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結構,屬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中的一個部件。
背景技術:
胎菊袋泡茶給胎菊的飲用帶來了便利,胎菊袋泡茶的飲用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胎菊袋泡茶的市場前景廣闊。雖然現在有一些關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方面的技術,如公開日為2015年06月10日,公開號為CN104691831A的中國專利中,公開的一種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定量稱量輸送裝置,但是目前還沒有關于胎菊物料下料包裝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用于對胎菊袋泡茶包裝紙進行對折以及胎菊物料進行下料的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結構包括機架、胎菊下料斗和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其結構特點在于:胎菊下料斗包括下料斗本體、導料斗、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下料斗本體包括背板、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的一邊和右側板的一邊分別固定在背板的左邊和背板的右邊,所述背板的正面、左側板的正面和右側板的正面圍成一個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和胎菊物料通過的下料腔,所述下料腔中與背板所在方向相反的一面為敞開狀結構,所述下料斗本體的寬度從上往下逐漸縮小,所述下料斗本體的厚度從上往下逐漸增加;所述左側板的另一邊向左側板的正面折彎形成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進行導向的左導向槽,以及所述右側板的另一邊向右側板的正面折彎形成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導向的右導向槽,使得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在下料腔內沿著背板的正面、左側板的正面和右側板的正面從上往下輸送的過程中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由平面狀結構逐漸轉變成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相對折的U形結構;所述下料斗本體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將相對折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熱熔粘合提供空間的側邊熱熔缺口;所述導料斗固定在下料斗本體上,該導料斗正對著背板的正面,所述導料斗的底部深入下料腔內的長度為2-3cm,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分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的上部和下部;所述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包括左封邊滾輪、右封邊滾輪、左封邊轉軸、右封邊轉軸、左封口定位條、右封口壓條、左封口固定軸、右封口轉軸和包裝袋打孔器,所述左封邊轉軸和右封邊轉軸均連接在機架上,所述左封邊滾輪和右封邊滾輪分別固定在左封邊轉軸和右封邊轉軸上,該左封邊滾輪和右封邊滾輪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所述左封邊滾輪的輪面的寬度和右封邊滾輪的輪面的寬度均為5-10mm,該左封邊滾輪的輪面和右封邊滾輪的輪面接觸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封邊;所述左封口固定軸固定在機架上,該左封口固定軸位于左封邊轉軸的正下方,所述右封口轉軸連接在機架上,該右封口轉軸位于右封邊轉軸的正下方,所述左封口定位條和右封口壓條分別固定在左封口固定軸和右封口轉軸上,該左封口定位條和右封口壓條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所述左封口定位條和右封口壓條均為菱形結構;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在初始狀態時,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中的一條對角線和右封口壓條中的一條對角線均呈水平狀結構,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中的另一條對角線和右封口壓條中的另一條對角線均呈豎直狀結構,所述左封口定位條的頂角的度數和右封口壓條的頂角的度數均為40度;所述左封口定位條設置有一排打孔針穿行通孔,打孔針穿行通孔的軸線與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中的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重疊,所述右封口壓條設置有一排打孔針定位盲孔,打孔針定位盲孔的軸線與菱形結構的右封口壓條中的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重疊,一個打孔針定位盲孔和一個打孔針穿行通孔對應;所述包裝袋打孔器包括汽缸、推拉桿和數根打孔針,所述汽缸安裝在左封口定位條上,所述推拉桿固定在汽缸上,打孔針的一端均固定在推拉桿上,一根打孔針和一個打孔針穿行通孔對應,打孔針分別位于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穿行通孔內;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處于初始狀態時,右封口壓條中呈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和左封口定位條中呈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在同一直線上,此時,打孔針定位盲孔中的軸線和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穿行通孔中的軸線重疊;所述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位于胎菊下料斗的正下方。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背板為倒三角形結構,所述左側板為直角三角形結構,所述右側板為直角三角形結構。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導料斗焊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上。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分別焊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的上部和下部。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均設置有螺絲孔。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左封邊滾輪的形狀和大小分別與右封邊滾輪的形狀和大小相等,所述左封口定位條的形狀和大小分別與右封口壓條的形狀和大小相等。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處于初始狀態時,所述左封邊滾輪的直徑和左封口定位條中呈水平狀結構的一條對角線的長度相等。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處于初始狀態時,左封口定位條的上部的一個面和右封口壓條的上部的一個面相鄰,左封口定位條的下部的一個面和右封口壓條的下部的一個面相鄰,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封邊時,首先右封口壓條沿一個方向轉動40度,使得右封口壓條的上部的一個面和相鄰的左封口定位條的上部的一個面相疊加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一部分封口,然后右封口壓條沿另一個方向轉動80度,使得右封口壓條的下部的一個面和相鄰的左封口定位條的下部的一個面相疊加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下部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另一部分封口,最后右封口壓條沿一個方向轉動40度復位;右封口壓條復位后,汽缸帶動推拉桿向右封口壓條所在的方向移動,推拉桿帶動打孔針向右封口壓條所在的方向移動,打孔針的針尖穿過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并進入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定位盲孔,然后汽缸帶動推拉桿回退,使得打孔針復位,此時在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形成一道針孔,便于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和封口下部分離,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作為一袋袋泡茶的頂部,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下部作為另一袋袋泡茶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用于將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由平面狀結構變成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右邊相對折的U字形結構,胎菊袋泡茶包裝紙是在沿著背板的正面、左側板的正面和右側板的正面從上往下進行滑動輸送的,通過熱熔技術將相對折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右邊熱熔粘合,使得胎菊袋泡茶包裝紙變成扁平的筒狀結構,再通過熱熔技術將扁平的筒狀結構進行橫向熱熔粘合形成袋底,待包裝的胎菊物料通過導料斗進入下料斗本體的下料腔內,然后沿著胎菊袋泡茶包裝紙最終進入有袋底的扁平的筒狀結構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中,最后通過熱熔技術將胎菊袋泡茶包裝紙進行封口,完成對胎菊物料的包裝。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和胎菊物料共同在下料腔內輸送,胎菊物料通過導料斗后直接進入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內,確保胎菊袋泡茶產品的重量精確,包裝效率高,且由于胎菊物料的顆粒較小,在不影響將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對折成U字形結構的前提下,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和胎菊物料完全可以順利的從下料腔底部的出口輸出。
本實用新型通過左封邊滾輪和右封邊滾輪的轉動進行熱熔壓合粘接使得袋泡茶包裝紙形成封邊,通過右封口壓條的轉動與左封口定位條貼合進行熱熔壓合粘接使得袋泡茶包裝紙形成封口,通過包裝袋打孔器使得封口能夠方便的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作為一袋袋泡茶的頂部,下部作為另一袋袋泡茶的底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胎菊下料斗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胎菊下料斗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胎菊下料斗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胎菊下料斗去掉導料斗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胎菊下料斗安裝在機架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此時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狀態為初始狀態。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左封口定位條和右封口壓條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包裝袋打孔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此時右封口壓條在初始狀態的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基礎上逆時針旋轉了40度。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此時右封口壓條在初始狀態的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的基礎上順時針旋轉了40度。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12,本實施例中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結構包括機架1、胎菊下料斗2和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胎菊下料斗2和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均安裝在機架1上,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位于胎菊下料斗2的正下方。
本實施例中專用于胎菊袋泡茶包裝機的胎菊下料斗2包括下料斗本體21、導料斗22、上固定架23和下固定架24。
本實施例中的下料斗本體21包括背板25、左側板26和右側板27,左側板26的一邊和右側板27的一邊分別固定在背板25的左邊和背板25的右邊,背板25的正面、左側板26的正面和右側板27的正面圍成一個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和胎菊物料通過的下料腔210,胎菊袋泡茶包裝紙是沿著背板25的正面、左側板26的正面和右側板27的正面從上往下進行滑動輸送的,下料腔210中與背板25所在方向相反的一面為敞開狀結構,即下料腔210中朝向背板25的正面的一面為敞開狀結構。下料斗本體21的寬度W從上往下逐漸縮小,下料斗本體21的厚度D從上往下逐漸增加,下料斗本體21的寬度W和下料斗本體21的厚度D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為公知常識。
本實施例中的左側板26的另一邊向左側板26的正面折彎形成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進行導向的左導向槽28,以及右側板27的另一邊向右側板27的正面折彎形成用于給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導向的右導向槽29,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在沿著背板25的正面、左側板26的正面和右側板27的正面從上往下進行滑動輸送時,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位于左導向槽28內,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位于右導向槽29內,使得胎菊袋泡茶包裝紙在下料腔210內沿著背板25的正面、左側板26的正面和右側板27的正面從上往下輸送的過程中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由平面狀結構逐漸轉變成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相對折的U形結構,即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經過下料斗本體21后將原始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轉變成對折狀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
本實施例中的下料斗本體21的底部設置有用于將相對折的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胎菊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熱熔粘合提供空間的側邊熱熔缺口211。導料斗22固定在下料斗本體21上,該導料斗22正對著背板25的正面,導料斗22的底部深入下料腔210內的長度為2-3cm,上固定架23和下固定架24分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21的上部和下部。上固定架23和下固定架24用于將胎菊下料斗2固定在機架1上。
本實施例中的背板25為倒三角形結構,左側板26為直角三角形結構,右側板27為直角三角形結構。導料斗22通常焊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21上。上固定架23和下固定架24通常分別焊接固定在下料斗本體21的上部和下部。上固定架23和下固定架24上均通常設置有螺絲孔。
本實施例中背板25的正面、左側板26的正面、右側板27的正面、背板25的背面、左側板26的背面和右側板27的背面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為公知常識。
本實施例中的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包括左封邊滾輪31、右封邊滾輪32、左封邊轉軸33、右封邊轉軸34、左封口定位條35、右封口壓條36、左封口固定軸37、右封口轉軸38和包裝袋打孔器39。
本實施例中的左封邊轉軸33和右封邊轉軸34均連接在機架1上,左封邊轉軸33和右封邊轉軸34均可以在機架1上轉動,左封邊滾輪31和右封邊滾輪32分別固定在左封邊轉軸33和右封邊轉軸34上,該左封邊滾輪31和右封邊滾輪32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左封邊滾輪31的輪面的寬度和右封邊滾輪32的輪面的寬度均為5-10mm,該左封邊滾輪31的輪面和右封邊滾輪32的輪面接觸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左邊和袋泡茶包裝紙的右邊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封邊。
本實施例中的左封口固定軸37固定在機架1上,該左封口固定軸37位于左封邊轉軸33的正下方,右封口轉軸38連接在機架1上,右封口轉軸38可以在機架1上轉動,該右封口轉軸38位于右封邊轉軸34的正下方,左封口定位條35和右封口壓條36分別固定在左封口固定軸37和右封口轉軸38上,該左封口定位條35和右封口壓條36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左封口定位條35和右封口壓條36均為菱形結構。
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在初始狀態時,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35中的一條對角線和右封口壓條36中的一條對角線均呈水平狀結構,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35中的另一條對角線和右封口壓條36中的另一條對角線均呈豎直狀結構,左封口定位條35的頂角β的度數和右封口壓條36的頂角γ的度數均為40度。
本實施例中的左封口定位條35設置有一排打孔針穿行通孔313,打孔針穿行通孔313的軸線與菱形結構的左封口定位條35中的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重疊,右封口壓條36設置有一排打孔針定位盲孔314,打孔針定位盲孔314的軸線與菱形結構的右封口壓條36中的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重疊,一個打孔針定位盲孔314和一個打孔針穿行通孔313對應,
本實施例中的包裝袋打孔器39包括汽缸310、推拉桿311和數根打孔針312,汽缸310安裝在左封口定位條35上,推拉桿311固定在汽缸310上,打孔針312的一端均固定在推拉桿311上,一根打孔針312和一個打孔針穿行通孔313對應,打孔針312分別位于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穿行通孔313內;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處于初始狀態時,右封口壓條36中呈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和左封口定位條35中呈水平狀結構的對角線在同一直線上,此時,打孔針定位盲孔314中的軸線和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穿行通孔313中的軸線重疊。
本實施例中的左封邊滾輪31的形狀和大小分別與右封邊滾輪32的形狀和大小相等,左封口定位條35的形狀和大小分別與右封口壓條36的形狀和大小相等。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處于初始狀態時,左封邊滾輪31的直徑和左封口定位條35中呈水平狀結構的一條對角線的長度相等。
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處于初始狀態時,左封口定位條35的上部的一個面和右封口壓條36的上部的一個面相鄰,左封口定位條35的下部的一個面和右封口壓條36的下部的一個面相鄰,當袋泡茶包裝紙封邊封口裝置3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封邊時,首先右封口壓條36沿一個方向轉動40度,使得右封口壓條36的上部的一個面和相鄰的左封口定位條35的上部的一個面相疊加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一部分封口,然后右封口壓條36沿另一個方向轉動80度,使得右封口壓條36的下部的一個面和相鄰的左封口定位條35的下部的一個面相疊加用于將對折后的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下部進行壓合熱熔粘接以形成另一部分封口,最后右封口壓條36沿一個方向轉動40度復位;右封口壓條36復位后,汽缸310帶動推拉桿311向右封口壓條36所在的方向移動,推拉桿311帶動打孔針312向右封口壓條36所在的方向移動,打孔針312的針尖穿過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并進入與之相對應的打孔針定位盲孔314,然后汽缸310帶動推拉桿311回退,使得打孔針312復位,此時在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形成一道針孔,便于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和封口下部分離,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上部作為一袋袋泡茶的頂部,袋泡茶包裝紙的封口下部作為另一袋袋泡茶的底部。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