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配件,特別涉及一種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除了普通自行車(也稱通勤自行車)以外,還有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越野公路車等競技類自行車。普通自行車的坐墊設置較矮,舒適度高,速度較慢;競技類自行車,為了保證騎行的速度很快,車的坐墊會調節的比較高,但是因坐墊較高,停車時騎行者的腳只能靠腳尖點地來保持車子平衡,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容易拉傷騎行者的腿部肌肉,尤其在十字路口、菜場等車輛、行人密集區域。
如圖1所示,現有的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包括坐墊本體、設置在坐墊本體下端的連桿和供連桿插接的中空立管,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外側壁設有與中空立管上邊沿連通的條形槽孔,所述中空立管上端還設有能將中空立管壓緊的座管夾,當座管夾將中空立管壓緊時,中空立管的內側壁與連桿的外側壁貼合壓緊,通過兩者之間貼合后的靜摩擦力防止中空立管和連桿間發生相互軸向位移。
但僅通過中空立管和連桿間的相互擠壓產生的靜摩擦力無法為中空立管和連桿提供良好的固定,當連桿承受較大的壓力時,這個壓力的值大于兩者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則連桿和中空立管會發生相對的軸向位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所述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中中空立管和連桿之間連接強度較高,不易發生相對軸向位移。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包括坐墊本體、設置在坐墊本體下端的連桿和供連桿插接的中空立管,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外側壁設有與中空立管上邊沿連通的條形槽孔,所述中空立管上端還設有能將中空立管壓緊的座管夾,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內側壁設有第一內螺紋,所述連桿的下端外側壁設有與第一內螺紋相適配的第一外螺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連桿插入中空立管時,連桿外壁上的第一外螺紋與中空立管內壁上的第一內螺紋相互配合,但此時,連桿和中空立管還能發生相對軸向位移,再通過座管夾將中空立管與連桿壓緊,此時第一外螺紋與第一內螺紋完全嚙合且相互壓緊,當連桿受到向下的壓力時,中空立管的內側壁與連桿的外側壁相貼并為連桿提供靜摩擦力,同時,第一內螺紋為第一外螺紋提供支撐力,防止連桿和立柱間發生相對軸向位移。
所述中空立管的上端內側壁軸向設有將第一內螺紋切斷的凹槽,所述凹槽與條形槽孔之間的周向角度為180°。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當中空立管被壓緊時,此時中空立管的側壁會發生形變,此時第一內螺紋也發生形變,凹槽的設置能夠削弱形變對第一內螺紋帶來的影響,防止第一內螺紋因為形變產生的應力集中而導致第一內螺紋損壞。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凹槽上設有若干軸向布置的定位通孔,所述連桿側壁設有能插入定位通孔中定位的定位凸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把連桿插入中空立管中時,第一內螺紋和第一外螺紋的配合可能會出現很難對齊的狀況,定位凸塊和定位通孔的配合能夠方便將第一內螺紋和第二外螺紋進行對齊,方便使用座管夾將中空立管壓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桿上還設有能夠插入條形槽孔中的條形凸棱。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條形凸棱的設置能夠方便將連桿插入中空立管中,條型凸棱和條形槽孔的配合對連桿的周向進行了定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條形槽下方設有與條形槽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徑大條形槽的寬度。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座管夾將中空立管壓緊時,條形槽孔兩側的側壁會產生變形,從而在條形槽孔的底部出現應力集中的現象,而第一通孔的設置能夠削弱應力集中帶來的影響,增加了條形槽孔兩側側壁的結構強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桿為中空管材,所述連桿的下端側壁設有結構通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座管夾將立柱壓緊后,間接對連桿也進行了壓緊,此時連桿承受一個向內的壓力,而結構通孔的設置能夠分散一部分的壓力,增加了連桿下端的結構強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空立管上端面設有限制座管夾發生上下偏移的兩個環形凸棱,兩個所述環形凸棱分別與座管夾的上下端面卡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環形凸棱的設置能夠限制座管夾在立柱上的軸向位置,防止了座管夾可能與立柱間發生軸向位移。
綜上所述,一種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通過在連桿和中空立管上設置相互配合的螺紋結構,當連桿和中空立管被座管夾壓緊后,增加了兩者之間的連接強度,防止了連桿和中空立管發生相對軸向位移。
附圖說明
圖1為裝有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的自行車結構示意圖;
圖2為連桿與中空立管的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3為連桿與中空立管的左視圖;
圖4為連桿與中空立管的右視圖;
圖5為中空立管的俯視圖。
圖中:1、坐墊本體;2、連桿;21、第一外螺紋;22、定位凸塊;23、條形凸棱;24、結構通孔;3、中空立管;31、條形槽孔;32、第一通孔;33、環形凸棱;34、第一內螺紋;35、凹槽;36、定位通孔;4、座管夾;5、自行車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自行車坐墊調整機構,位于自行車支架5上,主要包括坐墊本體1、設置在坐墊本體1下端的連桿2、供連桿2插接的中空立管3以及用來將中空立管3壓緊的座管夾4。座管夾4套設在中空立管3的上端。
如圖1和圖2所示,中空立管3的上端外側設有與中空立管3上邊沿連通的條形槽孔31,在條形槽孔31的下端設有與條形槽孔31相通的第一通孔32,其中第一通孔32的直徑大于條形槽孔31的寬度。同時,在中空立管3上端設有限制座管夾4發生上下偏移的兩個環形凸棱33,當座管夾4安裝在中空立管3上時,兩個環形凸棱33與座管夾4的上下端面卡接。
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中空立管3的上端內側壁設有第一內螺紋34,同時,在中空立管3內側壁軸向設有將第一內螺紋34切斷的凹槽35,其中凹槽35與條形槽孔31之間的周向角度為180°。同時,在凹槽35上設有至少兩個軸向布置的定位通孔36。
如圖2所示,連桿2為中空的管材,在連桿2的下端外側壁設有與第一內螺紋34相適配的第一外螺紋21,同時在連桿2的下端還設有能夠插入定位通孔36中的定位凸塊22。連桿2上還設有能夠插入條形槽孔31中的條形凸棱23。為了增加連桿2的結構強度,在連桿2的下端側壁設有結構通孔24。
當需要將連桿2插入中空立管3中時,操作步驟如下所示:首先,將連桿2上的條形凸棱23與條形槽孔31對齊后,將連桿2推入中空立管3中;之后,將連桿2上的定位凸塊22與中空立管3側壁的定位通孔36對齊,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自己想要的高度;最后,用座管夾4將中空立管3壓緊。當座管夾4將中空立管3壓緊后,連桿2上的第一外螺紋21和中空立管3上的第一內螺紋34完全嚙合,第一內螺紋34可以為第一外螺紋21提供支持力,用來限制連桿2在中空立管3中的移動。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