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船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超高速耐波小阻力游艇。
背景技術:
游艇是一種水上娛樂用的高級耐用消費品,它集航海、運動、娛樂、休閑等功能為一體,滿足個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游艇在高速航行時,艇底部的滑行面大部分與水動力支撐,因排水體積的減少使游艇的興波阻力大幅度地減少。當艇體被抬起水面航行時,受到波浪等外力影響,產生搖蕩運動以及砰擊、上浪、失速等現象,降低了艇體的耐波性,影響了游艇安全航行的性能。
為了改善游艇的耐波性能,通常將艇底的滑行面做成橫向斜升角度較大的V型,這種艇型在波浪中,抗風能力強、失速小,具有一定的耐波性,但這種艇型的游艇雖然改善了耐波性,但是它也降低了其高速航行的速度,由于該種艇型的設計,高速航行時,艇體缺乏穿浪性,限制了船艇的高速應急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高速耐波小阻力游艇,使游艇不僅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耐波性,而且增加艇體的穿浪性,使船艇的航行速度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超高速耐波小阻力游艇,包括艇體,所述的艇體的艏部呈橫向V型,艇底的舯部到艏部的左、右兩舷平滑斜升過渡,所述的艇體底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龍骨與第二龍骨,所述的第一龍骨與第二龍骨沿著艇體由艉部延伸至艏部,所述的第一龍骨與第二龍骨在艏部平滑斜升,第一龍骨、第二龍骨位于艏部的端部尖銳,所述的第一龍骨、第二龍骨整體在艏部的橫截面積逐漸減小。
所述的艇體底部的橫截面呈V型,所述的艇體底部的上方設置有側板組件,所述的側板組件連接的艇體底部與艇體的上部。所述的側板組件包括上側板與下側板,所述的下側板銜接在上側板的下端與艇體底部的上端,所述的下側板朝著艇體底部向內側傾斜,所述的下側板的傾斜度小于所述的艇體底部的傾斜度。所述的上側板朝著下側板向 內側傾斜,所述的上側板的傾斜度小于所述的下側板的傾斜度。由上側板、下側板來銜接艇體的底部與上部。而下側板傾斜、上側板傾斜,且兩者的傾斜度是越來越小的。也就是游艇在行駛過程中,上側板、下側板能夠起到防止水波飛濺的效果。
所述的艇體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龍骨,位于艇體底部左側的第一龍骨與位于艇體底部右側的第一龍骨斷接。所述的艇體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龍骨,位于艇體底部左側的第二龍骨與位于艇體底部右側的第二龍骨斷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艇體的艏部呈橫向V型,艇底的舯部到艏部的左、右兩舷平滑斜升過渡。上述結構的艇體結構,使得游艇在行駛過程中的運動阻力小,有效提高游艇的行駛速度。艇體底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龍骨與第二龍骨,第一龍骨與第二龍骨在艏部平滑斜升,第一龍骨、第二龍骨位于艏部的端部尖銳。第一龍骨、第二龍骨不僅有效增加艇體的穿浪性,提高艇體的航行速度和高速應急能力,使游艇航行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地提升,其實際應用效果非常突出,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很好的應用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超高速耐波小阻力游艇,包括艇體1,艇體1的艏部3呈橫向V型,艇底的舯部4到艏部3的左、右兩舷平滑斜升過渡,艇體1底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第一龍骨5與第二龍骨6,第一龍骨5與第二龍骨6沿著艇體1由艉部2延伸至艏部3,第一龍骨5與第二龍骨6在艏部3平滑斜升,第一龍骨5、第二龍骨6位于艏部3的端部尖銳,第一龍骨5、第二龍骨6整體在艏部3橫截面積逐漸減小。
艇體1底部的橫截面呈V型,艇體1底部的上方設置有側板組件,側板組件連接的艇體1底部與艇體1的上部。
側板組件包括上側板31與下側板32,下側板32銜接在上側板31的下端與艇體1 底部的上端,下側板32朝著艇體1底部向內側傾斜,下側板32的傾斜度小于艇體1底部的傾斜度。
上側板31朝著下側板32向內側傾斜,上側板31的傾斜度小于下側板32的傾斜度。
艇體1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龍骨5,位于艇體1底部左側的第一龍骨5與位于艇體1底部右側的第一龍骨5斷接。
艇體1底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龍骨6,位于艇體1底部左側的第二龍骨6與位于艇體1底部右側的第二龍骨6斷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