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卡接結構技術領域,涉及用于電動車罩殼與罩殼之間的卡緊連接結構,特指電動車中圍與后面板的連接結構及電動車罩殼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電動車罩殼為電動車的外表,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之一。電動車罩殼和罩殼之間的連接結構會直接影響整體的外觀,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現在的電動車罩殼已經十分美觀,但是其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雖然整體的美觀度達到要求,但是其通過卡扣的連接結構穩定性不高,當受到一定的撞擊就會導致卡扣分離;
2、部分連接結構為螺釘連接,由于采用螺釘連接,則螺釘的尖部必定會裸露在外,電動車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會損壞,需要拆卸并修理,如果裸露在外的螺釘一直存在會造成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穩定,保護自身不被螺釘劃傷的電動車中圍與后面板的連接結構及電動車罩殼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電動車中圍與后面板的連接結構,包括中圍,所述中圍的兩側翼邊處安裝有后面板,中圍兩側翼邊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卡槽,卡槽為長條形槽口,所述后面板的內側壁上延伸出支撐桿,支撐桿端部斜向上彎折形成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卡槽相適配。
所述中圍與所述后面板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孔,螺釘依次穿過中圍的通孔和后面板的通孔將兩者固定連接。
所述卡槽周沿于第一卡扣彎折一側設置有凸起。
所述中圍內側設置有第二卡扣。
所述中圍內側延伸出支撐壁,支撐壁向內彎折形成所述第二卡扣,第二卡扣的彎折部存在將第二卡扣壓緊在中圍上的趨勢。
所述支撐壁的側壁設置有加強筋。
電動車罩殼的連接結構,包括安裝在車架上的基板和設置在基板周側的護板,
基板的周測設置有若干個卡槽,卡槽為長條形槽口;
所述護板的內側壁上延伸出支撐桿,支撐桿端部斜向上彎折形成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卡槽相適配;
所述基板和護板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孔,螺釘依次穿過基板的通孔和護板的通孔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護板的通孔周沿設置有裙邊。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卡扣與所述卡槽相適配,所述卡槽周沿于第一卡扣彎折一側設置有凸起,所述第一卡扣伸入卡槽中并向內推動,并卡緊在所述凸起上,該結構簡單且穩定,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長期使用或者碰撞的情況下,第一卡扣與相應的卡槽分離的現象。
2、本實用新型的所述中圍內側延伸出支撐壁,支撐壁向內彎折形成所述第二卡扣,第二卡扣的彎折部存在將卡扣壓緊在中圍上的趨勢,所述第二卡扣用于管理排布在電動車罩殼內零散的電線,將電線卡緊在第二卡扣中,進行有效地整理,使得內部結構分布更加的合理。
3、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支撐壁的側壁設置有加強筋,使得結構更加的穩定。
4、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基板和護板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孔,螺釘依次穿過基板的通孔和護板的通孔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護板的通孔周沿設置有裙邊,裙邊將螺釘的尖部包裹在內部,使得在拆卸過程中,操作人員不會剮蹭到螺釘,解決一大安全隱患,使得結構更加的合理。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處放大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視圖。
圖4是圖3的B處放大視圖。
圖5是圖3的C處放大視圖。
圖6是圖3的D處放大視圖。
圖中:1-后面板;2-卡槽;3-凸起;4-第一卡扣;5-第二卡扣;6-中圍;
7-通孔;8-通孔;9-裙邊;10-支撐桿;51-加強筋;52-支撐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見圖1-6所示:
電動車中圍與后面板的連接結構,包括中圍6,所述中圍6的兩側翼邊處安裝有后面板1,中圍6兩側翼邊上設置有一個以上的卡槽2,卡槽2優選為三個,卡槽2為長條形槽口,所述后面板1的內側壁上延伸出支撐桿10,支撐桿10端部斜向上彎折形成第一卡扣4,所述第一卡扣4與所述卡槽2相適配;所述卡槽2周沿于第一卡扣4彎折一側設置有凸起3,該結構簡單且穩定,并可以有效地避免在長期使用或者碰撞的情況下,第一卡扣4與相應的卡槽2分離的現象。
所述中圍6與所述后面板1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孔7,8,螺釘依次穿過中圍的通孔7和后面板的通孔8將兩者固定連接,除了兩者的卡緊連接外,通過螺釘再次固定,使得結構更加的穩定。
所述中圍6內側延伸出支撐壁52,支撐壁52向內彎折形成所述第二卡扣5,第二卡扣5的彎折部存在將第二卡扣5壓緊在中圍6上的趨勢,所述第二卡扣5用于管理排布在電動車罩殼內零散的電線,將電線卡緊在第二卡扣5中,進行有效地整理,并且方便拆卸,使得內部結構分布更加的合理。
所述支撐壁52的側壁設置有加強筋51,支撐壁52承受著較大的彎矩,通過加強筋51的保護,使得第二卡扣5的結構更加的穩定。
電動車罩殼的連接結構,包括安裝在車架上的基板和設置在基板周側的護板,
基板的周測設置有若干個卡槽2,卡槽2為長條形槽口;
所述護板的內側壁上延伸出支撐桿10,支撐桿10端部斜向上彎折形成第一卡扣4,所述第一卡扣4與所述卡槽2相適配;
所述基板和護板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通孔7,8,螺釘依次穿過基板的通孔7和護板的通孔8將兩者固定連接,所述護板的通孔8周沿設置有裙邊9,裙邊9將螺釘的尖部包裹在內部,使得在拆卸過程中,操作人員不會剮蹭到螺釘,解決一大安全隱患,使得結構更加的合理。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