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臺結構及具有該轉臺結構的風電安裝船的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型新涉及風電安裝船配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轉臺結構及具有該轉臺結構的風電安裝船的起重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對能源需求量劇增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風電市場的日趨活躍,特別是海上風電,海上風電的風電場建設和風機安裝時均需要風電安裝船來施工,其中,風電安裝船起重機是風電安裝船上必備的設備之一,轉臺結構是風電安裝船起重機上的重要設備。
[0003]近年來,隨著風電裝機容量逐漸增加,使得風電裝置的重量不斷增加,這要求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起重能力也需要不斷增加,用于與風電裝置的重量相匹配,然而,目前的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起重噸位均在400t以下,當風電裝置容量增加至5MW以上時,要求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起重噸位需要達到800t以上。
[0004]在實現本實用型新的過程中,設計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0005]目前的風電安裝船上的起重機的起重量均在400t以下,這是由于目前的風電安裝船上的起重機的轉臺結構多為箱體結構,該箱體結構的自重較大且承重能力有限,這將降低起重機的起重量,從而使目前的風電安裝船不滿足風電安裝作業要求,阻礙了海上風電事業的發展。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現有的轉臺結構承重能力有限降低了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起重噸位的問題,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電安裝船起重機。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0007]—方面,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臺結構,所述轉臺結構包括:環梁和平行布置在所述環梁下方的箱體,所述環梁和所述箱體之間對應所述環梁兩側的位置分別支撐連接有一套支撐腿,所述環梁頂部兩側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人字架的兩個后撐桿鉸接的兩個第一安裝板,所述環梁頂部兩側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用于與所述人字架的兩個前撐桿和臂架的根部鉸接的兩個第二安裝板,每套所述支撐腿均包括: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支腿和第四支腿,所述第一支腿豎直支撐在所述環梁和所述箱體之間對應第一安裝板的位置,所述第二支腿的頂端抵在所述第一支腿上,所述第二支腿的底端斜向與所述箱體連接,所述第三支腿的頂端和所述第四支腿的頂端均頂在所述環梁上對應所述第二安裝板的位置,且所述第三支腿的頂端與所述第四支腿的頂端相抵,所述第三支腿的底端與所述第四支腿的底端相背分別斜向與所述箱體相連。
[0008]具體地,所述第一支腿、所述第二支腿、所述第三支腿和所述第四支腿的橫截面均為正方形。
[0009]具體地,每套所述支撐腿的所述第一支腿、所述第二支腿、所述第三支腿和所述第四支腿的軸線均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且所述豎直平面與所述箱體的頂面垂直。
[0010]具體地,所述第一支腿的軸線與所述第二支腿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β為20°? 30。。
[0011]具體地,所述環梁為正方形環狀箱梁式結構,兩個所述第一安裝板和兩個所述第二安裝板分別固定在所述環梁的四個頂角上。
[0012]具體地,所述第三支腿的軸線和所述第四支腿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20°?30。。
[0013]具體地,所述第三支腿、所述第四支腿和所述箱體的頂面圍成等腰三角形。
[0014]另一方面,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電安裝船起重機,包括上述的轉臺結構、臂架、人字架、回轉機構、基柱和穩索絞車,所述人字架的兩個后撐桿分別鉸接在兩個所述第一安裝板上,所述人字架的兩個前撐桿鉸接在兩個所述第二安裝板上,所述臂架包括副臂和兩個主臂,所述主臂為桁架式結構,且兩個所述主臂的頭部分別斜向與所述副臂連接,兩個所述主臂的根部分別鉸接在兩個所述第二安裝板上,所述箱體通過所述回轉機構與所述基柱可轉動連接,所述穩索絞車的卷筒固定在所述箱體上。
[0015]具體地,所述第二安裝板上用于鉸接所述臂架的鉸孔的中心與基柱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Λ L為lm?2m。
[0016]具體地,兩個所述主臂的根部之間設置有第一連接臂,兩個蘇搜主臂的頭部之間設置有第二連接臂,兩個所述主臂的中部之間設置有第三連接臂,所述第一連接臂和所述第三連接臂之間布置有X形支撐桿。
[0017]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臺結構,該轉臺結構包括環梁、兩套支撐腿和箱體,該環梁能夠保證該轉臺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同時,該環梁能夠均勻地分布人字架和臂架作用在轉臺結構上的力,并通過兩套支撐腿將該力傳遞至箱體上,這樣就避免了轉臺結構的應力過度集中,從而提高了轉臺結構的受力能力。該風電安裝船起重機包括轉臺結構、臂架、人字架、回轉機構和基柱,該轉臺結構包括環梁、兩套支撐腿和箱體,該環梁能夠保證該轉臺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同時,該環梁還能夠均勻地分布人字架和臂架作用在轉臺結構上的力,并通過兩套支撐腿將該力傳遞至箱體上,避免了轉臺結構的應力過度集中,從而提高了轉臺結構的承重能力,進而提高了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起重噸位。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型新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型新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是本實用型新實施例一提供的轉臺結構的主視圖;
[0020]圖2是本實用型新實施例一提供的轉臺結構的俯視圖;
[0021]圖3是本實用型新實施例二提供的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主視圖;
[0022]圖4是本實用型新實施例二提供的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使本實用型新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型新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24]實施例一
[0025]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臺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該轉臺結構包括:環梁1和平行布置在環梁1下方的箱體3,環梁1和箱體3之間對應環梁1兩側的位置分布支撐連接有一套支撐腿2,環梁1的頂部兩側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人字架4 (見圖3)的兩個后撐桿4a(見圖3)鉸接的兩個第一安裝板5,環梁1頂部兩側的另一端分別設置有用于與人字架4的兩個前撐桿4b (見圖3)和臂架6 (見圖3)的根部鉸接的兩個第二安裝板7,每套支撐腿2均包括:第一支腿2a、第二支腿2b、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第一支腿2a豎直支撐在環梁1與箱體3之間對應第一安裝板5的位置,第二支腿2b的頂端抵在第一支腿2a上,第二支腿2b的底端斜向與箱體3相連,第三支腿2c的頂端和第四支腿2d的頂端均頂在環梁1上對應第二安裝板7的位置,且第三支腿2c的頂端與第四支腿2d的頂端相抵,第三支腿2c的底端與第四支腿2d的底端相背分別斜向與箱體3相連。其中,第一安裝板5和第二安裝板7均可以為吊耳。此外,第一支腿2a、第二支腿2b、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環梁1與箱體3之間。后撐桿4a和前撐桿4b均可以為截面為箱體式結構。
[0026]具體地,第一支腿2a、第二支腿2b、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的橫截面均可以為正方形。橫截面為正方形的4條支腿2a、2b、2c、2d能夠增加結構的穩定性同時減輕重量。
[0027]具體地,每套支撐腿2的第一支腿2a、第二支腿2b、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的軸線均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且該豎直平面與箱體3的頂面垂直。
[0028]具體地,第一支腿2a的軸線與第二支腿2b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β為20°?30°。夾角β為20°?30°能夠保證第一支腿2a和第二支腿2b均勻地傳遞載荷和較高的穩定性,同時,較少轉臺結構的前部的尺寸,以保證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最小工作半徑盡可能小。
[0029]具體地,環梁1可以為正方形環狀箱梁式結構,兩個第一安裝板5和兩個第二安裝板7分別固定在環梁1的四個頂角上。
[0030]具體地,第三支腿2c的軸線和第四支腿2d的軸線之間的夾角α為20°?30°。夾角α為20°?30°能夠保證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均勻地傳遞載荷和較高的穩定性,同時,較少轉臺結構的前部的尺寸,以保證風電安裝船起重機的最小工作半徑盡可能小。
[0031]具體地,第三支腿2c、第四支腿2d和箱體3的頂面圍成等腰三角形。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的長度保持一致,用于保證第三支腿2c和第四支腿2d間受載均勻,使轉臺結構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0032]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臺結構,該轉臺結構包括環梁、兩套支撐腿和箱體,該環梁能夠保證該轉臺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定性,同時,該環梁能夠均勻地分布人字架和臂架作用在轉臺結構上的力,并通過兩套支撐腿將該力傳遞至箱體上,這樣就避免了轉臺結構的應力過度集中,從而提高了轉臺結構的受力能力,同時該轉臺結構簡單,利于生產。
[0033]實施例二
[0034]本實用型新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電安裝船起重機,如圖3和圖4所示,該起重機包括實施例一提供的轉臺結構、臂架6、人字架4、回轉機構9、基柱8和穩索絞車10,人字架4的兩個后撐桿4a分別鉸接在兩個第一安裝板5上,人字架4的兩個前撐桿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