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物流運輸中的搬運叉車,具體涉及一種物流搬運叉車駕駛室。
背景技術:
現在的叉車駕駛室基本上都是一個空架子,四面透風,可謂真正的日曬雨淋,對駕駛員的駕駛技術是個很高的挑戰,對駕駛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雖然也有裝配空調器的叉車駕駛室,但是由于空調器位于駕駛室頂部,使叉車整車的高度高于集裝箱內部的高度,影響叉車進入集裝箱內作業,同時也遮擋駕駛員的工作視線,降低叉車的作業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能夠遮風擋雨、進行降溫的物流搬運叉車駕駛室。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
物流搬運叉車駕駛室,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框架,豎直設置在底框架一端的后框架,和傾斜設置在底框架另一端的前框架,所述底框架、后框架、前框架之間形成駕駛艙室,所述后框架與前框架上端可拆卸的設置有頂框架,以及設置于后框架兩側對駕駛艙室側部形成封蓋的艙門,所述頂框架、艙門、后框架、前框架上分別設置有透明玻璃,在透明玻璃上覆蓋有一層防爆太陽膜,所述后框架處于駕駛艙室外部設置有空調器,所述空調器的出風口連接有兩個出風管,在駕駛艙室內的后框架上豎直設置有兩個布風管,兩個出風管與兩個布風管一一對應連通,所述布風管上開設有若干個朝向駕駛艙室前部布風的布風孔。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頂框架、艙門、后框架、前框架上分別設置有透明玻璃,且在后框架上設置艙門,這樣能夠使駕駛室內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而在透明玻璃上覆蓋防爆太陽膜能夠起到遮擋強烈光線的作用;而將空調器設置于處于駕駛艙室外部的后框架上,避免了空調器的安裝對叉車作業形成干擾,而通過將兩個布風管豎直設置在駕駛艙室內的后框架上,這樣能夠快速的將空調器產生的冷風擴散到整個駕駛艙室,實現快速供冷;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空調器的安裝,不增加叉車的高度,且不影響叉車的作業視野,為叉車作業者創造舒適的作業環境,以提升作業效率。
進一步地,為了便于對空調器的裝拆,所述后框架上設置有用于承載空調器的支承平臺,所述后框架的豎直方向固定設置有具有插孔的懸掛管,以及一端插入懸掛管插孔中,另一端設置有卡在空調器外側的彎折限位桿。
進一步地,為了適應不同尺寸空調器的裝配,所述空調器內側與后框架之間設置有彈性頂位裝置,彈性頂位裝置包括頂在后框架上的第一頂塊,頂在空調器內側的第二頂塊,所述第一頂塊與第二頂塊之間設置有受二者壓縮的彈性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后框架與艙門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底框架,2為后框架,3為前框架,4為駕駛艙室,5為頂框架,6為插柱,7為插孔,8為艙門,9為密封件,10為空調器,11為出風管,12為布風管,13為支承平臺,14為懸掛管,15為彎折限位桿,16為第一頂塊,17為第二頂塊,18為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無需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2,物流搬運叉車駕駛室,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框架1,豎直設置在底框架一端的后框架2,和傾斜設置在底框架另一端的前框架3,底框架、后框架、前框架之間形成駕駛艙室4,后框架與前框架上端可拆卸的設置有頂框架5,在頂框架的角落上固定設置有插柱6,后框架、前框架上端開設有供插柱插入的插孔7,插柱插入插孔后,便可以將頂框架裝配到前、后框架上,裝拆方便。
以及設置于后框架兩側對駕駛艙室側部形成封蓋的艙門8,艙門的周邊與頂框架、底框架、前框架的側面形成接觸,且在艙門內側的外周設置有密封件9,密封件與框架的接觸面為弧形面,以增加防水、密封的性能。頂框架、艙門、后框架、前框架上分別設置有透明玻璃,在透明玻璃上覆蓋有一層防爆太陽膜,以防止駕駛艙室外部的強烈光線造成對駕駛員的干擾;后框架處于駕駛艙室外部設置有空調器10,空調器的出風口連接有兩個出風管11,在駕駛艙室內的后框架上豎直設置有兩個布風管12,兩個出風管與兩個布風管一一對應連通,布風管上開設有若干個朝向駕駛艙室前部布風的布風孔。
后框架上設置有用于承載空調器的支承平臺13,空調器水平放置于支承平臺上,后框架的豎直方向固定設置有具有插孔的懸掛管14,以及一端插入懸掛管插孔中,另一端設置有卡在空調器外側的彎折限位桿15。彎折限位桿能夠方便的從插孔中取出,并能夠方便的卡住空調器外壁;空調器的裝配位于不高于后框架的三分之二高度;為了滿足不同尺寸空調器的安裝及對空調器形成一定的頂緊力,空調器內側與后框架之間設置有彈性頂位裝置,彈性頂位裝置包括頂在后框架上的第一頂塊16,頂在空調器內側的第二頂塊17,第一頂塊與第二頂塊之間設置有受二者壓縮的彈性件18,彈性件為彈簧,彈簧的一端與第一頂塊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第二頂塊連接,第一頂塊、第二頂塊放置在支承平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