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輸送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輪檢測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輸送裝置可分為帶式輸送、螺旋輸送、網帶鏈輸送、滾筒輸送、頂板連輸送等等不同輸送方式,一般的輸送方式結構復雜,傳送能耗大,運送平穩性不好。目前在國內,在帶輪檢測輸送中,輸送裝置設計存在能耗大,操作復雜,帶輪檢測位置誤差大等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一種帶輪檢測輸送裝置,通過該裝置可以實現節約能源,噪音小,操作簡單,準確將帶輪輸送到指定位置進行檢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是一種帶輪檢測輸送裝置,通過該裝置可以實現平穩地將帶輪逐一輸送到指定位置進行檢測。該裝置主要由支撐部分、傳動裝置、限位裝置等三部分組成的。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支撐部分主要包括固定座、電機支座、支座和支撐架。所述支座固定在固定座上;所述支撐架固定在支座上,支撐架上固定有對稱分布的四個限位氣缸;電機支座固定在支撐架上。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傳動裝置主要包括同步帶輪、同步帶一、惰性帶輪、傳動軸、同步帶二、電機、主動帶輪和同步帶三。所述電機固定在電機支座,通過聯軸器驅動主動帶輪;所述主動帶輪通過同步帶三帶動傳動軸轉動;所述傳動帶固定在支撐架上,傳動軸轉動帶動同步帶轉動,輸送惰性帶輪到檢測位置。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限位裝置主要包括進料限位氣缸、進料限位桿、出料限位氣缸和出料限位桿。所述進料限位氣缸推動進料限位桿伸出,卡住惰性帶輪,實現惰性帶輪逐一檢測;所述同步帶一和同步帶二輸送惰性帶輪至檢測位置時,出料限位桿伸出,卡住惰性帶輪,進行檢測工序;所述惰性帶輪完成檢測工序后,出料限位桿收縮,將惰性帶輪輸送至下一工序;同時,進料限位桿收縮,輸送下一惰性帶輪至檢測位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等軸測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俯視圖。
附圖中的標記說明
1、同步帶輪,2、同步帶一,3、進料限位氣缸,4、進料限位桿,5、惰性帶輪,6、支撐架,7、出料限位氣缸,8、出料限位桿,9、傳動軸,10、同步帶二,11、電機,12、支座,13、固定座,14、主動帶輪,15、同步帶三,16、電機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本發明是一種帶輪檢測輸送裝置,主要由支撐部分、傳動裝置、限位裝置等三部分組成的。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支撐部分主要包括固定座13、電機支座16、支座12和支撐架6。所述支座12固定在固定座13上;所述支撐架6固定在支座12上,支撐架6上固定有對稱分布的四個限位氣缸;電機支座16固定在支撐架6上。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傳動裝置主要包括同步帶輪1、同步帶一2、惰性帶輪5、傳動軸9、同步帶二10、電機11、主動帶輪14和同步帶三15。所述電機11固定在電機支座16,通過聯軸器驅動主動帶輪14;所述主動帶輪14通過同步帶三15帶動傳動軸9轉動;所述傳動軸9帶動同步帶二10、同步帶一2轉動,保證同步帶一2和同步帶二10同速同向轉動,穩定輸送惰性帶輪5到檢測位置。
該帶輪檢測輸送裝置的限位裝置主要包括進料限位氣缸3、進料限位桿4、出料限位氣缸7和出料限位桿8。所述進料限位氣缸3、出料限位氣缸7固定在支撐架6上的檢測位置;所述進料限位氣缸3推動進料限位桿4伸出,卡住惰性帶輪5,實現惰性帶輪5逐一檢測;所述同步帶一2和同步帶二10輸送惰性帶輪5至檢測位置時,出料限位氣缸7推動出料限位桿8伸出,卡住惰性帶輪5,進行檢測工序;所述惰性帶輪5完成檢測工序后,出料限位氣缸7驅動出料限位桿8收縮,將惰性帶輪5輸送至下一工序;同時,進料限位氣缸3驅動進料限位桿4收縮,輸送下一惰性帶輪5至檢測位置。
本發明的具體操作步驟為:
1.惰性帶輪從上一步工序輸送到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上,通過電機驅動傳送帶一和傳送帶二運動,帶動惰性帶輪向前運動;
2.進料限位氣缸推動限位桿伸出,實現惰性帶輪逐一檢測;
3.當惰性帶輪傳送到檢測位置時,出料限位氣缸推動限位桿伸出,卡住惰性帶輪并進行檢測;
4.待惰性帶輪檢測完畢之后,出料限位氣缸驅動限位桿收縮,惰性帶輪輸出到下一道工序;
5.同時,進料限位氣缸驅動限位桿收縮,輸送下一個惰性帶輪檢測,依次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