安裝了本多功能扶手的三輪車可以免裝傳統的手動剎車裝置以及手動換擋器裝置,令駕駛位側部的外露部件減少,避免了磕碰傷害的發生,同時提升了整車結構的緊湊性,外觀更加美觀。由于本扶手裝置安裝在駕駛座椅的兩側位置,十分便于駕駛員操作,且動作幅度較小,提升了駕駛員的操作舒適度。
優選地:在扶手部的管體的前端包覆有拉手、管體的后端以及夾板的中上部包覆有護罩,拉手和護罩的頂部平齊。
優選地:拉手與護罩均為工程塑料材質、一體注塑成型得到。
優選地:底座部的底座本體與支撐部均為工程塑料材質、一體注塑成型得到。
優選地:在底座本體的后方、安裝槽的兩側均設有一體成型的側圓板,在護罩兩側的底部均設有一體成型的弧形板,裝配后側圓板與弧形板配合,將護罩的外壁與安裝槽的內壁之間的空隙封堵。
優選地:扶手部的管體和夾板為一體沖壓成型結構。
優選地:在底座本體的底部設有多個固定螺釘,該固定螺釘的上端一體注塑成型在底座本體上;在棘輪部件的下部設有多個固定螺釘,該固定螺釘的上端與棘輪部件焊接固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底座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扶手部的結構示意圖,正面視圖;
圖4是圖1中扶手部的結構示意圖,背面視圖;
圖5是圖1中扶手部的結構示意圖,去掉護罩;
圖6是圖1中扶手部的結構示意圖,正面視圖,去掉內殼的前部;
圖7是圖1中扶手部的結構示意圖,背面視圖,去掉內殼的前部。
圖中:1、扶手部;2、支撐部;3、固定螺釘;4、底座部;5、安裝槽;6、側圓板;7、推桿;8、拉手;9、護罩;10、弧形板;11、棘輪部件;12、鈑金內殼;13、繞線器;14、棘爪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實現要素:
、特點及功效,茲舉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用于三輪車的多功能扶手包括底座部4和扶手部1;底座部4固定安裝到三輪車車體上、駕駛位的側部,扶手部1安裝在底座部4上。
請參見圖2,可以看出:底座部4包括前端設有支撐部2、后端設有上下貫通的安裝槽5的底座本體。本實施例中,底座部4的底座本體與支撐部2均為工程塑料材質、一體注塑成型得到。在底座本體的底部設有多個固定螺釘3,該固定螺釘3的上端一體注塑成型在底座本體上。實際安裝中,通過上述固定螺釘3將底座部4安裝到三輪車的車體上。
請參見圖3至圖5,可以看出:扶手部1包括位于內部的鈑金內殼12,鈑金內殼12包括位于頂部的、前端敞口后端封口的管體,在該管體后端的下方設有相對的兩個夾板,在兩個夾板之間設有棘輪部件11及與其配合的棘爪部件14。在棘輪部件11的中心設有芯軸且該芯軸位于開設在夾板上的軸孔內,在棘爪部件14的中部設有芯軸且該芯軸位于開設在夾板上的軸孔內。棘爪部件14的上端位于管體內腔,在管體內還設有推桿7及為其提供復位彈力的彈簧,推桿7的前端由管體的前端伸出、后端與棘爪部件14的上端鉸接連接。
在棘輪部件11的下部設有多個固定螺釘3,該固定螺釘3的上端與棘輪部件11焊接固定。實際安裝中,通過上述固定螺釘3將棘輪部件11安裝到三輪車的車體上。
請參見圖6和圖7,可以看出:通過在外端按動推桿7令其向所在的管體內腔回縮,推動棘爪部件14傾轉,此時棘爪部件14端部的棘爪脫離棘輪部件11邊緣的輪齒扶手部1整體可以傾轉轉動。
在一側夾板的中部還固定安裝有繞線器13。連接至剎車裝置或換擋器裝置的鋼絲繩其端部固定在繞線器13的邊緣,當扶手部1整體傾轉時,夾板帶動繞線器13轉動,上述鋼絲繩即繞緊在繞線器13的邊緣,相當于對剎車裝置或換擋器裝置進行了操作。
組裝后,扶手部1的棘輪部件11以及夾板的中下部位于底座部4的安裝槽5內。
本實施例中,在扶手部1的管體的前端包覆有拉手8、管體的后端以及夾板的中上部包覆有護罩9,拉手8和護罩9兩者的頂部平齊,用于放置駕駛員的胳膊或供駕駛員抓握。進一步地,拉手8與護罩9均為工程塑料材質、一體注塑成型得到。
本實施例中,扶手部1的管體和夾板為一體沖壓成型結構,采用同一塊金屬板材一體沖壓成型或者采用相對的兩塊金屬板材對接沖壓成型得到。
本實施例中,在底座本體的后方、安裝槽5的兩側均設有一體成型的側圓板6,在護罩9兩側的底部均設有一體成型的弧形板10,裝配后側圓板6與弧形板10配合,將護罩9的外壁與安裝槽5的內壁之間的空隙封堵,提升外觀美觀的程度,同時將空隙封堵住不僅有助于避免雜物進入,而且能夠防止駕駛員等人員的衣服和肢體部分進入空隙處發生傷害。
加工方式:采用一體注塑成型工藝制得底座部4以及支撐部,多個固定螺釘3的上端一體注塑固定在底座本體的底部;采用一體沖壓形成工藝制得鈑金內殼12,將棘輪部件11和棘爪部件14安裝到鈑金內殼12的兩夾板之間;在鈑金內殼12的管體內安裝推桿7及彈簧并將推桿7的后端與棘爪部件14的上端鉸接連接;通過一體注塑成型工藝在鈑金內殼12的外側注塑成型拉手8和護罩9。
安裝方式:通過固定螺釘3將底座部4和棘輪部件11固定安裝到三輪車的車架上、駕駛員座椅的側部位置;將剎車鋼絲繩或者換擋器鋼絲繩連接到繞線器13上,即完成本扶手的安裝;初始狀態下,扶手部1應放下,拉手8前端的底部抵在支撐部2的頂端,需要進行剎車或換擋操作時,先按壓推桿7的端部令其回縮,待棘爪部件14與棘輪部件11脫離后上拉扶手部1令其傾轉,夾板帶動繞線器13轉動實現對鋼絲繩的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