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熱流道伺服換向閥。
背景技術:
現有的塑料模具在實際生產中,存在注塑機鎖模模板的尺寸可以容納模具的尺寸,但鎖模力可能出現不夠,只能選擇大鎖模力的注塑機,造成生產投入成本增加和使用成本過高的資源浪費情況;也會有產品因工藝要求需要順序進膠的需求;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是以氣動閥針以時序控制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問題,但存在結構復雜、受制于氣源不穩定、氣缸反應慢影響其控制精度和控制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熱流道伺服換向閥,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熱流道伺服換向閥,包括主射嘴、熱流道分流板、導套、換向閥芯、聯軸器、電機固定座、減速機、伺服電機和導套定位銷,換向閥芯安裝在導套內,其中分流板上設置有分流A孔、分流B孔和分流C孔,分流A孔與主射嘴的孔相通,分流B孔和分流C孔同軸,分流A孔和分流B孔、分流C孔成90度相通,導套上也設置有導套A孔、導套B孔和導套C孔,導套B孔和導套C孔同軸,導套A孔和導套B孔、導套C孔成90度連通,導套上的三個孔與分流板上的三個孔的孔徑相同,導套通過定位銷與分流板連接,換向閥芯內置于導套內,換向閥芯上設置有換向A孔、換向B孔和換向C孔,換向B孔和換向C孔同軸,換向A孔和換向B孔、換向C孔成90度相通,換向閥芯的末端通過聯軸器與減速機的輸出軸相連。
所述的電機固定座安裝在熱流道分流板上,減速機固定在電機固定座上,伺服電機的的輸出軸和減速機的輸入軸相連,伺服電機固定在減速機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模具的熱流道系統的主流道在極短的時間使兩個以上的分流道實現同時選通、同時關閉、單個選通、次序選通的功能;從而解決注塑模具多穴分段注塑和單腔順序注塑的實際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熱流道分流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套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芯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換向閥芯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射嘴,2-熱流道分流板,3-導套,4-換向閥芯4,5-聯軸器,6-電機固定座,7-減速機,8-伺服電機,9-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見附圖1-5,本實用新型包括主射嘴1、熱流道分流板2、導套3、換向閥芯4、聯軸器5、電機固定座6、減速機7、伺服電機8和導套定位銷9,換向閥芯4安裝在導套3內,其中分流板2上設置有分流A孔21、分流B孔22和分流C孔23,分流A孔21與主射嘴1的孔相通,分流B孔22和分流C孔23同軸,分流A孔21和分流B孔22、分流C孔23成90度相通,導套3上也設置有導套A孔31、導套B孔32和導套C孔33,導套B孔32和導套C孔33同軸,導套A孔31和導套B孔32、導套C孔33成90度連通,導套3上的三個孔與分流板2上的三個孔的孔徑相同,導套3通過定位銷9和螺栓與分流板2連接,換向閥芯4內置于導套3內,換向閥芯4上設置有換向A孔41、換向B孔42和換向C孔43,換向B孔42和換向C孔43同軸,換向A孔41和換向B孔42、換向C孔43成90度相通,換向閥芯4的末端通過聯軸器5與減速機7的輸出軸相連。
所述的電機固定座6安裝在熱流道分流板2上,減速機7固定在電機固定座6上,伺服電機的8的輸出軸和減速機7的輸入軸相連,伺服電機8固定在減速機7上。
具體工作原理是:伺服電機8控制換向閥芯4實現零位(原點位置)、90度位、180度位、270度、0度/360度位置4個90度角度的位置控制從而實現以下換向功能:
1、分流A孔21和換向A孔41連通時可實現分流A孔21、分流B孔22、分流C孔23三孔相通,處于主孔的分流A孔21同時向分流B孔22和分流C孔23過膠的狀態。
2、分流A孔21和換向B孔42連通時可實現分流A孔21和分流C孔23兩孔相通,分流B孔22處于關閉狀態,主孔分流A孔21只向分流C孔23過膠。
3、分流A孔21和換向C孔43連通時可實現分流A孔21和分流B孔22兩孔相通,分流C孔23處于關閉狀態,主孔分流A孔21只向流道分流B孔22過膠。
4、分流A孔21和換向A孔41、換向B孔42、換向C孔43都不通時可實現分流B孔22和分流C孔23均處于關閉狀態,從而將熱流道關閉。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能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所做的改變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