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蓋單元以及飲料用容器。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存在裝卸自如地安裝于上部開口的容器主體的口頸部的蓋單元(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在蓋單元的上部,經(jīng)由鉸接部轉動自如地安裝有對飲水口或注水口進行開閉的蓋體。蓋體被設置于鉸接部的施力部件向打開方向施力。在蓋單元設置有蓋鎖定機構,該蓋鎖定機構在蓋體封閉飲水口或注水口的位置固定蓋體。在蓋鎖定機構中,通過對操作按鈕進行按壓操作,解除蓋體的鎖定狀態(tài),而通過施力部件的施力能夠使蓋體向打開方向轉動。
然而,在上述現(xiàn)有的蓋鎖定機構中,若因為操作按鈕的無意中的按壓操作導致蓋體的鎖定狀態(tài)解除,則存在收納于容器主體的飲料(內置物)意外地從飲水口或注水口向外部飛出的擔憂。
特別是在借助具有真空隔熱構造的容器主體(所謂的熱水瓶)而具有保溫/保冷功能的飲料用容器(所謂的水筒)中,為了不使保溫或保冷的飲料意外地向外部飛出,需要防止上述操作按鈕的誤操作。
例如,在引用文獻1所記載的飲料用容器中,在容器主體的口頸部的內側通過旋合而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內塞,并且以覆蓋該內塞的方式在容器主體的口頸部的外側通過旋合而裝卸自如地安裝有杯。在這樣的結構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杯來防止設置于內塞的上部的操作按鈕的誤操作。另一方面,飲用時,取下杯之后,需要對操作按鈕進行操作,因此在使用的便利性方面有時會感到不便。
另一方面,在引用文獻2所記載的飲料用容器中,為了阻止蓋鎖定機構的誤操作,與蓋鎖定機構獨立地設置有安全限制件。然而,在這樣的結構的情況下,飲用時除解除蓋鎖定機構的操作之外,還需要解除安全限制件的操作。因此,在該情況下,在使用的便利性方面有時也會感 到不便。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75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106802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現(xiàn)有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防止蓋體因無意中的操作而打開且能夠實現(xiàn)使用的便利性的進一步提高的蓋單元、以及具備這樣的蓋單元的飲料用容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機構。
〔1〕一種蓋單元,裝卸自如地安裝于上部開口的容器主體的口頸部,
上述蓋單元的特征在于,具備:
蓋主體,其封閉上述容器主體的上部開口部,并且在上部設置有飲水口或注水口;
蓋體,其經(jīng)由鉸接部而轉動自如地安裝于上述蓋主體,并且在被設置于上述鉸接部的施力部件向敞開上述飲水口或注水口的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下,對上述飲水口或注水口進行開閉;以及
蓋鎖定機構,其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在上述蓋體封閉上述飲水口或注水口的位置固定上述蓋體,
上述蓋鎖定機構在上述蓋體的上部具有操作按鈕,在進行了使上述操作按鈕朝趨向上述鉸接部的方向滑動的操作之后,朝按下上述操作按鈕的方向操作上述操作按鈕,由此解除上述蓋體的鎖定狀態(tài),而能夠通過上述施力部件的施力將上述蓋體向打開方向轉動。
〔2〕根據(jù)上述〔1〕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蓋鎖定機構具有:
引導孔,其位于上述蓋體的上部,向按下上述操作按鈕的方向引導 上述操作按鈕;
操作部件,其配置于上述引導孔的內側,并且在滑動方向的一端與另一端之間滑動自如地引導上述操作按鈕;
第一彈簧部件,其朝向滑動方向的上述一端側對上述操作按鈕施力;
鎖定部件,其經(jīng)由鉸接部而轉動自如地安裝于上述蓋體,并且能夠在鎖定位置與鎖定解除位置之間轉動,在上述鎖定位置,設置于上述鎖定部件的一端側的一方的卡定部與設置于上述蓋主體側的另一方的卡定部卡定,在上述鎖定解除位置,上述一方的卡定部與上述另一方的卡定部的卡定狀態(tài)解除;以及
第二彈簧部件,其朝向轉動方向的上述鎖定位置側對上述鎖定部件施力,
在進行了克服上述第一彈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操作按鈕從上述一端側滑動至上述另一端側的操作之后,進行克服上述第二彈簧部件的施力來將上述操作按鈕與上述操作部件一起朝向上述引導孔的內側按下的操作,由此上述操作部件按壓上述鎖定部件的另一端側,并克服上述第二彈簧部件的施力使上述鎖定部件轉動至上述鎖定解除位置。
〔3〕根據(jù)上述〔2〕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蓋鎖定機構具有第三彈簧部件,該第三彈簧部件朝向推起上述操作部件的方向對上述操作部件施力。
〔4〕根據(jù)上述〔2〕或〔3〕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按鈕的滑動方向的上述一端位于上述操作按鈕的一部分與上述蓋體的上表面重疊的位置,上述操作按鈕的滑動方向的上述另一端位于上述操作按鈕與上述引導孔重疊的位置。
〔5〕根據(jù)上述〔2〕~〔4〕中任一項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防滑部件,該防滑部件覆蓋上述蓋體的至少側面的一部分,
上述防滑部件設置為覆蓋上述蓋體側的鉸接部與上述鎖定部件側的鉸接部各自的端部。
〔6〕根據(jù)上述〔1〕~〔5〕中任一項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蓋體設置有密封上述飲水口或注水口的密封部件。
〔7〕根據(jù)上述〔1〕~〔6〕中任一項所述的蓋單元,其特征在于,具備形成上述飲水口或注水口的口形成部件,
上述口形成部件裝卸自如地安裝于上述蓋主體。
〔8〕一種飲料用容器,其具備:上述〔1〕~〔7〕中任一項所述的蓋單元;和
容器主體,其供上述蓋單元安裝。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能夠防止蓋體因無意中的操作而打開且能夠實現(xiàn)使用的便利性的進一步提高的蓋單元、以及具備這種蓋單元的飲料用容器。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飲料用容器的外觀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飲料用容器所具備的蓋單元的關閉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圖1所示的飲料用容器所具備的蓋單元的打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圖1所示的飲料用容器所具備的蓋單元的關閉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飲料用容器所具備的蓋單元的打開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6是表示圖1所示的飲料用容器所具備的蓋單元的防滑部件的安裝位置的分解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飲料用容器;2…容器主體;2c…口頸部;2d…上部開口部;3…蓋單元;8…蓋主體;9…蓋體;10…蓋鎖定機構;13…口形成部件(飲水口或者注水口);16…裝卸機構;23…止水填密件(密封部件);24…鉸接部;25…閉塞部件;26…蓋填密件(密封部件);27…操作按鈕;29…引導孔;30…操作部件;31…鉸接部;32…鎖定部件;33…第三螺旋彈簧(第三彈簧部件);34…第一螺旋彈簧(第一彈簧部件);35…鉤部(一方的卡定部);36…卡定凹部(另一方的卡定部);37…第二螺旋彈簧(第二彈簧部件);38…防滑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例如對圖1~圖6所示的飲料用容器1進行說明。
此外,圖1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所具備的蓋單元3的關閉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所具備的蓋單元3的打開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所具備的蓋單元3的關閉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所具備的蓋單元3的打開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6是表示飲料用容器1所具備的蓋單元3的防滑部件38的安裝位置的分解立體圖。
如圖1所示,飲料用容器1具備容器主體2和裝卸自如地安裝于容器主體2的蓋單元3。飲料用容器1通過具有真空隔熱構造的容器主體2,能夠對收納于容器主體2的飲料(內置物)進行保溫或保冷。
具體而言,如圖4以及圖5所示,該容器主體2例如由雙層構造的容器構成,該雙層構造的容器具有由不銹鋼等構成的有底筒狀的外容器4以及內容器5,并在內容器5收納在外容器4的內側的狀態(tài)下將彼此的口部接合。另外,在外容器4與內容器5之間設置有真空隔熱層6。真空隔熱層6例如能夠通過在減壓(抽真空)至高真空的腔室內堵住設置于外容器4的底面中央部的脫氣孔而形成。
如圖1、圖4以及圖5所示,容器主體2具有:大致圓形狀的底面部2a;主體部2b,其從底面部2a的外周呈大致圓筒狀地立起;以及大 致圓筒狀的口頸部2c,其在主體部2b的上部側縮徑。另外,口頸部2c的上端部作為容器主體2的上部開口部2d而開口為圓形狀。另外,在口頸部2c的內側在整周范圍突出設置有環(huán)狀的臺階部7。
此外,本實施方式的飲料用容器1整體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外觀形狀,但飲料用容器1的外觀形狀不特別限定,可以配合尺寸、外觀設計等來適當?shù)厥┘幼兏A硗猓部梢詫θ萜髦黧w2的外周面實施涂裝、印刷等。
蓋單元3構成封閉容器主體2的上部開口部2d的栓體。具體而言,如圖2~圖5所示,該蓋單元3具備蓋主體8、轉動自如地安裝于蓋主體8的蓋體9、以及將蓋體9相對于蓋主體8固定的蓋鎖定機構10。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經(jīng)由鉸接部24相對于蓋主體8安裝蓋體9的一側作為飲料用容器1的“后側”、將與之相反的一側作為飲料用容器1的“前側”來進行說明。
蓋主體8例如由聚丙烯等耐熱性樹脂構成。蓋主體8具有:周壁部8a,其以與容器主體2的主體部2b連續(xù)的方式大致形成為圓筒狀;和上壁部8c,其在周壁部8a的上部形成有相比周壁部8a縮徑的開口部8b。
蓋主體8通過旋合而裝卸自如地安裝于容器主體2的口頸部2c。因此,在周壁部8a的內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11。另一方面,在口頸部2c的外周面設置有與內螺紋部11旋合的外螺紋部12。
在蓋主體8的開口部8b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口形成部件13,該口形成部件13形成飲水口或注水口(在本實施方式中為飲水口)。口形成部件13例如由聚丙烯等耐熱性樹脂構成。口形成部件13具有:底壁部13a,其形成有通液口14以及通氣口15;筒狀的周壁部13b,其從底壁部13a的周圍朝向上方立起;下側凸緣部13c,其從底壁部13a的外周面的下端側呈環(huán)狀突出;一對上側凸緣部13d,它們從周壁部13b的外周面的上端側相互向相反方向(左右方向)突出;以及飲水口部13e,其從周壁部13b的上端呈斜切狀地突出。
其中,飲水口部13e位于口形成部件13的前側。通液口14設置為 貫通形成于底壁部13a的凹部14a的底面。通氣口15設置為貫通位于比凹部14a高的位置的底壁部13a。另外,通液口14位于比通氣口15更靠飲水口部13e側(前側)的位置,以在前后方向上比形成圓孔的通氣口15大的方式大致呈橢圓狀地開口。
在蓋主體8與口形成部件13之間設置有裝卸機構16,裝卸機構16用于將口形成部件13裝卸自如地安裝于蓋主體8的開口部8b。裝卸機構16在口形成部件13的前側具有第一爪部17,在口形成部件13的后側具有設置有第二爪部18的限制件19。
第一爪部17設置為從周壁部13b的外周面的上端側向前方突出。限制件19沿著口形成部件13的后側的外周面配置。另外,限制件19的下端(基端)部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設置在口形成部件13的鉸接部13f。第二爪部18設置為從限制件19的上端(頂端)側朝向后方突出。第二爪部18的頂端部形成傾斜面18a。
在口形成部件13與限制件19之間配置有例如由橡膠、彈性體等構成的彈性部件20。彈性部件20安裝在限制件19的與口形成部件13對置的面。在使限制件19的頂端側朝向前方轉動時,彈性部件20在限制件19與口形成部件13之間被壓縮(彈性變形),由此對限制件19朝向后方施力。另外,在限制件19的上端(頂端)部設置有操作部19a,該操作部19a具有用于容易通過手指來轉動操作該限制件19的凹部或凸部。
另一方面,裝卸機構16在蓋主體8的前側具有第一被卡定部21,在蓋主體8的后側具有第二被卡定部22。第一被卡定部21以及第二被卡定部22由臺階部構成,它們分別設置在沿著上壁部8c的開口部8b的前后位置。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裝卸機構16中,在相對于第一被卡定部21對第一爪部17進行了定位的狀態(tài)下,將口形成部件13從下側嵌入蓋主體8的開口部8b的內側。此時,成為一對上側凸緣部13d與蓋主體8的上壁部8c的下表面抵接的狀態(tài)。另外,第一爪部17與第一被卡定部21卡定。并且,第二爪部18的傾斜面18a與蓋主體8的開口部8b的邊緣抵接,且伴隨著第二爪部18越過開口部8b的邊緣,而使限制件19的 頂端側朝向前方轉動之后,限制件19的頂端側向后方的原位置恢復,同時,第二爪部18與第二被卡定部22卡定。
由此,口形成部件13成為安裝在蓋主體8的開口部8b的狀態(tài)。另外,安裝口形成部件13的同時,飲水口部13e成為從蓋主體8的開口部8b朝向外側(上方)突出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在裝卸機構16中,通過使限制件19的頂端側朝向前方轉動的操作,解除第二爪部18相對于第二被卡定部22的卡定狀態(tài)。由此,能夠解除第一爪部17相對于第一被卡定部21的卡定狀態(tài),并從蓋主體8的開口部8b的下側取下口形成部件13。
安裝有口形成部件13的蓋主體8通過安裝于容器主體2的口頸部2c而以口形成部件13嵌入上部開口部2d的內側的狀態(tài),封閉容器主體2的上部開口部2d。
在口形成部件13的下側凸緣部13c裝卸自如地安裝有止水填密件23。止水填密件23是用于密封臺階部7(容器主體2)與口形成部件13(蓋主體8)之間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止水填密件23例如由硅酮橡膠等具有耐熱性的橡膠、彈性體等彈性部件構成。止水填密件23嵌于下側凸緣部13c的外周部。
止水填密件23在嵌入到容器主體2的上部開口部2d的內側時,成為發(fā)生彈性變形并在整周范圍與容器主體2的臺階部7緊貼的狀態(tài)。由此,能夠將臺階部7與口形成部件13之間密封。
蓋體9對口形成部件13所形成的飲水口或注水口進行開閉,例如由聚丙烯等耐熱性樹脂構成。蓋體9具有以與蓋主體8的周壁部8a連續(xù)的方式大致形成為圓筒狀的周壁部9a和覆蓋周壁部9a的頂面的頂壁部9b。
蓋體9經(jīng)由鉸接部24而轉動自如地安裝于蓋主體8。蓋體9成為被設置于鉸接部24的內側的施力部件(未圖示)向敞開飲水口或注水口的方向(打開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此外,施力部件可以使用受扭螺旋彈簧簧等彈簧部件、橡膠或彈性體等彈性部件等。
在蓋體9的內側設置有封閉口形成部件13所形成的飲水口或注水口的閉塞部件25。蓋體9具有大致筒狀的內壁部9c,該內壁部9c從頂壁部9b的下表面?zhèn)鹊拇笾轮醒氩看瓜隆i]塞部件25通過嵌合而安裝于該內壁部9c的內側。在閉塞部件25的內側設置有收納后述的蓋鎖定機構10的收納空間。
安裝有閉塞部件25的蓋體9以閉塞部件25嵌入口形成部件13的內側的狀態(tài)封閉口形成部件13所形成的飲水口或注水口。
在閉塞部件25的外周部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密封飲水口或注水口的蓋填密件26。蓋填密件26是用于密封口形成部件13與閉塞部件25之間的塞狀的密封部件。此外,蓋填密件26可以使用與止水填密件23相同的材質。蓋填密件26以覆蓋閉塞部件25的方式嵌于閉塞部件25。另外,在蓋填密件26設置有與通液口14抵接的大致穹頂狀的第一栓部26a以及與通氣口15抵接的大致圓柱狀的第二栓部26b。
蓋填密件26在嵌入口形成部件13的內側時,在發(fā)生彈性變形且第一栓部26a與通液口14的周圍緊貼的狀態(tài)下封閉通液口14,并且在第二栓部26b與通氣口15的周圍緊貼的狀態(tài)下封閉通氣口15。由此,能夠將口形成部件13與閉塞部件25之間密封。
蓋鎖定機構10克服設置于鉸接部24的施力部件的施力,在蓋體9封閉飲水口或注水口的位置固定蓋體9。另外,蓋鎖定機構10在蓋體9的上部具有操作按鈕27,在進行了使操作按鈕27朝趨向鉸接部24的方向滑動的操作之后,朝按下操作按鈕27的方向操作操作按鈕27,由此解除蓋體9的鎖定狀態(tài),而能夠通過施力部件的施力將蓋體9向打開方向轉動。
具體而言,該蓋鎖定機構10具有:引導槽28,其沿使操作按鈕27滑動的方向引導上述操作按鈕27;和引導孔29,其向按下操作按鈕27的方向引導操作按鈕27。
操作按鈕27大致形成為圓板狀,并且在其下表面具有引導凸部27a和從引導凸部27a朝向下方突出的限制凸部(一方的限制部件)27b。另外,在操作按鈕27的上表面設置有操作部27c,該操作部27c具有容 易通過手指來滑動操作該操作按鈕27的凹部或凸部。
引導槽28以按照與操作按鈕27對應的寬度沿前后方向切開蓋體9(頂壁部9b)的上表面?zhèn)鹊拇笾轮醒氩康姆绞叫纬伞R龑Э?9位于引導槽28的內側,配合操作按鈕27的外形地貫通頂壁部9b。
另外,蓋鎖定機構10具有:操作部件30,其配置于引導孔29的內側;和鎖定部件32,其經(jīng)由鉸接部31而轉動自如地安裝于蓋體9。
操作部件30配合引導孔29的內形地大致形成為圓板狀,并且從其外周部突出的凸緣部(未圖示)與引導孔29的周圍抵接,由此限制向比引導孔29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移動。另外,設置于內壁部9c的內側的引導肋(未圖示)與設置于凸緣部的引導狹縫(未圖示)卡合,由此操作部件30被支承為在上下方向上升降自如。
并且,在操作部件30的下表面突出地設置有引導銷30a。另一方面,在閉塞部件25的內側的底面突出地設置有引導筒25a。而且,操作部件30的引導銷30a與引導筒25a的內側卡合,由此在上下方向上被支承為升降自如。
在閉塞部件25的內側配置有第三螺旋彈簧(第三彈簧部件)33。第三螺旋彈簧33使引導筒25a進入內側,由此保持成從閉塞部件25的底面立起設置的狀態(tài)。在按下操作部件30時,第三螺旋彈簧33在操作部件30與閉塞部件25之間被壓縮(發(fā)生彈性變形),由此朝向推起操作部件30的方向對操作部件30施力。另外,通過設置第三螺旋彈簧33而能夠可靠地維持蓋體9基于蓋鎖定機構10的鎖定狀態(tài)。
在操作部件30設置有引導凹部30b。引導凹部30b以從操作部件30的前端朝向后端將操作部件30切開與操作按鈕27的滑動量對應的長度的方式形成。操作部件30在使引導凸部27a與該引導凹部30b卡合的狀態(tài)下沿前后方向滑動自如地引導(支承)操作按鈕27。
另外,在引導凹部30b的內側配置有第一螺旋彈簧(第一彈簧部件)34。第一螺旋彈簧34在使從限制凸部27b的后側的側面突出的銷27d進入內側的狀態(tài)下保持在引導凸部27a與引導凹部30b之間。
第一螺旋彈簧34在使操作按鈕27從滑動方向(前后方向)的一端側(前側)朝向另一端側(后側)滑動時,在操作按鈕27(引導凸部27a)與操作部件30(引導凹部30b)之間被壓縮(發(fā)生彈性變形),由此對操作按鈕27朝向滑動方向(前后方向)的一端側(前側)施力。
這里,操作按鈕27的滑動方向(前后方向)的一端(前端)位于該操作按鈕27的一部分與蓋體9(頂壁部9b)的上表面重疊的位置(以下,稱為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操作按鈕27的一部分與蓋體9(頂壁部9b)的上表面抵接,由此限制操作按鈕27的按壓操作。
另外,在閉塞部件25的內側的底面設置有限制銷25b(另一方的限制部件),該限制銷25b在操作按鈕27位于第一位置時與限制凸部27b對置。在第一位置,限制凸部27b位于限制銷25b的上方。在該情況下,即便操作按鈕27因部件的變形等而過于下落,限制凸部27b也會與限制銷25b抵接,由此能夠限制操作按鈕27的按壓操作并實現(xiàn)該操作按鈕27的順暢的滑動操作。
另一方面,操作按鈕27的滑動方向(前后方向)的另一端(后端)位于操作按鈕27與引導孔29重疊的位置(以下,稱為第二位置)。另外,在第二位置,限制凸部27b相對于限制銷25b的位置向后側偏移,由此限制凸部27b基于限制銷25b的限制被解除。由此,在第二位置,能夠實現(xiàn)操作按鈕27的按壓操作。
鎖定部件32被設置于蓋體9的前側的周壁部9a與頂壁部9b之間的鉸接部31支承為轉動自如。鎖定部件32具有:第一臂部32a,其從鉸接部31沿周壁部9a的內表面延長;和第二臂部32b,其從鉸接部31沿頂壁部9a的下表面延長。
在第一臂部32a的頂端(鎖定部件32的一端)設置有鉤部(一方的卡定部)35。鉤部35的頂端朝向后方突出,而且,該突出的部分的下表面?zhèn)葍A斜。
在蓋體9(周壁部9a)的前側設置有使鉤部35與外側面對的狹縫9d。狹縫9d以按照與鉤部35對應的寬度從下端側切開周壁部9a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從狹縫9d與外側面對的鉤部35的外表面形成與蓋 體9的周壁部9a連續(xù)的外周面。
在蓋主體8設置有供鉤部35卡定的卡定凹部(另一方的卡定部)36。卡定凹部36以配合鉤部35的形狀地切開上壁部8c的前側的方式形成。
鎖定部件32能夠在鉤部35與卡定凹部36卡定的鎖定位置、和解除鉤部35與卡定凹部36的卡定狀態(tài)的鎖定解除位置之間轉動。
在閉塞部件25的內側設置有第二螺旋彈簧(第二彈簧部件)37。第二螺旋彈簧37使從閉塞部件25的內側的底面突出的銷25c和從第二臂部32b的頂端(鎖定部件32的另一端)朝向下方突出的銷32c分別進入內側,由此保持成從閉塞部件25的底面立起設置的狀態(tài)。第二螺旋彈簧37以在第二臂部32b的頂端與閉塞部件25之間被壓縮的狀態(tài),朝向轉動方向的鎖定位置側對鎖定部件32施力。
在具有以上結構的蓋鎖定機構10中,在進行了克服第一螺旋彈簧34的施力而使操作按鈕27從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的操作之后,進行克服第二螺旋彈簧37以及第三螺旋彈簧33的施力將操作按鈕27與操作部件30一起朝向引導孔29的內側按下的操作。
由此,操作部件30按壓第二臂部32b的頂端(鎖定部件32的另一端),并克服第二螺旋彈簧37的施力使鎖定部件32轉動至鎖定解除位置。通過以上的操作按鈕27的操作,解除蓋體9的鎖定狀態(tài),而能夠通過施力部件的施力使蓋體9向打開方向轉動。
然而,如圖6所示,在蓋體9設置有防滑部件38,該防滑部件38至少覆蓋側面(周壁部9a)的一部分。防滑部件38例如由硅酮橡膠等具有耐熱性的橡膠、彈性體等構成,具有一部分敞開的環(huán)狀(所謂的C字形)。另外,在防滑部件38的兩頂端側的內側突出地設置有防脫突起38a。
另一方面,在周壁部9a,遍及鉸接部24與鉸接部31之間地設置有與防滑部件38對應的形狀的嵌合凹部39。另外,在嵌合凹部39的內側設置有一對供防脫突起38a嵌合的嵌合孔40。
防滑部件38設置為在嵌合于嵌合凹部39的狀態(tài)下,將一對防脫突起38a嵌合于一對嵌合孔40,由此覆蓋鉸接部24以及鉸接部31各自的端部。另外,防滑部件38的外表面形成與蓋體9的周壁部9a連續(xù)的外周面。
在本實施方式的飲料用容器1中,通過設置這樣的防滑部件38,能夠使操作按鈕27的操作變容易。另外,防滑部件38覆蓋鉸接部24、31的端部,從而能夠保護上述鉸接部24、31并提高鉸接部24、31的防水性。由此,能夠防止鉸接部24、31的破損、鉸接部24、31中的生銹等。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蓋單元3中,在進行使操作按鈕27滑動的操作之后,進行按下操作按鈕27的操作(所謂的雙動作操作),由此解除蓋體9的鎖定狀態(tài)。因此,能夠防止因現(xiàn)有的操作按鈕的無意中的按壓操作(所謂的單動作操作)導致蓋體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之類的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蓋單元3中,不需要設置現(xiàn)有的安全限制件等,因此能夠不增加部件個數(shù)地防止因無意中的操作而導致蓋體9打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蓋單元3中,能夠通過連續(xù)的操作進行使上述操作按鈕27滑動的操作和按下操作按鈕27的操作。由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在取下杯之后對操作按鈕進行操作或在解除安全限制件之后對操作按鈕27進行操作,因此能夠實現(xiàn)使用的便利性的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蓋單元3中,構成為僅在蓋體9的鎖定狀態(tài)解除時,鉤部35從狹縫9d之間向外側(前側)突出,因此在蓋體9鎖定的狀態(tài)下,鉤部35位于狹縫9d的內側,難以對鉤部35施加解除鎖定狀態(tài)的方向的力。另外,鉤部35為難以破損的構造。
如上所述,在具備本實施方式的蓋單元3的飲料用容器1中,能夠防止因無意中的操作導致蓋體9打開且能夠實現(xiàn)使用的便利性的進一步提高。
此外,本發(fā)明未必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可以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上述飲料用容器1并不限定于具有上述外觀形狀,可以配合其尺寸、功能、外觀設計等來適當?shù)厥┘幼兏?/p>
另外,本發(fā)明可以適當?shù)貞糜诮柚哂猩鲜稣婵崭魺針嬙斓娜萜髦黧w2而具有保溫\保冷功能的飲料用容器1,但未必限定于使用具有上述真空隔熱構造的容器主體2。即,本發(fā)明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蓋單元裝卸自如地安裝于容器主體的口頸部的飲料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