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特別涉及對塑料擠壓機的條料進行
冷卻以固化的一種水槽。
背景技術:
廢舊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有效地節約資源,實現變廢為
寶。現有技術的塑料造粒機一般都包括這幾部分將塑料進行熔化、塑化的擠出機,把擠出機
出來條料或片料進行冷卻的系統,將條料或片料進行加工的切料機,把從切料機加工好的粒
料計量灌裝的計量灌裝機。而從擠出機擠出來的高溫條料一般都采用冷水進行降溫,成型的
塑料擠包層在離開機頭后,應立即進行冷卻定型,否則會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
目前,對塑料擠出機擠出的條料進行冷卻的水槽都包括進水口和出水口 ,進水口
一般都安裝在擠出機擠出孔端,進水口供應冷水,而出水口設在冷卻水槽的另一端。這種結
構的水槽存在許多弊端當從進水口供應的冷水對擠出孔擠出來的高溫條料進行冷卻后,
進水口端的水溫升高,隨著水的對流,進水端溫度高的水與條料沿著冷卻槽向另一端的出
水口流動,條料隨著水的流動而移動過程中不能繼續被逐步冷卻。因此,條料在冷卻槽的出
水口端由于冷卻水的溫度高而沒有得到充分冷卻,在隨后進行的切粒過程中容易變形。同
時,由于該冷卻水槽沒有安裝回流裝置,冷卻水對高溫條料冷卻后被排出,極大地浪費了水資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塑料造粒機冷卻水槽,其在于解決目前的冷卻水 槽結構不合理、不能對條料進行逐步充分冷卻、不能對冷卻水進行循環利用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包括水槽本體和設 在水槽本體上的進水口 、出水口 ,該水槽本體具有一進料端和一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 出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進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出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 和出水口的外部通過金屬管連通,該金屬管上安裝一水泵。 為了使回流的冷卻水溫度從出水口到進水口的流動過程中快速降低,以提高冷卻 效果,所述金屬管上安裝散熱管或散熱片。 為了便于更換存水,所述進水口還與一進水管連接,出水口還與一出水管連接。 采用本實用新型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后,由于被冷卻條料的移動方向與冷卻水 的流動方向相反,當條料在冷卻槽牽引移動時,條料接觸到的冷卻水的水溫逐步降低,保證 了條料在切粒前的逐步和充分冷卻;同時,由于設置了回流裝置,使水能夠循環利用,大大 節約了水資源。
圖1為本實用新型塑料造粒機冷卻水槽的主要部件連接示意圖;[0010] 圖2為金屬管上裝有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 參考圖1、圖2,本實用新型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包括水槽本體1和設在水槽本 體1上的進水口 5、出水口 2,該水槽本體1還具有一進料端8和一出料端7 ;為了加強水的 流動充分性,該進水口 5、出水口 2通常設在水槽本體1兩端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的冷卻水 槽出水口 5設在與塑料擠出機相連端的水槽本體1進料端8底部,而進水口 5設在水槽本 體1的出料端7底部,冷水從進水口 5進入冷卻水槽;當高溫條料從水槽本體1進料端8開 始沿冷卻槽牽引移動直至水槽本體1出料端7,條料得到了逐次冷卻,保證了條料切粒前冷 卻充分而不變形;同時,為了使冷卻水能夠循環利用,在進水口 5和出水口 2的外部通過一 金屬管3連接,金屬管3能增強散熱作用,因而從出水口 2排出的水經冷卻后從進水口 5進 入冷卻槽;該金屬管上還安裝一水泵4,以增加水循回流動所需的動力。 為了使回流的冷卻水從出水口 2到進水口 5的流動過程中溫度快速降低,以提高 冷卻效果,在金屬管上安裝散熱管6或散熱片。 為了便于更換冷卻槽里的存水,在進水口 5端還另接一進水管,可以在進水口 5處 設三通水管管頭;出水口 2同樣與另一出水管連接。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 為。
權利要求一種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包括水槽本體和設在水槽本體上的進水口、出水口,該水槽本體具有一進料端和一出料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進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出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外部通過金屬管連通,該金屬管上安裝一水泵。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冷卻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管上安裝散熱管或散熱片。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冷卻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還與一進水管連接,出水 口還與一出水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造粒機的冷卻水槽,包括水槽本體和設在水槽本體上的進水口、出水口,該水槽本體具有一進料端和一出料端,所述出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進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設在水槽本體的出料端底部,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外部通過金屬管連通,該金屬管上安裝一水泵。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保證了對擠出機擠出的高溫條料在切粒前進行逐步和充分冷卻,同時還能對冷卻水進行循環利用,有效地節約了水資源。
文檔編號B29B9/06GK201516654SQ200920181249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30日
發明者張振文, 蘇清閱 申請人:福建三宏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