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應用于成型生產不同類型的含能材料產品,依次包括以下步驟: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5%的硬脂酸鋅;在溫度90℃-97℃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在溫度80℃-90℃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以上;在溫度65℃-80℃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0℃-80℃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本發明是一種大大提高擠壓成型非圓異形內孔產品投料合格率的方法。
【專利說明】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應用于成型生產不同類型的含能材料產品;廣泛適用于QXHJ、HJZCD、ZSDD, ZLDD和HTYTJJ等系統用產品的生產。
【背景技術】
[0002]非圓異形內孔產品在成型加工中,極易在投料時出現偏孔。一旦偏孔,就會造成全線停車,不僅大大提高產品生產成本,而且嚴重阻礙生產的正常進行,同時由于反復投料形成較大安全隱患。偏孔產品不僅對產品的使用質量有影響,而且在使用時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調整和改進加工材料和工藝來解決偏孔問題,成為當前急需研發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大大提高擠壓成型非圓異形內孔產品投料合格率的方法。
[0004]本發明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5%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7°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90°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8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70°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0005]作為選擇,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4%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5°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_87°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75°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3°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0006]作為選擇,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3%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3°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_84°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7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7°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0007]本申請發明人發現:由于含能材料中主要含有NC和一些含能溶劑等組成,NC屬于高分子聚合物,粘度很高,其流動性質是屬“半固體流體”。因此,含能材料在擠壓成型時表現為很密實、很硬,阻力大。當材料在模具內擠壓流動時,根據含能材料的流動性質和在模具中的流動特性知,材料在模具內存在各方流速不一致和偏心力大的特點,引起在投料時流來的很密實、很硬的材料把異形模針向一方擠壓,超過異形模針的彈應力,使模針發生偏離,而無回彈的余地,導致模針偏離模具中心,而使產品偏孔。這就是造成投料生產非圓異形內孔產品出現偏孔的主要形成機理。
[0008]本發明方案僅在投料時向含能材料中添加了硬脂酸鋅,改變材料性質及塑化性質,適當降低了投料材料的出料阻力及偏心力:在投料時向材料中加入硬脂酸鋅,使材料間內摩擦力適當減小,受的擠壓力相對減小,從而降低了出料阻力及偏心力,使材料向異形模針的擠壓合力相對減小,超不過它的彈應力,使其具有回彈的余地,保持在有效狀態下使模針不偏離模具中心,達到解決產品偏孔的目的。在本發明的硬脂酸鋅含量范圍內不會改變產品性能,而在本發明的硬脂酸鋅含量范圍外,含量過低效果太差,無法實現本發明目的,含量過高則會導致成品硬度、密實度過低,同時對燃燒性能帶來不利影響;同時,本發明通過一系列的特定工藝和參數,結合前述助劑的加入,進一步確保該問題的100%的解決:塑化機用以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同時去除部分水分,在本發明的塑化溫度范圍外,低于本發明的塑化溫度,導致無法有效塑化,高于本發明的塑化溫度,導致不利于后續工序的加工,存在加工隱患,同時,在該塑化工序中,本發明較低的溫度范圍,能耗降低,且有利于后續工藝阻力下降,均勻出料,不易偏孔;熱風烘干機除水并加熱,在本發明的干燥溫度范圍夕卜,低于本發明的干燥溫度,無法確保最終水分含量達標,高于本發明的干燥溫度,影響生產安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模具成型,在本發明的塑化、成型溫度范圍外,低于本發明的塑化、成型溫度,阻力大,不易成型,產品易偏孔,同時設備負荷高,不安全,高于本發明的塑化、成型溫度,產品密實度低,且加工存在安全隱患,同時,本發明較低的塑化、成型溫度范圍,能耗降低,且可增加一定阻力,在確保不偏孔的同時增加產品密實度。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大大降低了偏孔率,使產品合格率達到了 100%的好效果。這一發明技術不僅投資成本低,新穎性強,經濟實用,而且具有安全性高,生產效率好,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利潤,具有較突出的特點和顯著的科技進步。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列非限制性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
[0011]實施例1: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V以
上;
4)在溫度65°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
[0012]實施例2: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I)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5%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2°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2°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V以
上;
4)在溫度68°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78°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
[0013]實施例3: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3%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3°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4°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V以
上;
4)在溫度7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77°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
[0014]實施例4: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4%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5°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7°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V以
上;
4)在溫度75°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73°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
[0015]實施例5:
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5%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7°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90°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V以
上;
4)在溫度8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后,在7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成品。
[001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5%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7°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90°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8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0°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4%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5°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87°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75°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3°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圓異形內孔含能材料擠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1)在待加工含能材料中加入質量百分比0.2%-0.3%的硬脂酸鋅; 2)在溫度90°C-93°C條件下,由塑化機進行塑化和混合均勻,并造成粒子; 3)在溫度80°C_84°C條件下,由熱風烘干機清除粒子中的水分同時使粒子溫度達到70°C以上; 4)在溫度65°C-70°C條件下,在擠壓機中進一步塑化、擠壓后,在77°C -80°C條件下,模具成型為合格成品。
【文檔編號】B29B13/06GK103434072SQ201310363510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李偉, 陳太俊, 陶磊, 韓進銀, 劉振東 申請人:宜賓北方川安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