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抽芯脫扣模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包括由底部依次固定的板A、板B、板C、板D、板E及板F,所述板A和板B之間通過第一限位柱連接,板A、板B和板C通過第二限位柱連接,板B、板C及板D通過第三限位柱連接,板C、板D及板E通過第四限位柱連接,所述板E上設置有內抽芯機構,內抽芯機構底部由板F上貫穿出的螺釘固定,其上端連接到板D,在板D上,沿內抽芯機構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斜導柱;所述內抽芯機構包括鑲件、內行位鏟基和內行位,所述鑲件周向包裹在內行位鏟基的下部,其上端固定有兩塊內行位。
【專利說明】
內抽芯脫扣模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模裝置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內抽芯脫扣模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模具是工業生產上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廣泛用于沖裁、模鍛、冷鐓、擠壓、粉末冶金件壓制、壓力鑄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膠、陶瓷等制品的壓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輪廓或內腔形狀,應用具有刃口的輪廓形狀可以使坯料按輪廓線形狀發生分離(沖裁)。應用內腔形狀可使坯料獲得相應的立體形狀。模具一般包括動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兩個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開時取出制件,合攏時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狀復雜,承受坯料的脹力,對結構強度、剛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較高要求。
[0003]雖然隨著社會的進步,模具脫模工具有了巨大的發展,但現有技術以給予T型斜頂針推力,在彈簧的回彈作用下實現“抽芯”、“脫扣”,因此,改進后的結構仍然會影響到產品的順利脫模并脫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包括由底部依次固定的板A、板B、板C、板D、板E及板F,所述板A和板B之間通過第一限位柱連接,板A、板B和板C通過第二限位柱連接,板B、板C及板D通過第三限位柱連接,板C、板D及板E通過第四限位柱連接,所述板E上設置有內抽芯機構,內抽芯機構底部由板F上貫穿出的螺釘固定,其上端連接到板D,在板D上,沿內抽芯機構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斜導柱;
[0005]所述內抽芯機構包括鑲件、內行位伊^基和內行位,所述鑲件周向包裹在內行位伊^基的下部,其上端固定有兩塊內行位。
[0006]所述板A及板B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設在板A及板B連接端的右側。
[0007]所述第四限位柱的上端設置有第二彈簧。
[0008]所述內行位鏟基的上端設置有十字固定塊。
[0009]所述內行位上設置有凹槽,凹槽固定在十字固定塊上。
[0010]所述板A及板B之間設置有頂桿。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內抽芯結構,利用內行位鏟基移動實現產品脫模,在脫模時不會損壞到產品,確保了生產的正常進行、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結構不意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抽芯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行位鏟基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內行位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8]參照圖1、圖2、圖3、圖4及圖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包括由底部依次固定的板A 6、板B 5、板C 4、板D 3、板E 2及板F 1,所述板A 6和板B 5之間通過第一限位柱15連接,板A 6、板B 5和板C 4通過第二限位柱16連接,板B 5、板C 4及板D 3通過第三限位柱20連接,板C 4、板D 3及板E 2通過第四限位柱18連接,所述板E 2上設置有內抽芯機構,內抽芯機構底部由板F I上貫穿出的螺釘固定,其上端連接到板D 3,在板D 3上,沿內抽芯機構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斜導柱17;
[0019]所述內抽芯機構包括鑲件11、內行位伊^基8和內行位7,所述鑲件11周向包裹在內行位鏟基8的下部,其上端固定有兩塊內行位7。
[0020]所述板A6及板B 5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B,第一彈簧B設在板A 6及板B5連接端的右側。
[0021]所述第四限位柱18的上端設置有第二彈簧A。
[0022]所述內行位鏟基8的上端設置有十字固定塊13。
[0023]所述內行位7上設置有凹槽14,凹槽14固定在十字固定塊13上。
[0024]所述板A6及板B 5之間設置有頂桿9。
[0025]其工作流程是:
[0026]開模:
[0027]第一步,在第一彈簧A和第二彈簧B的作用下,板E2及板F I之間的膠口斷開,板A6及板B 5最先打開,此時內行位鏟基8抽出使得內行位7脫扣;
[0028]第二步,在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的作用下,板E 2及板F I之間打開水口,脫離;
[0029]第三步,在第一限位柱15和第二限位柱16及第三限位柱20的作用下,板C 4和板D3打開,在斜導柱17的作用下,行位退出。
[0030]第四步,產品10被頂出。
[0031 ]其合模與開模的流程相反。
[0032]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包括由底部依次固定的板A、板B、板C、板D、板E及板F,所述板A和板B之間通過第一限位柱連接,板A、板B和板C通過第二限位柱連接,板B、板C及板D通過第三限位柱連接,板C、板D及板E通過第四限位柱連接,其特征是,所述板E上設置有內抽芯機構,內抽芯機構底部由板F上貫穿出的螺釘固定,其上端連接到板D,在板D上,沿內抽芯機構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斜導柱; 所述內抽芯機構包括鑲件、內行位鏟基和內行位,所述鑲件周向包裹在內行位鏟基的下部,其上端固定有兩塊內行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板A及板B之間設置有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設在板A及板B連接端的右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四限位柱的上端設置有第二彈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內行位鏟基的上端設置有十字固定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內行位上設置有凹槽,凹槽固定在十字固定塊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抽芯脫扣模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板A及板B之間設置有頂桿。
【文檔編號】B29C33/44GK205704888SQ20162058325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紀萬寶
【申請人】東莞市綠科塑膠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