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模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三板式可加工塑料內絲三通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PP-R(乙烯的無規共聚物)管件的普及,PP-R管件得以大量采用。通常,PP-R管件都是由注塑機進行注塑加工而獲得。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新型材料不斷研發,新型材料的發展,給塑料模具帶來了很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途。現市場上塑料模具經常會出現分流道分布不均勻,或是脫模時出現脫模困難,排氣苦難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一種三板式可加工塑料內絲三通模具,它具有分流道分布均勻,排氣順暢,脫模順暢,產品飽滿無飛邊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三板式可加工塑料內絲三通模具,包括型腔固定板、卸料板和型腔板,所述型腔板與卸料板之間以及卸料板與型腔固定板之間均設有流道,所述卸料板與型腔板之間對稱的設有四個型腔,所述四個型腔對應設有四個斜導柱抽芯機構,所述型腔板下端設有推桿,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型腔內開設有十字分流道,所述型腔固定板上設有雙點澆口。
進一步,所述四個型腔分別對應設于所述卸料板四條邊的中部,每個型腔與卸料板之間均設有滑塊。
進一步,所述雙點澆口的最小直徑為0.4mm。
進一步,所述十字分流道的直徑為6mm。
進一步,所述型腔的表面設有滲碳層,滲碳層厚度為1~2mm。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型腔固定板、卸料板和型腔板,所述型腔板與卸料板之間以及卸料板與型腔固定板之間均設有流道,所述卸料板與型腔板之間對稱的設有四個型腔,所述四個型腔對應設有四個斜導柱抽芯機構,所述型腔板下端設有推桿,所述推桿上套設有復位彈簧,所述型腔內開設有十字分流道,通過采用十字分流道,可增加注塑模具的排氣性能,另外利用斜導柱滑塊抽芯機構,進行抽芯作用,還利用推桿和復位彈簧進行 復位,便于脫模順暢,產品飽滿無飛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新型的俯視圖。
圖2為本實施新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施新型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型腔板1,卸料板2,型腔3,十字分流道4,斜導柱抽芯機構5,推桿6,復位彈簧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三板式可加工塑料內絲三通模具,包括型腔固定板、卸料板2和型腔板1,所述型腔板1與卸料板2之間以及卸料板2與型腔固定板之間均設有流道,所述卸料板2與型腔板1之間對稱的設有四個型腔3,所述四個型腔3對應設有四個斜導柱抽芯機構5,所述型腔板1下端設有推桿6,所述推桿6上套設有復位彈簧7,所述型腔內開設有交叉十字分流道,通過采用十字分流道,可增加注塑模具的排氣性能,在高溫下,模具中的氣體可以順利排出,所述型腔固定板上設有雙點澆口,雙點澆口的直徑根據塑件厚度確定。另外利用斜導柱滑塊抽芯機構5,進行抽芯作用,還利用推桿和復位彈簧進行復位,便于脫模順暢,產品飽滿無飛邊。
本實施例中,所述四個型腔3分別對應設于所述卸料板2四條邊的中部,每個型腔3與卸料板2之間均設有與斜導柱滑塊抽芯機構5配合聯動的滑塊,通過斜導柱滑塊抽芯機構5與滑塊配合聯動,能使脫模順暢。
本實施例中,所述雙點澆口的最小直徑為0.4mm,所述流道為圓形,流道的直徑為6mm。采用直徑為6mm的交叉十字分流道截面,塑件側面中心設置進料位置,采用雙點澆口,點澆口的直徑根據塑件厚度確定為φ0.4mm。利用推桿6抽芯機構,進行抽芯作用,當推板的空間位置不夠時,將復位彈簧7直接套在推桿6上,開模時推出機構利用推桿6推出制品,然后借用套在推桿6上的復位彈簧7使推出機構復位,再進行下一次的合模、注射。
所述型腔3的表面設有滲碳層,滲碳層厚度為1~2mm。滲碳層作用:脫模效果穩定持久,促進持續流動性,改善表面光潔度,降低設備磨損,不必多次清洗模具,降低次品率和廢料,防止塑料表面磨損和擦傷,降低脫模阻力和磨痕。
另外,該管件為PP-R材料制備,其可以采用精密注塑方式制成。當然,該管件亦可采用丙烯和PP-R材料或HPb59-1材質的嵌件經精密注塑工藝制成。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