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污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擋泥板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市場上的電動滑板車為了能夠在不同天氣及路況下騎行,通常安裝有擋泥板,現有的擋泥板通常安裝在車架上,有時必須拆掉輪胎后才能更換擋泥板,對后期的維修和更換造成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擋泥板的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擋泥板的安裝結構,擋泥板包括:安裝板,安裝板上具有安裝孔,緊固件穿過安裝孔將安裝板固定在待安裝部位;連接板,連接板一端連接安裝板;導流板,連接板的另一端連接導流板。
擋泥板的安裝結構在拆裝時方便快捷。此外,擋泥板的結構輕巧,可適用于不同車型。
可選的,導流板位于安裝板下部,導流板向下及兩側延伸形成弧形。導流板向下及兩側延伸形成適應輪胎形狀的槽。
可選的,安裝板、連接板及導流板一體成型,其中連接板與導流板呈倒“L”形。“L”形的結構可以讓車輛行駛過程中飛濺起的泥水順勢流下,不產生積存。
可選的,導流板內側內陷形成滑槽,用于將車輪帶起的泥水導流至地面。
可選的,待安裝部位為前叉,前叉上具有長條形安裝槽,安裝板為長條形,安裝槽與安裝板配合。
可選的,前叉具有兩個相對的安裝部,一側的安裝部上具有長條形的安裝槽,安裝槽與安裝板配合。前叉上可以單側設置安裝槽,也可以兩側均設置。單側設置安裝槽,安裝便捷,結構簡單。
可選的,待安裝部位為后叉,后叉上具有長條形安裝槽,安裝板為長條形,安裝槽與安裝板配合。
可選的,后叉具有兩個相對的安裝部,一側的安裝部上具有長條形的安裝槽,安裝槽與安裝板配合。后叉上可以單側設置安裝槽,也可以兩側均設置。單側設置安裝槽,安裝便捷,結構簡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擋泥板的安裝結構在拆裝時方便快捷。此外,擋泥板的結構輕巧,可適用于不同車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擋泥板的安裝結構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擋泥板的安裝結構實施例2的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為:
1、前叉;2、擋泥板;3、前輪組;4、安裝板;5、安裝孔;6、緊固件;7、連接板;8、導流板;9、后叉;10、后輪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擋泥板的安裝結構,擋泥板2包括:安裝板4,安裝板4上具有安裝孔5,緊固件6穿過安裝孔5將安裝板4固定在待安裝部位;連接板7,連接板7一端連接安裝板4;導流板8,連接板7的另一端連接導流板8。
擋泥板的安裝結構在拆裝時方便快捷。此外,擋泥板2的結構輕巧,可適用于不同車型。
于本實施例中,導流板8位于安裝板4下部,導流板8向下及兩側延伸形成弧形。導流板8向下及兩側延伸形成適應輪胎形狀的槽。
于本實施例中,安裝板4、連接板7及導流板8一體成型,其中連接板7與導流板8呈倒“L”形。“L”形的結構可以讓車輛行駛過程中飛濺起的泥水順勢流下,不產生積存。
于本實施例中,導流板8內側內陷形成滑槽,用于將車輪帶起的泥水導流至地面。
于本實施例中,待安裝部位為前叉1,前叉1上具有長條形安裝槽,安裝板4為長條形,安裝槽與安裝板4配合。
于本實施例中,前叉1的上端與車把相連,前叉1下端設置在前輪組3的安裝軸上,實現滑板車的導向作用。前叉1具有兩個相對的安裝部,一側的安裝部上具有長條形的安裝槽,安裝槽與安裝板4配合。前叉1上可以單側設置安裝槽,也可以兩側均設置。單側設置安裝槽,安裝便捷,結構簡單。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待安裝部位為后叉9,后叉9固定在后輪組10的安裝軸上。后叉9上具有長條形安裝槽,安裝板4為長條形,安裝槽與安裝板4配合。后叉9具有兩個相對的安裝部,一側的安裝部上具有長條形的安裝槽,安裝槽與安裝板4配合。后叉9上可以單側設置安裝槽,也可以兩側均設置。單側設置安裝槽,安裝便捷,結構簡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