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涂布機收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收卷無底皺接料機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薄膜型基材涂布機的收卷接料主要是自動接料或手動接料兩種機構,目前的自動接料機構,使用方便,但由于接料過程中基材與芯軸之間夾帶著空氣,往往會產生氣泡;另外切斷的基材端面容易發生卷邊現象,導致了換卷接料產生底皺,即剛開始收卷的基材有好長一段有褶皺,這段產品無法使用,只能做廢品處理;為了減少浪費,有些客戶寧愿選擇手動接料,依靠操作者把基材劃斷后,手抹的方法去消除底皺的缺陷;手動接料機構,勞動強度大,還需把機器速度放慢,影響生產效率,難以滿足高效化生產的需求;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收卷無底皺自動接料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收卷無底皺自動接料機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收卷無底皺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轉動的芯軸;
安裝座,通過一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可進行升降及前后移動;
壓輥,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座,基材從壓輥和芯軸之間通過;
切刀,通過一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可沿基材的寬度方向移動。
本發明還包括一可轉動的轉盤,轉盤上具有多個芯軸安裝位,芯軸可轉動地安裝在芯軸安裝位上,多個芯軸安裝位均布在轉盤上。
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第二氣缸安裝在第一氣缸的輸出端,第二氣缸的輸出端與安裝座連接。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設置為一無桿氣缸,無桿氣缸的輸出端與切刀連接,無桿氣缸安裝在安裝座上。
所述芯軸安裝位的數量設置為兩個,兩個芯軸安裝位相對轉盤的轉動中心對稱分布;轉盤通過一電機驅動。
沿基材行走方向上壓輥的起始位置位于芯軸的后上方,壓輥具有兩種移動軌跡,其一為上下升降,其二為繞芯軸的圓弧軌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先通過壓輥上下運動將基材貼合在芯軸上,然后再通過切刀沿基材的寬度方向移動將基材切斷,該切斷方式模擬人手工切斷的模式,可大大減少之前自動切斷方式產生的基材卷邊現象;將基材切斷后,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壓輥使得壓輥與芯軸擠壓基材,同時驅動壓輥繞芯軸做軌跡為圓弧的動作,可將基材很好的貼合在芯軸的輥面上,消除基材端面卷邊等缺陷;此貼合過程也將芯軸與基材中間夾帶的空氣完全擠出,保證了隨后的收卷不會產生底皺現象,減少了底皺引起的成品浪費,更能滿足客戶的生產要求。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是一種收卷無底皺接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轉動的芯軸1;
安裝座2,通過一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可進行升降及前后移動;
壓輥3,可轉動地安裝在安裝座2,基材4從壓輥3和芯軸1之間通過;
切刀5,通過一第二驅動裝置驅動可沿基材4的寬度方向移動。
沿基材4行走方向上,壓輥3的起始位置位于芯軸1的后上方,壓輥3具有兩種移動軌跡,其一為上下升降(用于將基材4貼合到芯軸1上),其二為繞芯軸1的圓弧軌跡;本發明先通過壓輥3上下升降將基材4貼合在芯軸1上,然后再通過切刀5沿基材4的寬度方向移動將基材4切斷,該切斷方式模擬人手工切斷的模式,可大大減少之前自動切斷方式產生的基材4卷邊現象;將基材4切斷后,第一驅動裝置驅動壓輥3使得壓輥3與芯軸1擠壓基材4,同時驅動壓輥3繞芯軸1做軌跡為圓弧的動作,可將基材4很好的貼合在芯軸1的輥面上,消除基材4端面卷邊等缺陷,此過程亦是模擬人手工接料時動作;此貼合過程也將芯軸1與基材4中間夾帶的空氣完全擠出,保證了隨后的收卷不會產生底皺現象,減少了底皺引起的成品浪費,更能滿足客戶的生產要求。
如圖所示,本發明還包括一可轉動的轉盤6,轉盤6上具有多個芯軸安裝位,芯軸1可轉動地安裝在芯軸安裝位上,多個芯軸安裝位均布在轉盤6上;優選的,芯軸安裝位的數量設置為兩個,兩個芯軸安裝位相對轉盤6的轉動中心對稱分布;轉盤6通過一電機驅動;當其中一個芯軸1收卷達到設定尺寸后,通過壓輥3和切刀5將基材4與新的芯軸1連接并切斷基材4,然后轉盤6轉動將已收滿的芯軸1移位并取下,然后重新放置空的芯軸1上去,為下一次接料做準備,如此進行循環自動接料。
如圖所示,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氣缸7和第二氣缸8,第二氣缸8安裝在第一氣缸7的輸出端,第二氣缸8的輸出端與安裝座2連接,第一氣缸7驅動安裝座2前后移動,第二氣缸8驅動安裝座2上下移動;該結構的第一驅動裝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設置為一無桿氣缸9,無桿氣缸9的輸出端與切刀5連接,無桿氣缸9安裝在安裝座2上,無桿氣缸9可以帶動切刀5快速移動,移動穩定,精度高,切斷效果好。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本發明還可有其他實施方案。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
本技術:
權利要求所設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