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救生衣,具體為一種消防緊身救生衣及其穿戴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1、救生衣是一種常見的救援穿戴衣物,通過救生衣的漂浮特性可進行水災的救援等,救生衣一般多為背心式結構,入水后通過材質浮力將人員托起,但目前的救生衣為背心式,穿戴時較為不便,并且穿戴后還需要進行綁縛等,穿戴后的救生衣由于過于松弛,也會存在晃動不穩定的現象;
2、現有技術1(公開號為cn106275318a,2017年01月04日公開的中國專利)種救生衣,該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體;設置在救生衣本體的肩部的定位模塊;一發熱內罩;所述發熱內罩設置在所述救生衣本體內側。該救生衣設置有定位模塊,可以供搜救部隊進行追蹤,及時定位遇險者的位置,方便搜救人員展開救援行動。另外,在使用過程中,可以啟動發熱內罩,可以有效減緩體溫的下降速度,為救援提供更多的時間,使遇險者不至于在水中過快的喪失體溫,導致生存率下降;現有技術2(公開號為cn112722211a,2021年4月30日公開的中國專利)一種緊湊型救生衣,包括以尼龍布或橡膠為面料中間填充浮力材料所構成的救生衣前片,所述救生衣前片的前肩部連接有救生衣后片,該救生衣后片包括與救生衣前片相連的后肩部以及后肩部下方的氣襄部,氣襄部的左右兩側與救生衣前片的左右兩側通過可調連接帶相連。采用本發明的緊湊型救生衣不僅能具備足夠的浮力,保證救生性能,還能具有較小的體積,減小儲存空間;
3、目前的救生衣由在穿戴后容易因松弛導致脫落,緊身型的救生衣在前期穿戴和調緊時操作較多,穿戴效率較低,影響救援時間和救生衣的整體使用便捷性。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防緊身救生衣及其穿戴使用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的救生衣由在穿戴后容易因松弛導致脫落,緊身型的救生衣在前期穿戴和調緊時操作較多,穿戴效率較低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消防緊身救生衣,包括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所述第二漂浮部設置在第一漂浮部的左側,為使用者提供漂浮力,所述第一漂浮部的外側設置有連接帶,且連接帶的做前側設置有安裝座,并且安裝座的內部設置有收緊控制機構,對連接帶進行收緊控制,所述第一漂浮部的外側固定有定位套,連接帶貫穿定位套和定位套之間構成滑動連接,且連接帶的后端繞設形成有通口,所述通口的外側設置有連接機構,通口通過連接機構和第二漂浮部相連接,所述第二漂浮部的前側固定有柔性帶,且柔性帶的右端固定有對接塊,所述安裝座的左側開設有對接槽,對接槽和對接塊之間構成凹凸配合結構,且對接塊的外側設置有鎖定機構,對接塊插入到對接槽內將對接塊和對接槽的連接進行鎖定,所述安裝座和第一漂浮部之間構成可拆卸連接,所述通口和連接機構之間構成可拆卸連接,使安裝座安裝到不同的第一漂浮部配合第二漂浮部進行使用。
3、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安裝座的后側設置有貼合層,貼合層固定在第一漂浮部的前側,且貼合層的前側設置有魔術貼,貼合層通過魔術貼和安裝座相連接。
4、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機構包括定位桿、支撐座、阻擋塊、活動軸和第一扭力彈簧;
5、定位桿,貫穿通口的內部;
6、支撐座,固定在定位桿的下方,且支撐座和第二漂浮部固定連接;
7、阻擋塊,設置在定位桿的上方對通口進行遮擋;
8、活動軸,固定在阻擋塊的側邊,且活動軸的下端和支撐座相連接;
9、第一扭力彈簧,安裝在活動軸的端部為其提供旋轉復位力。
10、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安裝座的上方設置有定位器,且安裝座的前側安裝有太陽能板,并且安裝座的下方設置有兩組導電觸頭,導電觸頭觸水后定位器的電路連接連通。
11、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收緊控制機構包括收卷軸、第二扭力彈簧和旋轉限位機構;
12、收卷軸,轉動安裝在安裝座的內部,連接帶的前端收卷在收卷軸的表面;
13、第二扭力彈簧,安裝在收卷軸的端部為其提供旋轉復位力;
14、旋轉限位機構,設置在收卷軸的端部為其提供限位效果。
15、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旋轉限位機構包括限位盤、摩擦塊、第二復位彈簧、連接槽、擠壓塊和活動塊;
16、限位盤,固定在收卷軸的端部;
17、摩擦塊,設在限位盤的外側,且摩擦塊和安裝座之間構成左右滑動結構;
18、第二復位彈簧,設置在摩擦塊的左端為摩擦塊提供向左的拉力;
19、連接槽,開設在摩擦塊的內部;
20、擠壓塊,設置在連接槽的內部,且擠壓塊的表面呈傾斜狀結構設計;
21、活動塊,固定在擠壓塊的內端,且活動塊和安裝座之間構成上下滑動結構,并且活動塊的內端位于對接槽的內部,活動塊的內端呈傾斜狀結構設計。
22、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鎖定機構包括限位槽、卡塊、第一復位彈簧和控制桿;
23、限位槽,開設在對接塊的下方;
24、卡塊,設置在安裝座的內部,且卡塊的左側呈傾斜狀結構設計,并且卡塊和限位槽之間構成卡合結構;
25、第一復位彈簧,設置在卡塊的下方為卡塊提供上推力;
26、控制桿,固定在卡塊的下方控制卡塊的移動,且控制桿和安裝座之間構成上下滑動結構。
27、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控制桿的外側設置有保險機構,對控制桿的移動進行限制。
28、進一步優化本技術方案,所述保險機構包括磁塊、第三復位彈簧、保險槽、吸引塊和漂浮板;
29、磁塊,設置在控制桿的右側和安裝座之間構成左右滑動結構;
30、第三復位彈簧,固定在磁塊的右側為磁塊提供向右的拉力;
31、保險槽,開設在控制桿的表面,且保險槽和磁塊之間構成卡合結構;
32、吸引塊,設置在磁塊的左側,且吸引塊和磁塊之間的吸引力大于第三復位彈簧的彈力,并且吸引塊和安裝座之間構成上下滑動結構;
33、漂浮板,固定在吸引塊的外側。
34、一種消防緊身救生衣的穿戴使用方法,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35、步驟一:將安裝座安裝到第一漂浮部的前側,將連接帶從安裝座內拉出,使其穿過定位套,然后將連接帶通過連接機構和第二漂浮部進行連接,使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完成連接;
36、步驟二:在進行穿戴時,可直接將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環繞在胸口處位置,穿戴時通過拉動第二漂浮部帶動連接帶進行放卷,調整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的圍合范圍,使其和使用者保持緊密有效的連接,然后將第二漂浮部上的對接塊插入到對接槽內,配合鎖定機構將其進行鎖定,完成對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的圍合,并且連接帶被收緊,使其保持穿戴穩定性;
37、步驟三:在使用完畢后或是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損壞時,可將安裝座和連接帶從第一漂浮部以及第二漂浮部上拆下,更換不同的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后可對其進行循環的使用。
3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39、(1)通過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形成圍合式的穿戴方式,穿戴直接繞設,更加方便,并且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繞設后通過連接帶的收緊可使其能和使用者保持緊貼,保持其穿戴穩定性;
40、(2)通過安裝座和連接帶的可拆卸設置使得安裝座和連接帶能夠從第一漂浮部和第二漂浮部上進行拆卸,在漂浮部損壞后可將安裝座和連接帶拆下,安裝到新的漂浮部上可繼續進行使用;
41、(3)通過對接塊和對接槽之間的插接連接配合鎖定機構即可完成對救生衣的快速穿戴,穿戴后救生衣還可保持收緊狀態,并且在導電觸頭落水后可觸發定位器運行,未入水則定位器不進行工作,更加節能;
42、(4)通過摩擦塊和限位盤之間的連接對收卷軸的旋轉進行限位,使救生衣在穿戴完畢后連接帶保持穩定的放卷長度,避免其被意外拉伸導致松弛,提高其整體穩定性;
43、(5)通過磁塊和保險槽的連接可對控制桿的移動進行限位,使其保持穩定,避免對接塊脫離和對接槽的連接,且磁塊的移動控制可通過漂浮板驅動,在落水后漂浮板升起可使磁塊和對接槽保持連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