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32791閱讀:766來源:國知局
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的制造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輸液器調節盒的出料裝置,特別是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輸液器是醫療中常用的一種輔助器具,主要用于靜脈輸液,它是經過無菌處理的、建立靜脈與藥液之間通道的重要的一次性醫療耗材;一般由靜脈針、護帽、藥液過濾器、用于控制藥液流速的調節盒、滴壺、瓶塞穿刺器、進氣管空氣過濾器連接組成;各部件通過導管連接起來,藥液從導管中流通;調節盒能夠針對不同時間,不同人員調節不同的藥液輸入速度,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輸液人員的安全和舒適度;在生產組裝輸液器時,需要將調節盒與導管進行裝配。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1210139554.0公開了“能夠自動組裝一次性輸液器的調節器殼與導管的裝置”結構;它包括調速器殼承料板,調速器殼承料板的上方固定設置有入料滑道;調速器殼承料板通過連接銷連接設置于調速器殼承料板背面的推塊,它的主要特點是采用立式、多件并行插裝的工藝,能夠解決一次性輸液器產品自動化組裝工藝中的難點,即軟質導管與復雜結構零件的插裝技術,能夠實現多件并行組裝;其缺點是:(1)導管無固定裝置,使導管在安裝時,導管容易跑偏,減少了導管的安裝精度;(2)因為導管較長,導管采用立式裝配時,其整體設備的高度將會很高,不利于設備推廣;(3)調節盒在安裝過程中需要旋轉安裝,使設備結構較為復雜,減少調節盒的安裝精度。目前還沒有研究出一種體積小,工位多,精度高的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包括調節盒上料裝置、調節盒移料裝置、導管安裝裝置、出料裝置和導管緩存裝置,其特征在于:

調節盒上料裝置與出料裝置連接,調節盒上料裝置將調節盒送入出料裝置內,出料裝置采用錯位出料,將調節盒暫存在其內部,等待調節盒移料裝置將其內的調節盒取出,出料裝置固定安裝在調節盒移料裝置上,出料裝置設置在調節盒移料裝置的前端與調節盒上料裝置對應的位置;調節盒移料裝置正下方設置導管安裝裝置,這樣設計能節省設備占有的空間,使設備更加緊湊;導管安裝裝置與導管緩存裝置連接,導管緩存裝置固設在導管安裝裝置的正后方,調節盒上料裝置、調節盒移料裝置、導管安裝裝置、出料裝置和導管緩存裝置都在同一直線上,便于調節盒與導管進行裝配;調節盒上料裝置將調節盒送至調節盒移料裝置下方,調節盒移料裝置將調節盒移至導管安裝裝置上,導管安裝裝置將調節盒與導管緩存裝置上的導管進行裝配。

進一步的,調節盒上料裝置包括振盤底座、平送底座、調節盒移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振盤底座上固設有振盤調節螺桿,振盤調節螺桿共設置八根,八根振盤調節螺桿垂直設置,每四根振盤調節螺桿為一組,八根振盤調節螺桿分為兩組,每組振盤調節螺桿上活動設有振盤底板,振盤底板為長方體形,振盤底板四個角上都設置一根振盤調節螺桿,振盤底板與振盤調節螺桿能通過振盤調節螺桿上的螺紋調節振盤底板的高度,且每根振盤調節螺桿都相對獨立,能單獨調節每根振盤調節螺桿所在振盤底板一角的高度;振盤底板上固設有振盤,振盤共設置兩個,兩個振盤相互連接固定在一起,振盤能通過振動將振盤內的物料送出,振盤上固設有出料板,出料板固定安裝在兩個振盤的上面并在兩個振盤的連接處的中間位置,且出料板偏向調節盒移料裝置的方向設置,使出料板所出的調節盒能到達送料板上,實現調節盒的無縫出料。

進一步的,振盤底座朝向調節盒移料裝置方向的正前方固設有平送底座,平送底座上固設有平送底板,平送底板的橫截面比平送底座大,平送底板為長方體形,平送底板上活動設有平送調節螺桿,平送調節螺桿共設置四根,四根平送調節螺桿均勻設置在平送底板的四個角上,平送調節螺桿上活動設有平送調節板,平送調節螺桿與平送調節板通過平送調節螺桿上的螺紋調節平送調節板的高度,且每根平送調節螺桿都相對獨立,能單獨調節每根平送調節螺桿所在平送調節板一角的高度;平送調節板上固設有直振裝置,直振裝置上固設有送料板,送料板與振盤上的出料板配合,送料板與出料板不連接,但送料板與出料板之間的縫隙很小,使調節盒能順利從出料板到達送料板上;送料板上設置料道槽,料道槽共設置六條,六條料道槽均勻設置在送料板上,六條料道槽相互平行,六條料道槽截面為矩形,料道槽截面尺寸與調節盒配合,料道槽截面尺寸與比調節盒截面略大,使調節盒能沿著料道槽前進;送料板為矩形,將現有設備的梯形送料板改為矩形,有利于減小送料板的體積及與送料板配合部件的體積。

進一步的,調節盒移料裝置包括第六安裝板,第六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一運行機構,第一運行機構朝上設置,第一運行機構上滑動設有第一安裝板,使第一安裝板能跟隨第一運行機構運動,第一安裝板上固定安裝有第一導向裝置和第一氣缸,第一氣缸垂直朝下安裝,第一導向裝置為兩根導向桿,兩根導向桿垂直朝下安裝且和第一氣缸在同一直線上,第一氣缸安裝在第一導向裝置的兩根導向桿的中間,第一導向裝置和第一氣缸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二安裝板,使第二安裝板能在第一氣缸的帶動下,沿著第一導向裝置上下垂直運動;第二安裝板上垂直向下、均勻安裝有第三氣缸,第三氣缸共設置十二個,十二個第三氣缸朝向調節盒上料裝置安裝,第三氣缸上垂直朝向安裝有第一加緊夾具,第一加緊夾具為“凵”形,第一加緊夾具的“凵”形中間能分開,用于夾取調節盒,第一加緊夾具的“凵”形尺寸與調節盒截面尺寸配合,便于將調節盒固定在第一加緊夾具上;第六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一限位開關,第一限位開關安裝在第六安裝板的左邊,第一限位開關共設置兩個,第一安裝板上固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設置在第一安裝板的左邊,限位塊為L形,便于減小限位塊的體積,控制限位距離,第一限位開關與限位塊配合使用,用于控制第一運行機構的行程;第六安裝板上還固設有第二氣缸,第二氣缸安裝在第六安裝板的一端,第二氣缸與第一運行機構配合,第二氣缸使第一安裝板在第一運行機構上運動;第六安裝板下方固設有上下運行氣缸,上下運行氣缸設置在料道板上方,上下運行氣缸垂直設置,上下運行氣缸上固設有左右運行氣缸安裝板,左右運行氣缸安裝板上固設有左右運行氣缸,左右運行氣缸水平設置,左右運行氣缸上固設有過度板,過度板垂直設置,使調節盒移料裝置結構更加緊湊;過度板上固設有爪子安裝板,爪子安裝板為長條形,爪子安裝板上固設有爪子,爪子共設置六個,爪子均勻固定在爪子安裝板上,爪子與爪子之間的距離和料道槽與料道槽之間的距離相同,爪子的前端伸入料道槽內,并能在料道槽內沿著料道槽運動。

進一步的,出料裝置包括包括導軌安裝板,導軌安裝板為長方體形,導軌安裝板上固設有氣缸安裝板,氣缸安裝板固定在導軌安裝板面積最小的其中一端面上,氣缸安裝板為L形,氣缸安裝板的寬度與導軌安裝板一致,氣缸安裝板的較短的一面與氣缸安裝板固定,氣缸安裝板安裝后用于安裝氣缸的水平面的高度高于導軌安裝板上用于安裝直線導軌的水平面高度;氣缸安裝板上固設有氣缸,氣缸水平固定在氣缸安裝板上,氣缸只有2/5-1/2的長度固定在氣缸安裝板上,增加氣缸的調整距離;氣缸上活動設有過渡裝置,過渡裝置與定位槽安裝板滑動連接,導軌安裝板上面設置導軌安裝槽,導軌安裝槽貫穿整個導軌安裝板,導軌安裝槽的寬度與直線導軌配合,導軌安裝槽的深度為1-5mm,使導軌安裝槽內的直線導軌更加穩固,導軌安裝槽內固設有一根直線導軌,直線導軌長度與導軌安裝板長度一致,安裝完成后的直線導軌一端與氣缸安裝板接觸,使直線導軌不會產生左右偏移的現象,運行更加平穩;直線導軌上滑動設有滑塊,滑塊設置2-4個,滑塊與直線導軌為滑動連接,使直滑塊能在直線導軌上左右運動;滑塊上固設有定位槽安裝板,定位槽安裝板長方體形,定位槽安裝板安裝完成后高度與過渡裝置、氣缸桿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氣缸桿通過滑塊和過渡裝置帶動過渡裝置在直線導軌上運動;定位槽安裝板上固設有調節盒定位槽,調節盒定位槽上固設有定位擋板,定位擋板固定在調節盒進入調節盒定位槽的對立面上,當調節盒進入調節盒定位槽時,定位擋板能將調節盒擋住,使進入調節盒定位槽的所有調節盒的端面保持在同一直線上,便于后續工位將調節盒取出;當氣缸推動定位槽安裝板在直線導軌上左右運動時,調節盒定位槽也跟隨定位槽安裝板一起左右運動;滑塊和直線導軌的設置,使調節盒定位槽運行順暢,定位精確。

進一步的,導管安裝裝置包括第四氣缸、第五氣缸和第三安裝板,第三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二運行機構,第二運行機構朝上設置,第二運行機構上滑動設有第四安裝板,使第四安裝板能跟隨第二運行機構運動,第五氣缸固設在第三安裝板的下面,第五氣缸水平安裝,第五氣缸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四安裝板,第四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三運行機構,第三運行機構朝上設置,第三運行機構上滑動設有第五安裝板,第五安裝板上固設有導管固定針,導管固定針共設置十二根,十二根導管固定針均勻、水平安裝在第五安裝板上,十二根導管固定針的扁平針尖朝向導管緩存裝置,第五安裝板帶動導管固定針在第三運行機構上運動,使調節盒安放塊與導管固定針之間能產生相對位移,用于將導管穿進調節盒內;第四氣缸固定在第四安裝板的下面,第四氣缸水平安裝,第四氣缸的氣缸桿上固設第五安裝板,使第四氣缸能推動第五安裝板在第三運行機構上運動;第三安裝板上還固設有第二限位開關,第二限位開關安裝在第三安裝板一側,第二限位開關共安裝兩個,第二限位開關用于控制第四安裝板的行程;第四安裝板上還固設有調節盒安放塊,調節盒安放塊用于放置調節盒,調節盒安放塊固定在第四安裝板上。

進一步的,導管緩存裝置包括第七安裝板,第七安裝板上固設有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分別安裝在第七安裝板的兩端,第二固定機構安裝在導管安裝裝置與導管緩存裝置連接處,第一固定機構安裝在第七安裝板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對稱安裝并相互配合,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和用于放置導管;第七安裝板上還固設有第六氣缸,第六氣缸安裝在第二固定機構一端,第六氣缸安裝在第七安裝板上面,第六氣缸上活動設有導管夾具,導管夾具用于夾緊導管,便于導管與調節盒的安裝;第七安裝板上還固設有第七氣缸,第七氣缸安裝在第一固定機構一端,第七氣缸安裝在第七安裝板下面,第七氣缸水平安裝,第七氣缸的氣缸桿朝著導管安裝裝置的相反方向,第七氣缸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八氣缸,第八氣缸垂直安裝,第八氣缸的氣缸桿朝上設置,第八氣缸的氣缸桿上固設有導管對齊板,導管對齊板為L形,導管對齊板長度與第一固定機構的長度一致,第七氣缸能帶動第八氣缸運動,第八氣缸能帶動導管對齊板,導管對齊板能使導管的端部在同一直線上。

進一步的,第一固定機構包括四塊鋸齒板,第二固定機構包括兩塊鋸齒板,鋸齒板上均勻設置V形凹槽,V形凹槽的開口角度為45-70°,便于導管放進V形凹槽內,V形凹槽共設置十二個,V形凹槽朝上設置,V形凹槽底部設置凹槽導圓,凹槽導圓半徑與導管外圓半徑相同,使導管放置在鋸齒板上時不會左右跑偏,相鄰V形凹槽之間的距離與相鄰導管固定針之間的距離相同;六塊鋸齒板上的凹槽導圓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塊鋸齒板上的十二個V形凹槽與其他的鋸齒板上的十二個V形凹槽都在同一直線上,使十二根導管放置在第一固定機構和第二固定機構上時,十二根導管能保持水平且十二根導管能保持相互平行,便于后續的安裝。

進一步的,凹槽導圓與導管固定針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導管固定針帶著導管穿過調節盒更加順暢。

進一步的,送料板的料道槽與出料裝置的調節盒定位槽在同一水平線上,使調節盒順暢得從送料板進入出料裝置。

進一步的,導管固定針上設置扁平針尖,扁平針尖直徑比導管內徑稍大,使導管能暫時固定在扁平針尖上,扁平針尖前端為圓錐形,使導管固定針能順利進行導管內并將其固定在導管固定針上;扁平針尖上設置兩扁平面,兩扁平面對稱設置,扁平面能使導管在需要脫離導管固定針時更加容易,不至于出現導管將導管固定針吸住拔不出來的現象。

進一步的,第五安裝板在第四氣缸和第三運行機構帶動下,使第五安裝板上的導管固定針穿過調節盒,扁平針尖將導管將暫時固定在導管固定針上,然后第五安裝板帶動導管固定針在第三運行機構上反向運動,使調節盒安放塊與導管固定針之間能產生相對位移,導管在導管固定針的帶動下,穿過調節盒,完成導管與調節盒的裝配。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

(1)設置導管緩存裝置,使導管的安裝位置更加精確,增加調節盒與導管的裝配精度;

(2)導管水平設置,降低了整體設備的高度,導管與調節盒安裝時,調節盒固定不動,將導管穿過調節盒,使安裝過程更加簡潔,增加導管和調節盒的裝配精度;

(3)調節盒在安裝過程中始終保持水平,簡化設備結構,減少了設備的裝配誤差,導管安裝用的導管固定針上設置扁平針尖,扁平針尖上設置兩扁平面,兩扁平面對稱設置,扁平面能使導管在需要脫離導管固定針時更加容易,不至于出現導管將導管固定針吸住拔不出來的現象,使導管安裝更加順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立體圖之二。

圖4是本實用新型導管安裝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5是本實用新型導管安裝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二。

圖6是本實用新型調節盒移料裝置的一種主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調節盒移料裝置的一種右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調節盒移料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9是本實用新型調節盒移料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二。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出料裝置的一種右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出料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導管緩存裝置的一種主視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導管緩存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14是本實用新型導管緩存裝置的一種立體圖之二。

圖15是本實用新型鋸齒板的一種右視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鋸齒板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17是本實用新型導管固定針的一種俯視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導管固定針的一種立體圖之一。

圖19是本實用新型料道槽與調節盒定位槽位置關系的一種立體圖。

圖中:1、振盤底座;2、振盤調節螺桿;3、振盤底板;4、振盤;5、平送底座;6、平送底板;7、平送調節螺桿;8、平送調節板;9、直振裝置;10、送料板;11、出料板;13、出料裝置;14、料道槽;15、上下運行氣缸;16、左右運行氣缸安裝板;17、爪子安裝板;18、左右運行氣缸;19、爪子;20、過度板;21、導軌安裝板;22、氣缸安裝板;23、氣缸;24、過渡裝置;25、定位槽安裝板;26、定位擋板;27、傳感器;28、調節盒定位槽;29、調節盒;30、直線導軌;31、導軌安裝槽;32、滑塊;40、調節盒上料裝置;41、調節盒移料裝置;42、導管安裝裝置;43、導管緩存裝置;410、第一運行機構;4101、第六安裝板;411、第一安裝板;412、第一導向裝置;413、第一氣缸;414、限位塊;415、第一限位開關;416、第二氣缸;417、第二安裝板;418、第三氣缸;419、第一加緊夾具;420、第三安裝板;421、第二運行機構;422、第四安裝板;423、第三運行機構;424、第五安裝板;425、第四氣缸;426、第五氣缸;427、第二限位開關;428、調節盒安放塊;429、導管固定針;430、第一固定機構;431、第二固定機構;432、導管夾具;433、第六氣缸;434、第七氣缸;435、第八氣缸;436、導管對齊板;437、第七安裝板;44、鋸齒板;440、V形凹槽;441、凹槽導圓;4290、扁平針尖;4291、扁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種調節盒與導管的自動裝配裝置,如圖1~3所示,包括調節盒上料裝置40、調節盒移料裝置41、導管安裝裝置42、出料裝置13和導管緩存裝置43,調節盒上料裝置40與出料裝置13連接,調節盒上料裝置40將調節盒送入出料裝置13內,出料裝置13采用錯位出料,將調節盒暫存在其內部,等待調節盒移料裝置41將其內的調節盒取出,出料裝置13設置在調節盒移料裝置41上,出料裝置13設置在調節盒移料裝置41的前端與調節盒上料裝置40對應的位置;調節盒移料裝置41正下方設置導管安裝裝置42,這樣設計能節省設備占有的空間,使設備更加緊湊;導管安裝裝置42與導管緩存裝置43連接,導管緩存裝置43設置在導管安裝裝置42的正后方,調節盒上料裝置40、調節盒移料裝置41、導管安裝裝置42、出料裝置13和導管緩存裝置43都在同一直線上,便于調節盒與導管進行裝配;調節盒上料裝置40將調節盒送至調節盒移料裝置41下方,調節盒移料裝置41將調節盒移至導管安裝裝置42上,導管安裝裝置42將調節盒與導管緩存裝置43上的導管進行裝配。

如圖1~3所示,調節盒上料裝置40包括振盤底座1、平送底座5、調節盒移料裝置41和出料裝置13,振盤底座1上固設有振盤調節螺桿2,振盤調節螺桿2共設置八根,八根振盤調節螺桿2垂直設置,每四根振盤調節螺桿2為一組,八根振盤調節螺桿2分為兩組,每組振盤調節螺桿2上活動設有振盤底板3,振盤底板3為長方體形,振盤底板3四個角上都設置一根振盤調節螺桿2,振盤底板3與振盤調節螺桿2能通過振盤調節螺桿2上的螺紋調節振盤底板3的高度,且每根振盤調節螺桿2都相對獨立,能單獨調節每根振盤調節螺桿2所在振盤底板3一角的高度;振盤底板3上固設有振盤4,振盤4共設置兩個,兩個振盤4相互連接固定在一起,振盤4能通過振動將振盤內的物料送出,振盤4上固設有出料板11,出料板11設置在兩個振盤4的上面并在兩個振盤4的連接處的中間位置,且出料板11偏向調節盒移料裝置41的方向設置,使出料板11所出的調節盒能到達送料板10上,實現調節盒的無縫出料。

如圖1、圖3所示,振盤底座1朝向調節盒移料裝置41方向的正前方固設有平送底座5,平送底座5上固設有平送底板6,平送底板6的橫截面比平送底座5大,平送底板6為長方體形,平送底板6上活動設有平送調節螺桿7,平送調節螺桿7共設置四根,四根平送調節螺桿7均勻設置在平送底板6的四個角上,平送調節螺桿7上活動設有平送調節板8,平送調節螺桿7與平送調節板8通過平送調節螺桿7上的螺紋調節平送調節板8的高度,且每根平送調節螺桿7都相對獨立,能單獨調節每根平送調節螺桿7所在平送調節板8一角的高度;平送調節板8上固設有直振裝置9,直振裝置9上固設有送料板10,送料板10與振盤上的出料板11配合,送料板10與出料板11不連接,但送料板10與出料板11之間的縫隙很小,使調節盒能順利從出料板11到達送料板10上;送料板10上設置料道槽14,料道槽14共設置六條,六條料道槽14均勻設置在送料板10上,六條料道槽14相互平行,六條料道槽14截面為矩形,料道槽14截面尺寸與調節盒配合,料道槽14截面尺寸與比調節盒截面略大,使調節盒能沿著料道槽14前進;送料板10為矩形,將現有設備的梯形送料板10改為矩形,有利于減小送料板10的體積及與送料板10配合部件的體積。

如圖6~9所示,調節盒移料裝置41包括第六安裝板4101,第六安裝板4101上固設有第一運行機構410,第一運行機構410朝上設置,第一運行機構410上滑動設有第一安裝板411,使第一安裝板411能跟隨第一運行機構410運動,第一安裝板411上設置第一導向裝置412和第一氣缸413,第一氣缸413垂直朝下安裝,第一導向裝置412為兩根導向桿,兩根導向桿垂直朝下安裝且和第一氣缸413在同一直線上,第一氣缸413安裝在第一導向裝置412的兩根導向桿的中間,第一導向裝置412和第一氣缸413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二安裝板417,使第二安裝板417能在第一氣缸413的帶動下,沿著第一導向裝置412上下垂直運動;第二安裝板417上垂直向下、均勻安裝有第三氣缸418,第三氣缸418共設置十二個,十二個第三氣缸418朝向調節盒上料裝置40安裝,第三氣缸418上垂直朝向安裝有第一加緊夾具419,第一加緊夾具419為“凵”形,第一加緊夾具419的“凵”形中間能分開,用于夾取調節盒,第一加緊夾具419的“凵”形尺寸與調節盒截面尺寸配合,便于將調節盒固定在第一加緊夾具419上;第六安裝板4101上固設有第一限位開關415,第一限位開關415安裝在第六安裝板4101的左邊,第一限位開關415共設置兩個,第一安裝板411上固設有限位塊414,限位塊414設置在第一安裝板411的左邊,限位塊414為L形,便于減小限位塊414的體積,控制限位距離,第一限位開關415與限位塊414配合使用,用于控制第一運行機構410的行程;第六安裝板4101上還固設有第二氣缸416,第二氣缸416安裝在第六安裝板4101的一端,第二氣缸416與第一運行機構410配合,第二氣缸416使第一安裝板411在第一運行機構410上運動;如圖19所示,第六安裝板4101下方固設有上下運行氣缸15,上下運行氣缸15設置在料道板上方,上下運行氣缸15垂直設置,上下運行氣缸15上固設有左右運行氣缸安裝板16,左右運行氣缸安裝板16上設置左右運行氣缸18,左右運行氣缸18水平設置,左右運行氣缸18上固設有過度板20,過度板20垂直設置,使調節盒移料裝置41結構更加緊湊;過度板20上固設有爪子安裝板17,爪子安裝板17為長條形,爪子安裝板17上固設有爪子19,爪子19共設置六個,爪子19均勻固定在爪子安裝板17上,爪子19與爪子19之間的距離和料道槽14與料道槽14之間的距離相同,爪子19的前端伸入料道槽14內,并能在料道槽14內沿著料道槽14運動。

如圖10~11所示,出料裝置13包括包括導軌安裝板21,導軌安裝板21為長方體形,導軌安裝板21上固設有氣缸安裝板22,氣缸安裝板22固定在導軌安裝板21面積最小的其中一端面上,氣缸安裝板22為L形,氣缸安裝板22的寬度與導軌安裝板21一致,氣缸安裝板22的較短的一面與氣缸安裝板22固定,氣缸安裝板22安裝后用于安裝氣缸的水平面的高度高于導軌安裝板21上用于安裝直線導軌30的水平面高度;氣缸安裝板22上固設有氣缸23,氣缸23水平固定在氣缸安裝板22上,氣缸23只有2/5-1/2的長度固定在氣缸安裝板22上,增加氣缸23的調整距離;氣缸23上活動設有過渡裝置24,過渡裝置24與定位槽安裝板25滑動連接,導軌安裝板21上面設置導軌安裝槽31,導軌安裝槽31貫穿整個導軌安裝板21,導軌安裝槽31的寬度與直線導軌30配合,導軌安裝槽31的深度為1-5mm,使導軌安裝槽31內的直線導軌30更加穩固,導軌安裝槽31內固設有一根直線導軌30,直線導軌30長度與導軌安裝板21長度一致,安裝完成后的直線導軌30一端與氣缸安裝板22接觸,使直線導軌30不會產生左右偏移的現象,運行更加平穩;直線導軌30上滑動設有滑塊32,滑塊32設置2-4個,滑塊32與直線導軌30為滑動連接,使直滑塊32能在直線導軌30上左右運動;滑塊32上固設有定位槽安裝板25,定位槽安裝板25長方體形,定位槽安裝板25安裝完成后高度與過渡裝置24、氣缸桿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氣缸桿通過滑塊32和過渡裝置24帶動過渡裝置24在直線導軌30上運動;定位槽安裝板25上固設有調節盒定位槽28,調節盒定位槽28上固設有定位擋板26,定位擋板26固定在調節盒進入調節盒定位槽28的對立面上,當調節盒進入調節盒定位槽28時,定位擋板26能將調節盒擋住,使進入調節盒定位槽28的所有調節盒的端面保持在同一直線上,便于后續工位將調節盒取出;當氣缸推動定位槽安裝板25在直線導軌30上左右運動時,調節盒定位槽28也跟隨定位槽安裝板25一起左右運動;滑塊32和直線導軌30的設置,使調節盒定位槽28運行順暢,定位精確。

如圖4~5所示,導管安裝裝置42包括第四氣缸425、第五氣缸426和第三安裝板420,第三安裝板420上固設有第二運行機構421,第二運行機構421朝上設置,第二運行機構421上滑動設有第四安裝板422,使第四安裝板422能跟隨第二運行機構421運動,第五氣缸426固設在第三安裝板420的下面,第五氣缸426水平安裝,第五氣缸426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四安裝板422,第四安裝板422上固設有第三運行機構423,第三運行機構423朝上設置,第三運行機構423上滑動設有第五安裝板424,第五安裝板424上固設有導管固定針429,導管固定針429共設置十二根,十二根導管固定針429均勻、水平安裝在第五安裝板424上,十二根導管固定針429的扁平針尖4290朝向導管緩存裝置43,第五安裝板424帶動導管固定針429在第三運行機構423上運動,使調節盒安放塊428與導管固定針429之間能產生相對位移,用于將導管穿進調節盒內;第四氣缸425固定在第四安裝板422的下面,第四氣缸425水平安裝,第四氣缸425的氣缸桿上固設第五安裝板424,使第四氣缸425能推動第五安裝板424在第三運行機構423上運動;第三安裝板420上還固設有第二限位開關427,第二限位開關427安裝在第三安裝板420一側,第二限位開關427共安裝兩個,第二限位開關427用于控制第四安裝板422的行程;第四安裝板422上還固設有調節盒安放塊428,調節盒安放塊428用于放置調節盒,調節盒安放塊428固定在第四安裝板422上。

如圖12~14所示,導管緩存裝置43包括第七安裝板437,第七安裝板437上固設有第一固定機構430和第二固定機構431,第一固定機構430和第二固定機構431分別安裝在第七安裝板437的兩端,第二固定機構431安裝在導管安裝裝置42與導管緩存裝置43連接處,第一固定機構430安裝在第七安裝板437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機構430和第二固定機構431對稱安裝并相互配合,第一固定機構430和第二固定機構431和用于放置導管;第七安裝板437上還固設有第六氣缸433,第六氣缸433安裝在第二固定機構431一端,第六氣缸433安裝在第七安裝板437上面,第六氣缸433上活動設有導管夾具432,導管夾具432用于夾緊導管,便于導管與調節盒的安裝;第七安裝板437上還固設有第七氣缸434,第七氣缸434安裝在第一固定機構430一端,第七氣缸434安裝在第七安裝板437下面,第七氣缸434水平安裝,第七氣缸434的氣缸桿朝著導管安裝裝置42的相反方向,第七氣缸434的氣缸桿上固設有第八氣缸435,第八氣缸435垂直安裝,第八氣缸435的氣缸桿朝上設置,第八氣缸435的氣缸桿上設置導管對齊板436,導管對齊板436為L形,導管對齊板436長度與第一固定機構430的長度一致,第七氣缸434能帶動第八氣缸435運動,第八氣缸435能帶動導管對齊板436,導管對齊板436能使導管的端部在同一直線上。

如圖15~16所示,第一固定機構430包括四塊鋸齒板44,第二固定機構431包括兩塊鋸齒板44,鋸齒板44上均勻設置V形凹槽440,V形凹槽440的開口角度為45-70°,便于導管放進V形凹槽440內,V形凹槽440共設置十二個,V形凹槽440朝上設置,V形凹槽440底部設置凹槽導圓441,凹槽導圓441半徑與導管外圓半徑相同,使導管放置在鋸齒板44上時不會左右跑偏,相鄰V形凹槽440之間的距離與相鄰導管固定針429之間的距離相同;六塊鋸齒板44上的凹槽導圓441都在同一水平面上,每塊鋸齒板44上的十二個V形凹槽440與其他的鋸齒板44上的十二個V形凹槽440都在同一直線上,使十二根導管放置在第一固定機構430和第二固定機構431上時,十二根導管能保持水平且十二根導管能保持相互平行,便于后續的安裝。

如圖1~3所示,凹槽導圓441與導管固定針429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導管固定針429帶著導管穿過調節盒更加順暢。

如圖1~3所示,送料板10的料道槽14與出料裝置13的調節盒定位槽28在同一水平線上,使調節盒順暢得從送料板10進入出料裝置13。

如圖17~18所示,導管固定針429上設置扁平針尖4290,扁平針尖4290直徑比導管內徑稍大,使導管能暫時固定在扁平針尖4290上,扁平針尖4290前端為圓錐形,使導管固定針429能順利進行導管內并將其固定在導管固定針429上;扁平針尖4290上設置兩扁平面4291,兩扁平面4291對稱設置,扁平面4291能使導管在需要脫離導管固定針429時更加容易,不至于出現導管將導管固定針429吸住拔不出來的現象。

如圖1~3所示,第五安裝板424在第四氣缸425和第三運行機構423帶動下,使第五安裝板424上的導管固定針429穿過調節盒29,扁平針尖4290將導管將暫時固定在導管固定針429上,然后第五安裝板424帶動導管固定針429在第三運行機構423上反向運動,使調節盒安放塊428與導管固定針429之間能產生相對位移,導管在導管固定針429的帶動下,穿過調節盒29,完成導管與調節盒29的裝配。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曲水县| 淅川县| 登封市| 建宁县| 镇江市| 沙湾县| 绍兴县| 顺平县| 老河口市| 蛟河市| 道孚县| 湖口县| 景泰县| 晋宁县| 嘉定区| 师宗县| 河东区| 宿州市| 康马县| 辽阳市| 桃源县| 综艺| 信丰县| 渭南市| 乌兰察布市| 龙陵县| 永清县| 鄄城县| 潞西市| 廊坊市| 兰溪市| 通州市| 婺源县| 赤壁市| 泾阳县| 独山县| 吉隆县| 苍溪县| 博湖县| 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