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夾具,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夾持修剪一體式機械手。
背景技術:
在塑料針筒通過模具注塑生產后,為了提高注塑的單位產量,往往會在用于生產塑料針筒的注塑模具會設置多個注塑腔,用于同時注塑生產多個產品,從而實現提高產量的目的,并且其在注塑生產時,其注塑針筒上的交口也為細交口,而且這樣在開模后,往往因為其針筒的的筒深過大,從而不能夠上的針筒彎曲的從模具上取下完成下料工作或是其針筒因為需要進行保潔衛生處理,不能直接將針筒從模具內頂出,使其直接從模具上落下,從而往往通過人工將針筒從模具上一一摘除,并且修剪交口,浪費的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節約人工成本的夾持修剪一體式機械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夾持修剪一體式機械手,包括滑移導軌,所述滑移導軌上設有伸縮臂,所述伸縮臂上遠離滑移導軌的一端設有可將若干針筒夾持的夾持手,所述伸縮臂與夾持手之間設有可使得夾持手翻轉與伸縮臂形成90°夾角或是與伸縮臂的軸線方向設置驅動翻轉裝置,所述夾持手上還設有用于在夾持手與伸縮臂形成90°時修剪交口的修剪機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在注塑機上的滑移導軌就能夠使得機械臂滑移到開模后的模具之中,通過設置在伸縮臂末端的夾持手將若干針筒從模具上夾持下來,然后通過滑移導軌滑動到修剪處,這時就能夠通過驅動翻轉裝置使得夾持手旋轉90°,從而讓處于水平狀態的針筒保持豎直,也讓針筒上連接有交口的一端處于下端,這樣就能夠通過設置在夾持手上的修剪機構將交口修剪掉,最后就能夠通過滑移導軌驅動伸縮臂將針筒送入下料處,完成最后的下料工作,整個操作過程無需人工操作。
優選的,所述的夾持手包括鉸接設置在伸縮臂末端的夾持架、夾持板和驅動件,所述夾持架上設有夾持槽,所述驅動件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且驅動件的驅動軸與夾持板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與夾持架固定連且可推動夾持板在夾持槽內滑移從而將針筒夾持在夾持槽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驅動件,就能夠驅動夾持塊相夾持槽的另一側移動,從而將針筒夾持在夾持槽內,使得夾持手能夠完成對針筒的抓取功能。
優選的,所述的夾持板上可與針筒相抵觸的一端設有與針筒相切的夾持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在夾持板上的夾持凹槽,在通過夾持板對針筒完成夾持后,就能夠大大增加夾持板與針筒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夠使得夾持手更加穩定牢固的將針筒夾持固定。
優選的,所述的驅動翻轉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伸縮臂上的驅動電機和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驅動齒,所述伸縮臂末端與夾持架鉸接,所述驅動電機的旋轉軸上設有旋轉齒輪,所述驅動齒為1/4圓的扇形,所述驅動齒的圓弧形邊緣設有用于與旋轉齒輪相嚙合的嚙合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需要控制夾持手翻轉時,就可以控制驅動電機工作,從而使得驅動電機上的旋轉軸帶動旋轉齒輪工作,使之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驅動齒翻轉,這樣就能夠帶動整個夾持手翻轉,完成了夾持手旋轉工作,從而實現了對針筒位置的調節作用。
優選的,所述的修剪機構包括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動力件和用于將交口與針筒分離的修剪桿,所述修剪桿固定設置在動力件的動力軸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修剪交口時,只需要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動力件驅動修剪桿運動,就能夠使得修剪桿與交口相抵觸,從而將交口推離針筒,完成針筒上的交口的修剪工作。
優選的,所述的修剪桿側壁與針筒上連接有交口的端面相抵觸,所述動力件為可驅動修剪桿向交口方向推動的動力氣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動力氣缸就能夠驅動修剪桿向交口做直線運動,從而使得修剪桿直接與交口抵觸,完成修剪工作。
優選的,所述的修剪桿側壁與針筒上連接有交口的端面相抵觸,所述動力件為可驅動修剪桿向交口方向旋轉的動力電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上的動力電機就能夠驅動修剪桿向交口方向旋轉,從而使得修剪桿直接與交口抵觸,完成修剪工作。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俯視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3是圖2中A的放大圖;
圖4是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滑移導軌;2、伸縮臂;3、夾持手;31、夾持架;32、夾持槽;33、夾持板;34、夾持凹槽;35、驅動件;4、驅動翻轉裝置;41、驅動電機;42、驅動齒;43、嚙合齒;44、旋轉齒輪;5、修剪機構;51、動力件;52、修剪桿;6、針筒;61、交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一種夾持修剪一體式機械手,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滑移導軌1,所述滑移導軌1上設有伸縮臂2,所述伸縮臂2上遠離滑移導軌1的一端設有可將若干針筒6夾持的夾持手3,所述伸縮臂2與夾持手3之間設有可使得夾持手3翻轉與伸縮臂2形成90°夾角或是與伸縮臂2的軸線方向設置驅動翻轉裝置4,所述夾持手3上還設有用于在夾持手3與伸縮臂2形成90°時修剪交口61的修剪機構5。通過設置在注塑機上的滑移導軌1就能夠使得機械臂滑移到開模后的模具之中,通過設置在伸縮臂2末端的夾持手3將若干針筒6從模具上夾持下來,然后通過滑移導軌1滑動到修剪處,這時就能夠通過驅動翻轉裝置4使得夾持手3旋轉90°,從而讓處于水平狀態的針筒6保持豎直,也讓針筒6上連接有交口61的一端處于下端,這樣就能夠通過設置在夾持手3上的修剪機構5將交口61修剪掉,最后就能夠通過滑移導軌1驅動伸縮臂2將針筒6送入下料處,完成最后的下料工作,整個操作過程無需人工操作。
如圖1至圖3所示,夾持手3包括鉸接設置在伸縮臂2末端的夾持架31、夾持板33和驅動件35,所述夾持架31上設有夾持槽32,所述驅動件35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且驅動件35的驅動軸與夾持板33固定連接,所述驅動件35與夾持架31固定連且可推動夾持板33在夾持槽32內滑移從而將針筒6夾持在夾持槽32內。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驅動件35,就能夠驅動夾持塊相夾持槽32的另一側移動,從而將針筒6夾持在夾持槽32內,使得夾持手3能夠完成對針筒6的抓取功能。
如圖1至圖3所示,夾持板33上可與針筒6相抵觸的一端設有與針筒6相切的夾持凹槽34。其夾持凹槽34的曲度與針筒6的外壁相吻合,通過設置在夾持板33上的夾持凹槽34,在通過夾持板33對針筒6完成夾持后,其夾持凹槽34的內壁就能夠緊密貼合在針筒6外壁上,從而能夠大大增加夾持板33與針筒6的接觸面積,從而能夠使得夾持手3更加穩定牢固的將針筒6夾持固定。
如圖1至圖3所示,驅動翻轉裝置4包括固定設置在伸縮臂2上的驅動電機41和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驅動齒42,所述伸縮臂2末端與夾持架31鉸接,所述驅動電機41的旋轉軸上設有旋轉齒輪44,所述驅動齒42為1/4圓的扇形,所述驅動齒42的圓弧形邊緣設有用于與旋轉齒輪44相嚙合的嚙合齒43。在需要控制夾持手3翻轉時,就可以控制驅動電機41工作,從而使得驅動電機41上的旋轉軸帶動旋轉齒輪44工作,使之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驅動齒42翻轉,這樣就能夠帶動整個夾持手3翻轉,完成了夾持手3旋轉工作,從而實現了對針筒6位置的調節作用。
如圖1至圖3所示,修剪機構5包括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動力件51和用于將交口61與針筒6分離的修剪桿52,所述修剪桿52固定設置在動力件51的動力軸上。在修剪交口61時,只需要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動力件51驅動修剪桿52運動,就能夠使得修剪桿52與交口61相抵觸,從而將交口61推離針筒6,完成針筒6上的交口61的修剪工作。
如圖1至圖3所示,修剪桿52側壁與針筒6上連接有交口61的端面相抵觸,所述動力件51為可驅動修剪桿52向交口61方向推動的動力氣缸。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動力氣缸就能夠驅動修剪桿52向交口61做直線運動,從而使得修剪桿52直接與交口61抵觸,完成修剪工作。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所提交的電機為伺服電機。
實施例二:一種夾持修剪一體式機械手,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的區別為:修剪桿52側壁與針筒6上連接有交口61的端面相抵觸,所述動力件51為可驅動修剪桿52向交口61方向旋轉的動力電機。通過固定設置在夾持架31上的動力電機就能夠驅動修剪桿52向交口61方向旋轉,從而使得修剪桿52直接與交口61抵觸,完成修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