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施工領域,具體講是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及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1、在橋梁建設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板桁結構鋼桁梁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鋼桁梁的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環節,傳統的安裝方式存在諸多弊端。
2、以往,施工團隊常依賴大型起重設備進行鋼底板的吊運與安裝,然而大型起重設備不僅租賃成本高昂,而且在一些復雜的橋址環境下,其機動性受限,難以精準地將鋼底板吊運至指定位置。例如在山區橋梁建設中,場地狹窄、地勢起伏大,大型起重設備的進場、站位與操作都面臨重重困難,導致施工效率低下,工期延誤風險增大。
3、同時,傳統安裝方法對于鋼底板的吊運過程把控精度不足,在起吊、移動與就位下放等步驟中,容易因晃動、定位不準等問題造成鋼底板與鋼桁梁結構的碰撞,損壞構件,影響工程質量。此外,由于缺乏專門針對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的高效工具,施工人員往往需要耗費大量體力與時間在重復性的調整操作上,勞動強度大,人力資源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1、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發明在此提供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及施工工藝;通過移動式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解決鋼桁梁節段間鋼底板安裝效率和精度。
2、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其特征在于;該吊具由主梁、連接板、支腿、斜撐、行走輪、軌道、吊耳組成,本裝置額定吊重5t;主梁下固定有吊耳,支腿下端安裝行走輪并置于軌道上,斜撐上端與主梁下端的連接板連接,斜撐的下端與對應支腿固定。
3、根據本發明所述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其特征在于;主梁采用340cm長度工14工字鋼,連接板尺寸長40cm×寬20cm×厚度1cm鋼板,支腿高度100cm,采用8#槽鋼,斜撐采用20mm×20mm×3mm方鋼管、軌道長度7m,采用8#槽鋼。
4、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的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施工工藝流程為:
5、(1)吊具地面加工:完成節段間橋面板安裝需加工2個移動式吊具;根據吊具圖紙設計尺寸將各桿件在地面加工完成,在鋼桁梁吊裝前采用鐵絲牢固的將桿件捆綁在鋼桁梁橋面板上,桿件隨鋼桁梁吊裝至橋面上;
6、(2)鋼桁梁拼裝及節段間鋼底板放置:鋼桁梁拼裝采用由下向上拼裝,先拼裝下弦,再拼裝腹桿,再拼裝上弦,然后安裝焊接節段上橋面板,最后將節段間鋼底板放置在拼裝節段上;
7、(3)鋼底板起吊:先將8#槽鋼軌道放置在小縱梁上,軌道無需焊接;將吊具移動至節段間鋼底板存放位置,利用吊具吊耳安裝4個手拉葫蘆,手拉葫蘆另一端與鋼底板加勁肋上圓孔相連;收緊手拉葫蘆即可將鋼底板吊起,約高于已安裝鋼底板15cm;
8、(4)吊具行走:2片骨架吊裝到位后從下至上進行橫向連接桿件的連接;
9、(5)鋼底板就位下放:當鋼底板移動并對齊鋼桁梁橫梁上弦及小縱梁設計位置,先同時放松4個手拉葫蘆至鋼底板與主梁高度相差10cm,先將一側吊具2個手拉葫蘆放松至設計位置。
10、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提供了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專利有益效果;
11、一、提高安裝效率
12、便捷的移動性:該吊具配備行走輪?5與軌道,行走輪安裝在支腿?3下端并能在軌道?6上順暢移動。這種設計使得吊具在鋼桁梁節段間能夠快速靈活地轉移位置,無需復雜的吊運設備重新定位,極大地減少了吊具在不同作業點之間的轉移時間,從而顯著提高了鋼底板的安裝效率。例如,在多個節段間進行鋼底板安裝時,吊具可以沿著軌道迅速移動到下一個安裝位置,快速開展起吊作業,相比傳統固定位置的吊具或需要多次吊運轉移的設備,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
13、高效的起吊與就位方式:吊具通過吊耳與手拉葫蘆配合實現鋼底板的起吊。在起吊過程中,4個手拉葫蘆與鋼底板加勁肋上圓孔相連,能夠均勻施力,使鋼底板平穩升起。約高于已安裝鋼底板15cm?的起吊高度設計合理,既便于后續的移動操作,又能減少不必要的高度調整時間。而且在鋼底板就位下放時,通過逐步放松手拉葫蘆的精準操作方式,先同時放松至鋼底板與主梁高度相差?10cm,再先將一側吊具2個手拉葫蘆放松至設計位置,能夠快速準確地將鋼底板放置到指定位置,避免了反復調整的時間浪費,進一步提高了安裝效率。
14、二、提升安裝精度
15、穩定的結構設計:吊具由主梁、連接板、支腿、斜撐等組成合理的結構體系。主梁采用340cm長度工14?工字鋼,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來承載鋼底板重量并保證起吊過程的穩定性。連接板、斜撐與支腿的連接方式,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支撐結構,有效防止吊具在起吊和移動過程中發生變形或晃動,從而為鋼底板的精確安裝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鋼底板起吊和移動過程中,穩定的吊具結構能夠確保鋼底板始終保持水平狀態,避免因吊具變形導致鋼底板傾斜而影響安裝精度。
16、精確的施工工藝流程:吊具的施工工藝流程對安裝精度起到了關鍵的保障作用。從吊具地面加工時各桿件嚴格按照設計尺寸加工,并通過合理的捆綁方式隨鋼桁梁吊裝至橋面上,到鋼桁梁拼裝及節段間鋼底板放置過程中按照特定順序進行精確拼裝和放置,再到鋼底板起吊、行走和就位下放過程中的精細操作步驟,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嚴格控制。這種精確的施工流程使得鋼底板在安裝過程中能夠準確地對齊鋼桁梁橫梁上弦及小縱梁設計位置,有效減少了因施工工藝不規范而導致的安裝誤差,極大地提升了鋼底板的安裝精度。
17、三、良好的通用性與經濟性
18、通用性強:該吊具的設計結構和施工工藝適用于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的安裝,對于不同尺寸和規格的鋼桁梁節段,只要在額定吊重?5t?范圍內,通過適當的軌道鋪設和吊具定位調整,都能夠有效地進行鋼底板安裝作業。這種通用性使得該吊具可以在多種類似工程中廣泛應用,減少了針對不同工程開發不同吊具的成本和時間。
19、經濟性顯著:吊具采用常見的鋼材如工14工字鋼、8#?槽鋼、20mm×20mm×3mm?方鋼管等制作,材料成本相對較低且易于獲取。同時,由于其能夠提高安裝效率和精度,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例如,因安裝效率提高而縮短的工期可以降低工程的設備租賃成本、人員管理成本等;安裝精度的提升減少了因誤差導致的材料浪費和返工成本,從多個方面體現了良好的經濟性,為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1.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其特征在于;該吊具由主梁、連接板、支腿、斜撐、行走輪、軌道、吊耳組成,本裝置額定吊重5t;主梁下固定有吊耳,支腿下端安裝行走輪并置于軌道上,斜撐上端與主梁下端的連接板連接,斜撐的下端與對應支腿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其特征在于;主梁采用340cm長度工14工字鋼,連接板尺寸長40cm×寬20cm×厚度1cm鋼板,支腿高度100cm,采用8#槽鋼,斜撐采用20mm×20mm×3mm方鋼管、軌道長度7m,采用8#槽鋼。
3.一種板桁結構鋼桁梁節段間橋面鋼底板安裝吊具的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施工工藝流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