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囊匣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木質及無酸紙復合囊匣。
背景技術:
館藏文物種類繁多,實際應用中需根據其體積質地予以分類妥善保藏,而一些需異地展出的有機類文物在搬運過程中易損壞,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針對上述有機類文物,現有技術中尚無較好適合長久保存的器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木質及無酸紙復合囊匣,其可對有機類文物進行很好的保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木質及無酸紙復合囊匣,包括有匣身、內斗以及匣蓋;該匣身為樟木板材質,其外包裹有第一襯布,匣身的前側面設置有骨簽搭口;該內斗設置于匣身內,內斗的內表面完全覆蓋有無酸紙;該匣蓋與匣身的后側頂部邊緣轉動連接,匣蓋蓋住內斗的上端開口,匣蓋的前側連接有骨簽,該骨簽插入骨簽搭口中。
優選的,所述內斗包括有優質棉和第二襯布,該第二襯布包裹住優質棉。
優選的,所述內斗的頂部周緣凸伸出匣身的頂部,合上狀態下,該內斗的頂部周緣嵌入匣蓋中。
優選的,所述匣蓋連接有拉帶。
優選的,所述匣蓋內置有優質棉,匣蓋外包裹有裝飾布。
優選的,所述匣蓋內設置有識別卡。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采用樟木板材質制成匣身,并配合設置有內斗,內斗的內表面完全覆蓋有無酸紙,可直接將有機類文物置于內斗內,然后蓋上匣蓋并插上骨簽即可,使用非常簡單方便,并且有機類文物在內斗無酸的環境下可以長久保存;以及,匣身采用樟木結構,可以防蟲、防霉變,且結構牢固,相比全部采用無酸紙的囊匣更能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兩全其美。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打開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打開狀態立體示意圖。
附圖標識說明:
10、匣身 11、第一襯布
12、骨簽搭口 20、內斗
21、無酸紙 30、匣蓋
31、裝飾布 40、骨簽
50、拉帶 60、識別卡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匣身10、內斗20以及匣蓋30。
該匣身10為樟木板材質,其外包裹有第一襯布11,匣身10的前側面設置有骨簽搭口12。
該內斗20設置于匣身10內,內斗20的內表面完全覆蓋有無酸紙21,并且,所述內斗20包括有優質棉(圖中未示)和第二襯布(圖中未示),該第二襯布包裹住優質棉。所述內斗20的頂部周緣凸伸出匣身10的頂部,合上狀態下,該內斗20的頂部周緣嵌入匣蓋30中。
該匣蓋30與匣身10的后側頂部邊緣轉動連接,匣蓋30蓋住內斗20的上端開口,匣蓋30的前側連接有骨簽40,該骨簽40插入骨簽搭口12中。所述匣蓋30內置有優質棉(圖中未示),匣蓋30外包裹有裝飾布31。并且,所述匣蓋30連接有拉帶50。
使用時,將文物直接放置于內斗20上,然后,蓋上匣蓋30,并使骨簽40插入骨簽搭口12中即可。
請參照圖2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本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基本相同,其所不同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匣蓋30內設置有識別卡60,該識別卡60用于監測囊匣的位置狀態,以便于實現信息化管理。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是:通過采用樟木板材質制成匣身,并配合設置有內斗,內斗的內表面完全覆蓋有無酸紙,可直接將有機類文物置于內斗內,然后蓋上匣蓋并插上骨簽即可,使用非常簡單方便,并且有機類文物在內斗無酸的環境下可以長久保存;以及,匣身采用樟木結構,可以防蟲、防霉變,且結構牢固,相比全部采用無酸紙的囊匣更能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兩全其美。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