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具體說是一種不會出現打滑現象的無鏈條自行車。
背景技術:
市場上現有的自行車多數為鏈條傳動,但是鏈條傳動效率低,且具有多邊效應。尤其是鏈條如果不做定期的維護保養(yǎng),鏈節(jié)與鏈節(jié)之間容易產生“接頭硬化”現象使得自行車騎行起來比較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傳動效率高、不會出現打滑現象的無鏈條自行車。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無鏈條自行車,該自行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套腳踏傳動機構,每套腳踏傳動機構的腳踏板安裝在腳踏移動軌道箱上,腳踏移動軌道箱安裝在自行車的車架上,在自行車的后軸上安裝有單向齒輪,與單向齒輪嚙合的齒條一端通過移動鋼絲與腳踏板連接,該齒條安裝在齒條移動軌道上,齒條移動軌道安裝在自行車的車架上,其中,在腳踏移動軌道箱里設置有用于腳踏板復位的腳踏板復位彈簧,在齒條移動軌道里設置有用于齒條復位的齒條復位彈簧。
上述中,在自行車的車架上安裝有供移動鋼絲導向的滑輪。
上述中,兩套腳踏傳動機構的腳踏板分別開有通孔,腳踏移動軌道箱內的杠桿兩端分別由通孔伸出,杠桿兩端分別安裝有腳踏板卡桿,在杠桿的中部位置上安裝有兩彈簧卡桿,在杠桿上、每個彈簧卡桿與腳踏板之間套裝有杠桿彈簧,在腳踏移動軌道箱內并設置有杠桿的中心支架。
本實用新型用齒條齒輪傳動,傳動效率高,不會出現打滑現象,使得自行車騎行起來更加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腳踏板部分的局部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齒條齒輪部分的局部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兩個腳踏板處于同等高度下的腳踏移動軌道箱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腳踏板處于最高狀態(tài)、另一個處于最低狀態(tài)下的腳踏移動軌道箱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無鏈條自行車,該自行車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套腳踏傳動機構,每套腳踏傳動機構的腳踏板5安裝在腳踏移動軌道箱4上,腳踏板5接受腳板提供的力將其傳遞,腳踏移動軌道箱4安裝在自行車的車架2上,腳踏移動軌道箱4為腳踏板5的移動提供固定的移動軌道,在自行車1的后軸上安裝有單向齒輪6,與單向齒輪6嚙合的齒條7一端通過移動鋼絲10與腳踏板5連接,該齒條7安裝在齒條移動軌道9上,齒條移動軌道9安裝在自行車的車架2上,齒條移動軌道9為齒條7的前后移動提供固定的軌跡,其中,在腳踏移動軌道箱4里設置有用于腳踏板5復位的腳踏板復位彈簧3,在齒條移動軌道9里設置有用于齒條7復位的齒條復位彈簧8。
在自行車的車架2上安裝有供移動鋼絲19導向的滑輪11。
上述中,兩套腳踏傳動機構的腳踏板5分別開有通孔,腳踏移動軌道箱4內的杠桿13兩端分別由通孔伸出,杠桿13兩端分別安裝有腳踏板卡桿12,在杠桿13的中部位置上安裝有兩彈簧卡桿14,在杠桿13上、每個彈簧卡桿14與腳踏板5之間套裝有杠桿彈簧15,彈簧卡桿14并能隨著腳踏板的移動壓縮或者拉伸,使腳踏板復位,在腳踏移動軌道箱4內并設置有杠桿13的中心支架16,中心支架16對杠桿13起支撐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
在初始狀態(tài)時自行車一側的腳踏板5處于最高狀態(tài);自行車另一側的腳踏板處于最低位置。此時踏動該側腳踏板使得腳踏板向下移動,在腳踏板向下移動過程中拉動移動鋼絲10,并在滑輪11的導向下拉動齒條7在齒條移動軌道上水平向右移動帶動該側的單向齒輪6順時針轉動,使得自行車后車輪也順時針轉動從而使自行車向前行駛;此時該側的復位彈簧3被壓縮,杠桿13以中心支架16為中心轉動使得另一側腳踏板5在復位彈簧3的同步作用下向上移動,從而帶動該側的齒條7在齒條復位彈簧8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移動, 此時自行車兩側的腳踏板的高度與初始階段相反。以此反復交叉的踏動自行車兩側的腳踏板5,使得自行車能持續(xù)的向前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