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壓鑄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裝有聯動抽芯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
原本采用模具生產殼體的時候,生產的產品會出現質量不達標、硬度缺失以及內部產生大量氣縮孔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模具上設計不同的抽芯結構,而為了確保殼體角落部位成型,設計一種與該部對接的抽芯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裝有聯動抽芯的壓鑄模具,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產品質量、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等特點。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裝有聯動抽芯的壓鑄模具,包括上模座、上模芯和下模芯,所述的上模座下端面中部安裝有上模芯,所述的上模芯下端面安裝有下模芯,所述的下模芯安裝在下模座上端面上,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呈疊放布置,所述的上模芯和下模芯中部之間布置有模腔,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的右部處安裝有第一聯動抽芯和第二聯動抽芯,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位于下模座前部角落位置,其抽芯端朝模腔方向傾斜延伸,并插入到模腔內,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呈水平安裝,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的后部安裝有抽芯插入模腔的后部抽芯結構,所述的下模座的左部位置處安裝有抽芯端朝上傾斜并插入模腔的下模傾斜抽芯結構。
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包括第一滑塊座、第一斜導柱和第一抽芯塊,所述的第一滑塊座安裝在下模座和上模座之間,所述的第一滑塊座上安裝有第一斜導柱,所述的第一滑塊座靠近模腔的一端處安裝有第一抽芯塊,所述的第一抽芯塊靠近模腔的一側上布置有抽芯凸起,所述的第一滑塊座的另一端上部處安裝有鎖緊塊。
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包括第二滑塊座、第二抽芯塊和第二斜導柱,所述的第二滑塊座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的角落處,其靠近模腔的一端朝模腔傾斜,所述的第二滑塊座靠近模腔一端安裝有第二抽芯塊,所述的第二抽芯塊插入模腔的一端朝下傾斜,所述的第二斜導柱安裝在第二滑塊座上,所述的第二斜導柱下端穿過第二滑塊座并往第二滑塊座另一端的方向傾斜。
所述的后部抽芯結構包括抽芯油缸、后抽芯滑塊座和抽芯桿,所述的抽芯油缸安裝在下模座后部,其主軸端部上安裝有后抽芯滑塊座,所述的后抽芯滑塊座靠近模腔一端上水平安裝有抽芯桿,抽芯桿整根插入到模腔內,所述的后抽芯滑塊座兩側對稱安裝有一端與抽芯油缸兩側連接的第一壓板。
所述的下模傾斜抽芯結構包括下模傾斜油缸、斜抽芯滑塊座和斜抽芯插件,所述的下模傾斜油缸安裝在下模座下端面左部,其主軸端朝模腔方向傾斜,所述的下模傾斜油缸的主軸端上安裝有斜抽芯滑塊座,斜抽芯滑塊座靠近模腔的一端上安裝有斜抽芯插件,所述的斜抽芯插件插入到模腔內,所述的斜抽芯滑塊座前后兩側對稱安裝有第二壓板。
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和第二聯動抽芯之間安裝有第三壓板,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與布置第三壓板位置相對一側上安裝有第四壓板,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與布置第三壓板位置相對一側上安裝有第五壓板。
所述的上模座前部中間位置上豎直安裝有澆口套,澆口套下方的下模座上安裝有分流錐,所述的澆口套與分流錐形成的流道與模腔連通。
所述的下模座下端面邊緣上豎直安裝有若干個支腳,支腳之間的下端處水平安裝有推板,所述的推板上安裝有若干個上端插入模腔的頂針,所述的推板上豎直安裝有限位柱,所述的下模座下端面安裝有與限位柱相配的限位套。
所述的上模座四角上豎直安裝有導柱,所述的下模座四角上豎直安裝有與導柱相配的導套。
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后部抽芯結構兩側位置上均安裝有排氣塊結構,所述的排氣塊結構與模腔連通。
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裝有聯動抽芯的壓鑄模具,具有結構簡單、生產效率高、保證產品質量、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導柱和限位柱處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的家口套處全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的上模座和上模芯的仰視圖;
圖4是本發明所述的下模座和下模芯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和第二聯動抽芯處的結構視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的后部抽芯結構處的結構視圖;
圖7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二壓板處的結構視圖;
圖8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一壓板處的結構視圖;
圖9是本發明所述的第三壓板處的結構視圖。
圖示:1、上模座,2、上模芯,3、下模芯,4、下模座,5、支腳,6、推板,7、頂針,8、限位柱,9、限位套,10、導柱,11、導套,12、排氣塊結構,13、澆口套,14、分流錐,15、模腔,16、第二聯動抽芯,17、第一聯動抽芯,18、后部抽芯結構,19、下模傾斜抽芯結構,20、第一壓板,21、后抽芯滑塊座,22、抽芯桿,23、抽芯油缸,24、第二抽芯塊,25、第二滑塊座,26、第二斜導柱,27、第一斜導柱;28、鎖緊塊;29、第一滑塊座,30、第一抽芯塊,31、斜抽芯插件,32、斜抽芯滑塊座,33、第二壓板,34、下模傾斜油缸,37、第五壓板;38、第三壓板;39、第四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裝有聯動抽芯的壓鑄模具,如圖1—9所示,包括上模座1、上模芯2和下模芯3,所述的上模座1下端面中部安裝有上模芯2,所述的上模芯2下端面安裝有下模芯3,所述的下模芯3安裝在下模座4上端面上,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4呈疊放布置,所述的上模芯2和下模芯3中部之間布置有模腔15,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4之間的右部處安裝有第一聯動抽芯17和第二聯動抽芯16,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16位于下模座4前部角落位置,其抽芯端朝模腔15方向傾斜延伸,并插入到模腔15內,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17呈水平安裝,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4之間的后部安裝有抽芯插入模腔15的后部抽芯結構18,所述的下模座4的左部位置處安裝有抽芯端朝上傾斜并插入模腔15的下模傾斜抽芯結構19。
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17包括第一滑塊座29、第一斜導柱27和第一抽芯塊30,所述的第一滑塊座29安裝在下模座4和上模座1之間,所述的第一滑塊座29上安裝有第一斜導柱27,所述的第一滑塊座29靠近模腔的一端處安裝有第一抽芯塊30,所述的第一抽芯塊30靠近模腔的一側上布置有抽芯凸起,所述的第一滑塊座29的另一端上部處安裝有鎖緊塊28。
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16包括第二滑塊座25、第二抽芯塊24和第二斜導柱26,所述的第二滑塊座25位于上模座1和下模座4的角落處,其靠近模腔15的一端朝模腔15傾斜,所述的第二滑塊座25靠近模腔15一端安裝有第二抽芯塊24,所述的第二抽芯塊24插入模腔15的一端朝下傾斜,所述的第二斜導柱26安裝在第二滑塊座25上,所述的第二斜導柱26下端穿過第二滑塊座25并往第二滑塊座25另一端的方向傾斜。
所述的后部抽芯結構18包括抽芯油缸23、后抽芯滑塊座21和抽芯桿22,所述的抽芯油缸23安裝在下模座4后部,其主軸端部上安裝有后抽芯滑塊座21,所述的后抽芯滑塊座21靠近模腔15一端上水平安裝有抽芯桿22,抽芯桿22整根插入到模腔15內,所述的后抽芯滑塊座21兩側對稱安裝有一端與抽芯油缸23兩側連接的第一壓板20。
所述的下模傾斜抽芯結構19包括下模傾斜油缸34、斜抽芯滑塊座32和斜抽芯插件31,所述的下模傾斜油缸34安裝在下模座4下端面左部,其主軸端朝模腔15方向傾斜,所述的下模傾斜油缸34的主軸端上安裝有斜抽芯滑塊座32,斜抽芯滑塊座32靠近模腔15的一端上安裝有斜抽芯插件31,所述的斜抽芯插件31插入到模腔15內,所述的斜抽芯滑塊座32前后兩側對稱安裝有第二壓板33。
所述的第一聯動抽芯17和第二聯動抽芯16之間安裝有第三壓板38,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16與布置第三壓板38位置相對一側上安裝有第四壓板39,所述的第二聯動抽芯16與布置第三壓板38位置相對一側上安裝有第五壓板37。
所述的上模座1前部中間位置上豎直安裝有澆口套13,澆口套13下方的下模座4上安裝有分流錐14,所述的澆口套13與分流錐14形成的流道與模腔15連通。
所述的下模座4下端面邊緣上豎直安裝有若干個支腳5,支腳5之間的下端處水平安裝有推板6,所述的推板6上安裝有若干個上端插入模腔15的頂針7,所述的推板6上豎直安裝有限位柱8,所述的下模座4下端面安裝有與限位柱8相配的限位套9。
所述的上模座1四角上豎直安裝有導柱10,所述的下模座4四角上豎直安裝有與導柱10相配的導套11。
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4之間、后部抽芯結構18兩側位置上均安裝有排氣塊結構12,所述的排氣塊結構12與模腔15連通。
實施例
當需要生產殼體的時候,首先將整副模具安裝在壓鑄機上,之后進行調試,調試完成之后,先將上模座1和下模座4以及上模芯2和下模芯3進行合攏,完成之后對模腔15內注入熔融狀態的鋁液,鋁液從澆口套13處進入到模具內,并通過流道輸送鋁液,鋁液會將模腔15填滿,并通過壓鑄機在模具內保壓,完成后開始往下模座內的冷卻管道進行輸入冷卻水,使得模具進行降溫,殼體成型后,打開模具,接著首先第二聯動抽芯16進行抽芯動作,之后同時啟動第一聯動抽芯17和后部抽芯結構18,最后啟動下模傾斜抽芯結構19,完成抽芯后啟動推板6,將產品從模腔14內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