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玻璃纖維復合型材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
玻璃纖維(英文原名為:glass fiber或fibergl ass)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制造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米個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1/20-1/5,每束纖維原絲都由數百根甚至上千根單絲組成。玻璃纖維通常用作復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電絕緣材料和絕熱保溫材料,電路基板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而現有技術中完全使用玻璃材料雖然性能非常優異,在一些領域適用性并不很強,實用性不高?,F有的型材領域使用玻璃纖維材料復合材料比較少,與其成型的工藝較為復雜有關系。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價格便宜、節能環保,便于生產控制,品質高的玻璃纖維復合型材生產工藝。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玻璃纖維復合型材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材料,一束以上的玻璃纖維絲材料、不飽和樹脂、催化劑、顏料和穩定劑;
2)、熔融,將不飽和樹脂加熱到55~65℃軟化25~35分鐘,然后加入顏料充分攪拌混合,再將溫度升高到75~85℃保溫10~30分鐘;
3)、浸入,將不飽和樹脂溫度升高至100~110℃,先加入穩定劑再催化劑并分別充分混合,將玻璃纖維絲材料相互交錯排列輸送并浸入到不飽和樹脂中并緩慢通過;
4)、擠出,將浸入后和玻璃纖維絲材料通過型材模具擠出不同的型材,并將溫度加熱到130~140℃進行固化變硬;
5)、冷卻,將型材的溫度冷卻到常溫。
所述的不飽和樹脂為熱固性樹脂。
所述的催化劑包括氫化銅、氫氧化鋇和三乙醇胺,氫化銅、氫氧化鋇和三乙醇胺的比例為1﹕0.5﹕1。
所述的穩定劑為丁二酮和咖啡酸的混合物,丁二酮和咖啡酸的比例為20~30﹕1。
所述的冷卻為風冷、水冷和自然冷卻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在不飽和樹脂熔融到進入的過程中進行了間歇的分過程加熱的方式,先進行了軟化處理,此時不飽和樹脂依然為固體,然后再進行加熱,使得不飽和樹脂開始進入熔融的狀態,然后進一步提高溫度然后浸入纖維材料,浸入時的不飽和樹脂為流體,而且要保持具有較高的粘性。因此在保持不飽和樹脂為流體時的粘稠度非常重要,溫度過高過低都會影響其粘稠度,使得不飽和樹脂與纖維材料不能很好的復合。本發明間歇的分過程加熱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控制樹脂熔融的過程,較好保證不飽和樹脂的熔融狀態,使得不飽和樹脂與纖維材料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復合。
本發明還在材料生產的過程加入了穩定劑和催化劑,本發明中的穩定劑可以起到穩定不飽和樹脂融融狀態的穩定性,即保持熔融狀態下不飽和樹脂的粘稠度,加入催化劑具有一定的固化作用,便于下一步的進行擠出的工藝,有利于型材擠出后固化快速變硬。而先加入穩定劑再加入催化劑是防止催化劑對穩定劑進行過多的干擾,使得穩定劑具有更好穩定性能,本發明在加入催化劑后立即進行擠出的工藝。
本發明的穩定劑和催化劑都為混合復合型穩定劑和催化劑,相較于傳統的穩定劑和催化劑具有更好的性能。
本發明中一般使用熱固性樹脂,有利于成型結構較為復雜的型材,而且對于加熱固化以后不再可逆,成為既不溶解,又不熔化,加工成型材更為合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生產的產品價格便宜、節能環保,便于生產控制,產品品質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新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一種玻璃纖維復合型材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準備材料,一束以上的玻璃纖維絲材料、不飽和樹脂、催化劑、顏料和穩定劑;
2)、熔融,將不飽和樹脂加熱到60℃軟化30分鐘,然后加入顏料充分攪拌混合,再將溫度升高到80℃保溫20分鐘;
3)、浸入,將不飽和樹脂溫度升高至105℃,先加入穩定劑再催化劑并分別充分混合,將玻璃纖維絲材料相互交錯排列輸送并浸入到不飽和樹脂中并緩慢通過;
4)、擠出,將浸入后的玻璃纖維絲材料通過型材模具擠出不同的型材,并將溫度加熱到135℃進行固化變硬;
5)、冷卻,將型材的溫度冷卻到常溫。
不飽和樹脂為熱固性樹脂。
催化劑包括氫化銅、氫氧化鋇和三乙醇胺,氫化銅、氫氧化鋇和三乙醇胺的比例為1﹕0.5﹕1。
穩定劑為丁二酮和咖啡酸的混合物,丁二酮和咖啡酸的比例為25﹕1。
冷卻為風冷。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